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群智
【摘要】
本文基于教师关于幸福感提升研究的当下指向措施比较空洞的局面,从“微幸福”入手,做一些具有实际行为的积极探索。在研究策略上,首先坚持用积极心理教育技术,把幸福点降低。其次,以“微”入手全方位捕捉教师职业生活的微幸福。第三,在研究中,团队利用多渠道开展研究。第四,研究呈现方式多样。在研究内容上,打造“微幸福”进修课程、创建基层学校“微幸福”文化、创办“微幸福”工作坊等多角度进行切实的研究。本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被教师真实喜爱的研究使研究主动而不流于形式;2.好的设计和形式本身就是研究的内容。3.好的理论需要在实践研究中创造性使用。4.我们是可以通过诸多温馨的方式唤回教师的幸福感的。5.运作幸福文化,组织无处不在6.对于教师心灵文化,我们有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教师 微幸福 积极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eacher's sense of improving the study of the moment to point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empty situation,From the micro happiness, do some positive exploration of real behavior。On the research strategy, we first persist in using activ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echnology, the happiness point to reduce. Secondly, the micro happines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life is captured by the micro. Third, in the research, the team uses the multi channel to carry on the research. Fourth, the research presents a variety of ways. In the research content, to create the micro happiness study curriculum, create the basic school micro happiness culture, the creation of micro happiness workshop and other multi angle research.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he research of the teacher's true love makes the research not mere formality; the 2 good design and form is the content of the research.3 good theory need to be used creatively in practice research. 4 we can through many warm way back to the teacher's happiness. 5 the operation of the happy culture, the organization everywhere 6 for the teacher's spiritual culture, we have a new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英文关键词】
Teacher micro happiness positive
一、 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
本研究是被北京市规划办立项的研究,在区域层面带领数十所学校开展较大规模的教师提升幸福感的研究。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倦怠,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国内从2005年开始的各类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调研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近年随着幸福感一词在文化上的盛行,出现大量的关于国内外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中,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大部分依然指向那些无法改变的因素分析——教师难以控制的社会因素,如对教师的期望、经济支持、工作条件等。研究对于在实践中努力如何提升教师幸福感略显空泛和无力。在关于提升教师幸福感的建议上,也多是从待遇、制度和组织的改善等外在客观因素上,极其缺乏操作性。
幸福感—仍然存在许多有待探索的空间。一个草根大众文化给我们带来了好的思考角度。大众文化对“小确幸”一词引起诸多生命体验共鸣。该词的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它们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瞬间且稍纵即逝的美好。于是我们这支团队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研究。我们从教师的主观感觉出发,从“微幸福”入手,从点滴的细节处经营幸福感,做一些具有实际行为的积极探索,我们的研究在此启程
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方面。
1.积极心理学正向思维、积极行动的理念。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促进人生幸福的学问。它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帮助我们从纷繁的事物中,看到积极的主流;从微小的存在中,发现幸福的元素。人生虽然不完美,教育工作虽然辛苦,与其一味诊断和分析我们的压力和弊端,莫如积极行动起来,破译被我们忽略的幸福密码,在此理论下,我们可以做一批积极的行动者。
