曲海英 刘林林
中国.滨州医学院(山东烟台) 264003 E-mail:qhy8949@163.com
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曲海英刘林林
中国.滨州医学院(山东烟台)264003E-mail:qhy8949@163.com
【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老年人基本情况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东某三地市新型城镇化中278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①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130.03±24.88);②性别、慢性病、年龄、居住形式、月收入、子女状况、子女看望次数、子女对重大决定的支持度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性别在老年人在躯体化、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5个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4,2.666,-5.258,2.595,-4.671;P<0.05);慢性病在老年人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分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4.96,6.66,8.30,8.98,5.87,6.45,7.37,9.03;P<0.05);年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4,8.613,3.600,7.220,3.655,4.35,4.065,4.688,4.445;P<0.05);居住形式在躯体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强迫症状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8,4.689,3.351,3.233,6.400,3.126,4.296,4.400;P<0.05);月收入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1,4.313,7.313,3.30,3.596;P<0.05);子女看望次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偏执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5,6.044,7.115,4.920,3.13;P<0.05);子女对重大决定的支持度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其他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0,3.156,4.697,4.569,3.52,9.561,5.123;P<0.05)。结论: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适中,性别、年龄、居住安排、月收入、子女状况、子女看望次数、子女对老人重大决定的支持度、慢性病等因素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老年人;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核心[1-4]。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身处其中的农村老年人的经济、健康、居住方式等等也随之发生变化[5]。当城镇化中的老年人对这些变化出现不适时,他们的心理问题肯定会随之产生,所以对于在城镇化进程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于新型城镇化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只探讨自编问卷设计中的几项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通过方便取样的方式,根据研究标准界定于2014年3-6月期间分数次对山东三地市的城镇化村:烟台的孙家滩、于家滩、孔家滩、刘家滩,聊城的西池村、徐庄、张庄,胶州的黄家屯、高家村、纪家庄老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纳入标准:①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精神和记忆能力正常;③可正确理解和回答问题;④年龄>60岁,<80岁。男性122名,女性156名;年龄:60~64岁115人,65~69岁70人,70岁以上93人;居住形式:单独居住65人,与配偶居住126,与子孙或孙子女居住87人;月均收入1000元以下155人,1000~3000元70人,3000元以上53人;有无慢性病:有慢性病161人,无慢性病117人;子女状况:只有儿子105人,只有女儿56人,儿女均有117人。子女看望次数:很少来41人,有时来69人,经常来138人;子女对父母重大决定的支持情况:不支持33人,一般106人支持139人。
1.2方法
1.2.1测评工具①自编老年人基本情况问卷: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居住安排、月收入等人口统计学信息、有无慢性病以及与子女相关的信息;②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6]: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采用1~5级评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总症状指数的分数在0~0.5之间,表明被试自我感觉没有量表中所列的症状;0.5~1.5分,表明被试感觉有点症状;1.5~2.5分,表明被试感觉有轻到中度症状;2.5~3.5分,表明被试感觉有中到严重症状;在3.5~4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的症状[6]。
1.2.2调查方法要求被试按照问卷要求进行答卷,问卷中详细注明指导语,内容以及填写方式。由文化水平及视力限制的老年人,由主试为被试读题完成问卷的填写。共发放问卷293份,剔除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78份(94.9%)。
1.3统计处理
全部问卷资料经核实后进行编码,采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检验。
2结果
2.1被调查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见表1。
2.2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差异分析
2.2.1不同性别、有无慢性病的老年人在各个变量维度上的差异见表2。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在躯体化、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5个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老年人在敌对和偏执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在躯体化、恐怖和其他维度上显著高于男性老年人。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分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无慢性病的老年人。
