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学“阳光儿童心理”课程的思考与实践

2016-01-15 15:30于萍金路
关键词:儿童心理校本心理健康

于萍+金路

一、课程开发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生事物纷至沓来,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化,人们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良好的心理素质、阳光积极的心态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固定的系统内容,固定的时间和相应的研究检测手段,使之进入规范的轨道。

北京小学所在的西城区在课程整体建设中,以“探索、创新、务实”为指导思想,本着地方课程精品化的原则,在小学阶段开发了名为《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地方课程。

我校在多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始终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为目标,非常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研究。尤其针对我校寄宿制的实际特点,开发了心理健康类校本课程。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以心理地方课程内容为基础,开设了名为“阳光儿童心理”的课程。这是对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面向北京小学全体学生(包括寄宿和走读学生)开设的“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主要通过日间课程开设。另一部分是面向北京小学寄宿学生开设的“彩虹心桥”心理课程,主要通过晚间课程开设,其课程内容是针对寄宿学生的特殊心理需求而开发的。

课程结构如下:

“阳光儿童心理”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构建了北京小学比较完整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课程内容是“彩虹心桥”课程内容实施的基础和思想指导,“彩虹心桥”课程内容是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课程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课程的开发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突出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课程实施目标

北京小学在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中,以西城区地方课程为基础结合本校学生实际需求,进行适度校本化改造。通过开设“阳光儿童心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阳光、积极的健康心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健康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质。

1.智能训练,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学习活动,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动机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等。

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尊重等交往原则。

5.健全人格的培养,如独立性、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6)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

(二)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正

主要是面向少数的学生,针对他们存在的一些个别问题进行矫正和调适。

(三)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的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小学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所以要加强对心理潜能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创造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三、课程实践思路及过程

(一)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1.优化课程框架

我们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年段特点,根据西城区的地方课程标准和课程教材内容,以及我校学生的特点,在一二年级开发了“阳光儿童心理”课程试点,并辐射到其他年级,制定了详尽的各年级课程指导框架。

2.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原则

(1)课程目标儿童化

在“阳光儿童心理”课程校本化的实施中,我校首先制定了儿童化的心理课程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西城区地方课程《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指导目标中,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了贴近儿童、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课程目标。(详见表格1)

(2)课程内容生活化

“阳光儿童心理”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上,我们根据区统一配发的教材《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不断扩充课程内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切身需求中、生活情境中挖掘内容,创编童话、故事、心理剧、手偶剧、动画片等补充教材,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体验中,突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和自助作用。

(3)课程实施活动化

在“阳光儿童心理”课程的实施中我校突出活动为主的原则,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堂活动、团体辅导、课外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

1.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某种情境下,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影响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模拟: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在某种模拟的情境下,进行某些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调查:为了了解学生某些方面心理想法和看法,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各种不同的调查方法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教学方法。

4.讨论:对事先布置的题目或有关学习材料提出问题或作出回答,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对话过程。

5..视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视听互动材料、电脑软件训练平台,在人机互动中达成训练目标。

(4)课程指导个性化

在“阳光儿童心理”课程指导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个性特点、个体需求展开个性化指导,帮助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的学生达成课程培养目标,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素养。

(5)课程评价多元化

在“阳光儿童心理”课程评价上我校遵循多元化原则,在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形式上实现多元化。把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作为评价者;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学生作品收集、教师案例积累、教师课后反思、家长、教师、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3.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与效果分析

在既面向全体普及又针对个别需求的课程思路指导下,我校在课程实施中对课程的开放性、多元性、活动性、生成性进行了重点探索,构建了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校本化实施途径。通过研究我校对课程校本化的具体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活用教材,心理课“趣”味盎然

根据西城区地方课程“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教材,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重组和拓展。首先我们在上课伊始,创编了一套快乐手指操。手指操可以增强学生注意力、记忆力,让学生快速入静,提高统合能力。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在课堂上通过歌曲、动画短片、心理剧、玩偶、游戏、模仿、绘画、舞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获得成长。第三我们还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创编童谣、童话、小故事、相声、小品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正是对教材的活用,使我们的心理课趣味盎然。

附录1:“集中注意好处多”心理课光盘(一)