2.心流(Flow)理论:心理学上“flow”指:当人进入一个活在当下,浑然忘我的状态感受最真切和细微的小幸福。快乐的人常常处于一种被称为畅态(flow)的境界中。心流理论,也有翻译为沉浸理论((Flow Theory),始创于1975年,由著名美籍匈牙利心理学家M.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认为生命小小的最佳的体验过程可以称为流畅。我们所研究的教师职业“微幸福”——指围绕教师的职业生活发生的微小的、心流(flow)般的主观幸福感。寻找和品味教育生活中的微小幸福,目的在于忽略那些诸如教育制度等暂时无法解决的弊端,改变教师的抱怨和对工作负担的压力感,引领教师行动起来,营造教育生活的当下的心流(flow)。
二、 研究实践
在研究中,有良好的策略会有效地促进研究。
(一) 研究策略
首先,在研究内容设计上,我们坚持用积极心理教育技术,把幸福点降低,以“微”入手,增加研究亲近性,贴近教师的生活,具有操作性。那些宏观的、不具操作性的,老师不喜欢的方式我们均拒绝纳入。我们做实,杜绝空泛。
其次,以“微”入手全方位捕捉教师职业生活的微幸福,主要包括:教学中的微幸福,教育中的微幸福,提升进修中的微幸福、党组织活动中的微幸福等等。微幸福因此在校园文化、教师学习、教师教育和教学生活中到处“心流着”(flow)。
第三,在研究中,我们的团队利用多渠道开展研究。例如党校干训研训渠道、分院课程培训渠道、名班主任工作室渠道、分院与基层农村学校拉手渠道等,全方位推进我们的研究。即便我们区在研究中基层学校整合和拆分严重,干部调离和教师变换很普遍。因我们利用了多渠道,所以我们的群体足够大,我们的层面足够多,并不受实质性的影响。
第四,研究呈现方式多样,促使教师多角度敏察微幸福的存在,传播微幸福。
1.微幸福剧本(教师撰写自己的人生剧本,之后充盈积极的理念,重新改写剧本。在剧本中,教师伙伴之间互相发掘对方积极的特质);
2.微幸福故事
3.微幸福日志(撰写好事日志,并把这种宣传传递下去)
4.微幸福博客和飞信群(整个学校在做,全体教师参与)
5.微手绘(手绘活动,把老师们撰写的微幸福情景绘画出来)。教育生活里有很多的“微幸福”,在日常研究中,我们一直在搜集着。如何让那些令人感动的“微幸福”传播下去呢?手绘教育生活的“微幸福”,从视觉上冲击我们,这是一个很好的路径。大量的绘画作品产生了,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感动。
(二)研究内容
1.打造“微幸福”进修课程。
首先,我们开设学院网络课程——积极心理学与教师职业幸福,积极宣传“微幸福”的理念,仅第一期参训人数逾越800人。以活动促大家践行理念——我们所征集和传播的微幸福故事,覆盖面全区。在面授中,我们的研究团队以60位老师为起点,全部撰写好事日志。有些老师把这样的方式运用在自己的班级教育中。
其次,在进修课程中,采用“微幸福人体雕塑”等积极的技能,提升主观微幸福感。
案例 “微幸福人体雕塑”教学片断
2013年5月15日上午,参加班主任任职资格培训的中小学老师,进行了以教育生活“微幸福”为主题的人体雕塑。
情景内容
孩子们向我冲过来,只为了打招呼!
本周教学工作中让我印象深刻并感到幸福的一件事,并不是发生在课堂上,而是发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周四下午,我照例回去比平常晚些,向地铁口走去。看到一群穿本校校服的学生们。我并没有太多的在意,低着头向前走。
突然,那几个孩子向我冲过来,打招呼:“宋老师好!”其中,有几位还在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那样子非常的可爱。我忍不住感到一阵阵温暖。(案例来源:宋萍老师)
实践反思
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在中小学教师中,进行教育生活的微幸福雕塑,其意义很多。
1.它探索隐藏的或不清晰的美好动力
微幸福的人体雕塑,增加参与者对教育生活的重新觉察;它能够刺激雕塑者的知觉系统,并且直接由身体引发内在的深层感受,同时还可以帮助其他成员很快的了解及同理雕塑者的心境。
2. 它呈现着心灵的画面,使感觉生动
人体雕塑,可强化非口语经验,减少理智化,让心灵得到放松和舒缓;动作行为的呈现比口语的描述更能有效促使个体感觉活跃于现在。
3.它为我们补上“活在当下”一课
雕塑最大的优点是透过肢体行为的示范能将微幸福情景精确显现出来,比诸语言描述更入木三分,教会我们的老师们体会什么是“人生的当下”,这真是我们缺少的一个成长课程……
2.创建基层学校“微幸福”文化:八里桥小学、垡头中学等全方面利用微幸福博客和飞信群,学校领导挂帅,经营微幸福心灵家园,全体教师参与,一个都不拉掉。另外,在香河园少年之家组织微幸福会议,在牵手的农村学校,例行会议前的微幸福教育故事。
案例 学校会议前微幸福教育叙事摘
为了增强教师对教育生活微小幸福的敏感,笔者的农村项目工程的拉手学校——奶子房小学领导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会议制度。每次开会前,由两位一线老师进行教育生活故事的叙说,主题就是:“学生——我的“微幸福”源。
活动安排:每周利用教师会时间由两名一线教师做准备,说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给自己带来的“微幸福”。
记得有一节二年级(1)班的音乐课,教学内容是歌曲《这是什么》。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特别高,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尤其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影响特别深刻。这是一个创编活动——做小小钟表设计师……没想到最后展示出来的效果真的令我很是惊喜。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是一个布谷鸟钟,两个同学把手臂支起,搭成一个小房子的形状,一个同学蹲下来用手臂当指针,一个同学躲在小房子的后面,表演小布谷鸟……这一活动使我感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无穷,只要你给他们适当的引导,给他们空间,他们就会回报给你惊喜。
对于我来说也许这就是切实的“微幸福”吧!
课题组成员——八里桥小学,以“微幸福”的博客,打造教师心灵幸福平台。在“微幸福”学校文化建设中,以教师“微幸福”博客和叙说教育生活“微幸福”制度作为平台,激发教师的正向思维。
【博文示例】昨天早早来到学校,早饭还没来,我就先打开电脑,到咱们的幸福港湾小憩,看到老师们一篇篇博文,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透过这一篇篇博文,我看到了老师们对八小的热爱,对领导和老师们的关爱,好感动呀!谢谢你们,可爱的老师们!……
希望老师们也像我一样经常到幸福港湾停留一会,缓解一下身体的疲惫,享受一下暖暖的幸福!