2.2.2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在年龄、居住形式、月收入、子女情况等的差异比较见表3。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70岁及以上组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组。不同居住安排的老年人在躯体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强迫症状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在躯体化和焦虑维度上,单独居住组老年人显著高于与配偶共同居住组的老年人;在强迫症状维度上,与子女共同居住组的老年人显著高于与配偶共同居住组的老年人;在人际关系敏感维度和恐怖上,与子女共同居住组的老年人显著高于单独居住组和与配偶共同居住组的老年人;在抑郁和总分维度上,单独居住组和与子女共同居住组老年人显著高于与配偶共同居住组的老年人;在偏执维度上,与配偶共同居住组显著高于单独居住组。
注:*P<0.05,**P<0.01,下同
不同月收入的老年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在躯体化、抑郁和焦虑维度上,月收入1000元以下组显著高于1000元~3000元组和3000元以上组。
子女看望次数不同的老年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偏执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在躯体化维度上,“很少来”组高于“经常来”组;在强迫症状、抑郁和偏执维度上,“很少来”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子女对重大决定的支持度在老年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其他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事后检验发现,在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和其他4个维度上不支持组显著高于一般组,一般组显著高于支持组;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总分上,一般组和不支持组显著高于支持组;在恐怖维度上,不支持组显著高于支持组和一般组。
3讨论
3.1被调查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情况比较理想。心理健康总分与文献中1986年常模(n=1388),2006年常模(n=1890)相比,差异不明显,因常模受时间、领域、时代文化的影响,故在本研究中没有进一步比较此项。
3.2影响新型城镇化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本研究发现,性别、年龄、月收入、居住形式、慢性病都是影响新型城镇化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男性老年人在敌对和偏执维度上显著高于女性老年人。原因可能是一般男性在家庭中起支撑和主导作用,当进入老年期,由于生理、心理的退行性变化以及角色地位、社会交往的变化,比较容易产生自我价值降低的感觉。但在躯体化、恐怖和其他维度上,新型城镇化中女性老年人显著高于男性老年人,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7]。原因可能是女性老年人更加敏感、易多想,对身体变化的关注更多,因此更能体会到身体不适感,也会出现饮食和睡眠上的问题。
有慢性病的新型城镇化中的老年人在心理健康的各维度上显著高于无慢性病组,本结果支持孟妤薰等的研究老年人由于相关的老年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增多,自身健康状况下降,可以导致心理异常表现[8]。农村老年人,绝大多数都受到慢性病的困扰,原因之一是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自身健康状况缺少正确认知;同时经济状况相对较差,虽然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报销比例有太多限制,因此农村老年人有病常常不上医院,能拖则拖,疾病困扰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怖情绪[9-11]。
年龄因素方面,70岁及以上的城镇化中的老年人在各维度显著高于其他组。这是由于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日常生活能力减弱,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凸显[12]。
月收入方面,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老年人在躯体化、抑郁和焦虑上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经济收入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13],低收入老年人可能不舍得花钱治病,躯体症状明显,也可能是低收入造成心理上的担心、焦虑、抑郁,产生心因性的躯体症状。
在居住形式中,单独居住的老年人在躯体化上显著高于和配偶共同居住的老年人,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4-16]。原因可能是单独居住的老人得到的社会支持相对较少,社会交往减少,使得他们过多的关注自身,对躯体上的变化更加敏感,躯体感受更强烈。与子女和孙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显著低于与配偶共同居住的老人,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维度上,还显著低于独居老人,可能是由于老人在处理与子女关系时遇到障碍,心理压力大,无处诉说与释放,加上老年人容易胡乱猜想,使得他们总是纠结于负性事件与情绪,最终形成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对社交等形成恐怖心理。而与配偶居住,心理上相对更自由更舒心,老年人独居避免了家庭矛盾的出现,因此产生人际关系问题的机会相对较小。独居老人和与子女、孙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比与配偶居住的老人更易抑郁,独居老人一般都丧偶,社会交往也减少,丧失感加重,因此负性情绪得不到很好的排解,长此以往,形成心理上的抑郁;与子女居住的老人容易与子女产生矛盾与摩擦,处理不当,长期下来也会导致老年人抑郁;而与配偶居住,不但能获得生活和心理上的支持,也没有过多的担心与顾虑,反而不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子女很少去看望的老年人在躯体化上显著于经常被看望的老年人,子女很少看望老人,可能是子女不在老人身边,也可能是子女不够关心老人,两种情况使得老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得不到足够的照顾,躯体症状容易出现。子女很少去看望的老人在强迫症状、抑郁和偏执上显著高于有时和经常被看望的老人,家庭对老年人来说最重要,而子女的关心与照顾是老人幸福的源泉,子女很少看望老人,使得老人觉得自己无用,是家庭的累赘,生活无望,出现被抛弃感,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不可避免出现反复性思考和行为,产生抑郁情绪和爱钻牛角尖爱较真的偏执性格。本研究显示,很多维度上,有时来组和经常来组并没有显著地差异,说明老人的要求并不高,不管经不经常,只要子女去看望老人,老人就已满足。