(2)“阳光班级”主题班会、班本课程

根据各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特点,我们进行了不同班级有针对性的班级团体辅导、主题班会。辅导形式有全班参与、部分学生参与(男生、女生)、班级小型团体。有的班级的班主任还在“阳光儿童心理”课程的总目标指导下,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研发了“阳光班级”的班本课程。

班级团体辅导内容的规划:

①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的不同训练活动等;

②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③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

④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⑤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 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⑥自我心理修养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做到能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信、建立良 好的自我形象等。

附录2班级团体辅导、主题班会活动录像(光盘二、三)

附:六年级五班班本课程——《阳光足球》

“阳光足球”课程设计简案

(一)课程设计背景:

1.足球运动对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有着独特的意义。

2.班级学生喜欢足球运动的学生多,活泼好动的学生多。

(二)课程实施目标:

训练和比赛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引导学生各尽所长,制作标语和宣传板,为球队加油鼓劲,并做好后勤保障。增强班级凝聚力、团队协作、培养自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发挥特长,在参加足球比赛、征文、绘画、演讲和知识竞赛等各种足球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班级积极向上、阳光快乐的班风班貌,锻炼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课程设计方案:

学生学习编制教材(老师指导、家长辅助):统一每一篇的编写格式与模块,每篇文分为正文、相关信息、知识角和足球小故事四个部分,涉猎足球与历史、足球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融合,感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1.足球比赛制:进行“金球杯”杯班级五人微型足球赛。

规则:比赛双方各出场5名球员,设一名守门员,每队每场替补队员人数和人次不限,可轮换休息;全场比赛时间为40分钟,上、下半场各15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比赛无越位限制,角球和任意球可直接射门得分,队员被红牌罚下,5分钟后可继续参加比赛。其他规则与大场足球相同。

2.课程辅导:班主任负责课程规划。体育老师、家长助教担任顾问,指导训练和比赛。

3.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报名:比赛组、新闻报道组、后勤服务组、裁判组、粉丝团。根据不同组别进行辅导、学习、准备。

(四)课程评价:(采取活动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五人制足球赛、足球文化展、足球知识问答、足球才艺达人展示

“足球文化”课程的实践,让学生在足球活动中既锻炼体魄、磨炼意志、调节性情、学习合作,学会换位思考、学习与人交往,在课程实施中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课程学习体会节选:

“足球文化”课程带给我的思考

六年级五班 王某

足球真是一项非常有魅力的运动。在绿茵场上奋力的拼杀,尽情的挥洒汗水,面对扑面而来的对手的疯狂逼抢,运用娴熟的脚法将之化解,或利用一脚精美的弧线将球送抵队友的脚下,体现团队的合作......而这次我们班开设的“足球文化”课程,更让我感受到在进行足球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培养我们的意志力、自制力、责任感,培养我们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我们团结协作、密切配合、集体荣誉感、守纪律等好品质。

我踢足球 我快乐

六年级五班 陆某

踢足球是我的最爱,在那广阔的足球场上,我跟随着黑白相间的足球尽情地奔跑着。我们虽然高矮不同、胖瘦有别、技术不一,但这些丝毫不影响我们踢球的乐趣。我们虽然是业余选手,但我们也配合默契,传球、射门、进球一气呵成。我们享受着带球过人、突破进攻那势如破竹的欢畅感, 享受人与人之间合作融洽气氛带来的愉悦,不断领会和感受共同进步的意义。

看!足球场上的我,曾经胆小的我不见了,曾经自私的我不见了,曾经弱不经风的我不见了,我灵活地盘过对方高大的后卫,连闯数关,直插球门区,急停,转身,飞起一脚,球若流星,向球门飞去,“进球了!”伙伴们一阵欢呼。踢足球带给我的不只是快乐,还有成长!