——陈凤云校长
实践反思:教育的真谛在于心灵的滋养,而心灵滋养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以心感动心。叙写“微幸福”博文意义很大。在文字叙写的过程中,老师们都在“靠近幸福”,让自己的内心在教育生活中找到港湾。
2013年即将过去,以何种形式迎来新年呢?香河园少年之家为促进教师之间心灵交流,提升主观幸福感,让每位教师把自己的积极心理日志中,把典型的一件拿出来与大家交流。这些事件,可能在我们工作之余发生,但是和我们自身密切联接。因为我们人生很温暖的一部分。
交流还有一个目的,让大家学会用积极的角度、以平常之心去看待生活中的点滴……让我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充满着对生活和人生的理解和爱,传播正能量。
3.党组织为先锋,让“微幸福”走入组织工作。党组织带头开展微幸福活动。朝阳师范附属小学以微幸福为促进,进一步加强悦文化建设,全体老师们开展微幸福演讲和微幸福教学展示。
4.创办“微幸福”工作坊
借着我们区与北师大合作,开展心理关爱工程契机,本课题善于利用资源,引入北师大合作项目资源,利用北师大专家团队资源,开办“微幸福”工作坊。
吴博士运用完型治疗整合应用的理论,在工作坊中,使用心理工具帮助大家觉察自己的情绪和内心。大家一起创作积极的微幸福的教育故事。
5.其他
我们坚持教育生活里的微幸福没有死角。例如,在首都师大附属学校办公室石文伟老师和我研究,设计了一个特别的笔记本——“特别时光”,盛满了微幸福,传递着微幸福。
笔记本的皮是有这样的文字:亲爱的老师,您好,也许调皮的学生认真听课给了您一个惊喜;也许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今天主动地向您问好,让您兴奋;也许您发现精心养的花儿今天开了,给了您一个好心情;也许生活里您发现了一个小窍门让您快乐……不管哪个方面您的一丝惊喜、一丝表扬、一个发现,这些点点滴滴,希望您能用三言两语或者1个小画,一个微信等把它记录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特别时光……
【示例】老师们传递的话语。
我是初一10班的班主任,张天萌是班长一个文静的女孩子,记得有一天傍晚6点的时候下大雨了,没有想到,她跑到家了给我发来信息,老师,外面下雨了,下班别忘记拿伞!我很感动……
三、结论和思考
1.被教师真实喜爱的研究使研究主动而不流于形式
小而具体,积极而幸福的研究视角获得了教师们的喜爱,我们的团队滚雪球一样。能给教师带来真实的小幸福的研究受到欢迎。大家积极主动加入这支队伍。我们布置的任务大家非常愿意完成,无论是一个温馨的日志,一次绘画,一个故事等等都传递着幸福。
2.好的设计和形式本身就是研究的内容
人生剧本就是一种设计,它得到专家的好的评价和赞扬,得到基层学校德育干部的支持,在80分校德育干部解强主任抓住我们的设计,学校老师们积极撰写剧本,这种形式流传到很多学校,例如香河园少年之家、八里桥学校等。
3.好的理论需要在实践研究中创造性使用
积极心理学的积极的理念,我们运用在班主任工作中就是挖掘故事,使用积极转念的思维重新处理;积极心理学的好事日志,我们运用在实践中就是三好研训模式,好日志、好故事、好会议。它从一个面授的60位老师的进修课堂,走入农村学校——奶子房小学的会议前的“讲述好故事”。我们注意每个灵感的点,都要辐射和扩散能量。
4.我们是可以通过诸多温馨的方式唤回教师的幸福感的。
通过研修,教师了解职业微幸福的基本理念;我们通过工作坊,深度地提升了教师的积极思维品质。通过故事的“转念”,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正向的思维和提高了教育智慧;通过情景的撰写方式,教师学习到了表达方式,这是一种教育生活的交互,它唤醒教师们在教育中用积极的理念处理问题,向自我内心寻求力量。
5.运作幸福文化,组织无处不在
除了进修课堂中集中打造教师的幸福文化,幸福文化离传统意义上人们面孔中严肃的党组织和亲近;幸福文化可以在课堂里直接建构;幸福文化可以校长挂帅运用学校的飞信和微博平台,还可以运用会议平台;幸福文化在班主任工作室流淌出来……
6.对于教师心灵文化,我们有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需要找一种人文生活,一种内在实践,而微幸福具有“转念”智慧以及生动幸福的小画面和文字就能带来这种效应。
我们开发了一个新的视角——视觉文化滋养。视觉文化结合心灵故事是人文教育的一个施展领域,我们的教师心灵的疲惫呼唤一种精神营养。正像我们的身体,缺少什么样的营养,就应该补充什么样的营养。我们需要自己创作一个“花园”——把我们的微小幸福、微小喜悦、小小温暖和微智慧等等表达出来。我们匆匆忙忙,缺乏反思,而这些真实的小故事、小情景给我们补上了心灵的一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