子女是否支持老人的重大决定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强迫症状、抑郁和敌对3个维度上,一般组显著高于支持组。子女支持老人,是对老人的肯定,是关心老人的表现,有利于疏导老人的负性情绪,增强老人乐观开朗的性格,减少不良症状的产生。子女是否支持老人的重大决定直接反映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因此能敏感的影响老人人际关系的处理,所以即使一般程度的支持,也会造成老年人人际关系敏感。而在恐怖维度上,不支持组显著高于支持组和一般组,或许子女的支持程度对老年人恐怖的影响没有人际关系那样敏感,子女不支持老年人的重大决定,表明子女非常不关心老人,使得老人自我封闭,不愿交流,严重时产生恐怖症状。
参考文献
[1]方辉振,黄科.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求是实现人的城镇化[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41(4):63-68
[2]叶百初.城镇化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全局[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4(2):56-56
[3]刘国虎,王德钧,赵芷由.着力搞好新型城镇化的思考[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3,10(12):61-64
[4]刘川川,石学刚.浅议我国新型城镇化[J].科技研究,2014(4):494-494
[5]安桂花,师玉生,郭娟娟.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居民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4,29(4):457-466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in Rural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Qu Haiying.Liu Linlin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Yantai 264003,China
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3):4496-4497
[3]牛荣华,姜桂兰,房征岩.大学新生应付方式焦虑抑郁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7):548-550
[4]任俊.应付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8):7-8
[5]阳德华,高和平.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83-285
[6]张文华.“90后”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0(17):118-120
[7]王延伟,许刚东.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以重庆交通大学2006级学生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7(5):139-141
[8]冯正直,张大均.中国版SCL-90的效度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4):481-483
[9]吴高杰,冯正直,王立菲,等.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现状与应付方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6):861-865
[10]施春华,盛海娟,林晓娇.研究生人格类型与应付方式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26-29
[11]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和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165
[12]任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反思[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8):958-961
[13]张百军,孙淑荣,佟秀莲.“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与对策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2014,34(1):100-102
[14]姚应平.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2):63-66
[15]孙洪礼.校医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中国校医,2015,29(9):700-701
http://www.cjhp.com.cn/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of the rural elderl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Methods:Using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and SCL-90 to conduct 278 the elderly in areas,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17.0 statistical software.Result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in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in gender,age,living arrangements,income,status of children,the number of children to visit,children whether to support the elderly on major decisions and chronic disease(P<0.05).Conclusion:Gender,age,living arrangements,income,status of children,the number of children to visit,children to support major decision,chronic disease and other eight factors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The age and disease are the biggest factors the elderly mental health of that affect.
【Key words】Urbanization;The elderly;Mental health;SCL-90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编号:13CSHJ02)
中图分类号:R395.6,B8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252(2016)08-1233-05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8.032
(收稿时间:2016-02-02)
·论著·(发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