(3)“阳光沟通”心灵氧吧

学校知心屋、心理活动室开设阳光沟通心灵氧吧。

① 心理咨询室(知心屋)、心理活动室个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辅导。

在课程实施中,为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我们充分利用“知心屋”,开展个体咨询、游戏、训练等,受到学生喜爱。“知心屋”每日四点到五点半开放,由持有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心理健康专任教师担任辅导教师。我们为学生开设了沙盘游戏、电脑训练、聊天、拼图、积木、玩偶等项目,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的需求。

我们还充分利用“阳光儿童”心理活动室,为学生、班级提供小团体辅导。每日午间,分年段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周一:低年级段 周二:中年级段 周三:高年级段 周四:开展心理社团活动(可由各班根据班级情况申请)

附录3:学生小团体辅导片段(光盘四)

(4)“阳光学长”开心姐姐社团

通过组建“开心姐姐”学长社团,由高年级心理素质好、乐观开朗的的学生组成心理志愿服务社团,经过一定培训帮助低年级小同学解决简单的心理问题。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的校园生活经验,帮助低年级学生解决简单的心理问题,更有亲和力、更有效果。

① “快乐游戏、快乐成长”:由“开心姐姐”学长社团的学生组织低年级小同学开展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帮助小同学调节身心。

② “知心屋”快乐畅谈:社团成员轮流到知心屋服务,与来访的同学谈心、做沙盘游戏、心理相干软件游戏解决小同学学校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③ “阳光活动”共发展:开心姐姐社团成员通过主题活动,有目的的设计、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小同学解决简单的心理问题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附:

“开心姐姐”社团活动案例简述 :

“好伙伴” —学会交往与合作低年级心理健康辅导志愿活动

(由“开心姐姐”学长社团的学生设计、组织)

① 创设生动的故事情景:羊村小伙伴一起去郊游。

② 帮助有缺点的懒羊羊:对待伙伴的缺点要宽容。

③ 过小桥中的互相谦让:生活中和小伙伴要谦让。

④ 小伙伴之间遇到矛盾:珍重友谊帮助互相调解。

⑤ 夸夸我身边的小伙伴:看到他人优点互相学习。

活动效果及评价:

① 活动效果;通过活动开心姐姐社团的社团有效地帮助了低年级小同学解决了很多学习、心理上的简单问题,让小同学感受到开心和快乐。

② 活动评价方式的设计

个别采访:通过对低年级同学个别采访请他们说说开心姐姐对他们的帮助。

群体调查:活动后到低年级各个班级听取评价意见。

(5)阳光心理小报

我们为学生创办的心理小报分为低、中、高年级版。每期内容都围绕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寄予学生帮助。通过开心园地、心灵故事、心灵驿站等栏目将给同学们送上心灵营养餐。同时心理小报也成为我们课程的辅助教材。

总之,在对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中,我校主要通过课程目标校本化、课程内容校本化、课程实施校本化、课程评价校本化等几方面实现了针对小学阶段儿童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在实践中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不但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成长,而且促进了学校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

(二) 彩虹心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阳光儿童心理”课程中,除了有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和辅导。我校还针对寄宿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全校一至六年级寄宿学生开发了“彩虹心桥”寄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红色心理健康大课堂、蓝色港湾家长课堂、橙色影音戏剧时空、美好晚间寄教指导四个部分。通过这一课程体系的建立,既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全体性、整体性、差异性、主体性、参与性、多样性的原则,又更好地满足了我校寄宿学生发展的需求。

“彩虹心桥”课程内容设计:

这些内容囊括在“红色心理健康大课堂”、“蓝色港湾家长课堂”、“橙色影音戏剧时空”、“美好晚间寄教指导”四个部分之中,具体来看:

1.红色心理健康课堂

我们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心理课堂。课程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心理状况的不同进行动态调整。主讲人由国家认定的心理咨询师,以及德育主任、各年级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轮流主讲,增强了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丰富性。

低年段:

中年段:

高年段:

2.蓝色港湾家长课堂

寄宿制学生由于与家长接触较走读制学生少,亲子关系、亲子沟通成为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一大因素,因此我们通过蓝色港湾家长课堂,与家长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1)为学生家长开设讲座

(2)学生心理成长阶段通报制

(3)家教沙龙亲子辅导活动

(4)家长走进班级开展“家长课堂”

3.橙色影音戏剧时空

电影、歌曲、戏剧等艺术形式不仅是一种放松方式,更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结合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素材,充分利用电影情境来创设相关的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经历和体验,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收获一份间接的经验,更是让学生用身体储存和积累一份真实的直接经验,并引起学生内心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我们利用学生晚间寄宿的特点,按年级段为学生安排了有益于提高学生心健康水平的影视、戏剧、演唱会等。并设计了生命教育类、情感教育类、励志长类、个人品质类四大类内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安排播放。我们还会定期邀请儿艺剧团来学校为学生进行表演,请专家指导学生心理剧的演出。

4.美好晚间寄教指导

根据我校学生寄宿的特点,我们针对孩子在晚间生活遇到的心理问题,专门开设了寄宿教育指导课,对寄宿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

寄教课内容安排:

① 晚课继教指导课每周两次

②指导内容: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人格培养、生命教育、自理能力、学习心理等。

③寄教指导日常化: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中,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相应的辅导。

六、课程实施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不同与普通的学科评价,它重在体现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心灵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基于学生主体的课程评价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课程评价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对课程内容的需求等课程学习内在态度的变化、对心理问题的看法等内在心理成长和外在行为的变化,是学生主体课程评价的重要项目。

(一)学生的评价

作为活动课程中学生评价,我们采用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1.前期和后期测试对比看学生变化

根据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在开展校本课程活动前后变化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测试,分析变化数据,分析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程度变化。

2.观察记录学生活动表现定性分析

注重学生在实施课程过程中的表现,采用观察法记录学生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绪状态、活动表现、日记等),分析确定学生前后变化的情况和程度。

(二)课程的评价

1.课程评价的范围

校本课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校本课程的预期目标是否有效; 校本课程是否适合学生和学校的需要;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式;是否采用了恰当的评价方式。

2.课程评价的方法

根据校本课程的呈现方式,我们采用了如下的评价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面谈法;教师日记法等。

3.课程本身评价的主体。

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等。

4.课程本身评价的过程。

制定计划:主要是成立评价组,确定评价目标,拟定详细的评价计划活动内容和要求。

收集信息:根据计划内容收集相关信息。

分析报告: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或描述性的方法分析所收集的信息,然后全面总结评价的各方面资料,撰写评价报告。

七、课程实施效果与思考

(一)“阳光儿童心理”课程为学生发展助力

“阳光儿童心理”课程以西城区地方课程为指导,通过构建立体化、多层次、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在情感熏陶中,心灵得到成长。通过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解决了许多寄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交往、合作、抗挫折等方面的迷茫、困惑。它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空间,而是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的一种“动态”课程,在不断与学生心灵碰撞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它关注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渗透于学校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是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寄宿制教育的好途径。

根据统计,学校百分之百的学生以各种形式参加了课程的学习,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反馈如下:

1.学生对“阳光儿童心理”课程的内容认可度高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很喜欢上“阳光儿童心理”课。这不仅是因为这门课程能让学生学到一点心理知识,增强他们的心理调控能力。最主要是“阳光儿童心理”课程课内容新颖,切合学生实际,迎合心理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学生兴趣浓厚。而且“阳光儿童心理”课程课不测验、不考试、无压力,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在紧张的主课学习后能放松,一张一驰,劳逸结合,受学生欢迎。课堂上师生交流,感情融洽,笑声朗朗,气氛热烈。

2.学生喜爱“阳光儿童心理”课程多元化的参与方式

通过调查,学生对课程丰富的参与方式非常感兴趣,日间晚间不同的课程形式,知心屋、心理活动教室的丰富活动内容,有趣的心理健康活动都受到学生们由衷喜爱。

3.学生在“阳光儿童心理”课程学习中心理成长获益良多

“阳光儿童心理”课程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心理知识,感悟体验调节情绪情感的方法,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丰富了知识,让学生树立了信心,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改善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精神振奋,天天过得很开心,心情愉快。特别是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指导,让学生积极调整的自己的心理状态,富有个性的发展。

通过实践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活动的参与率不断提升,很多学生能主动运用所学、所感、所悟,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一部分学生还能主动帮助有心理困扰的同学疏解烦恼。课程建设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断得到丰富,成为学生喜欢、对学生成长帮助起到推动作用的课程。

(二)“阳光儿童心理”课程是我校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的有益实践和思考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我校在课程开发上始终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为目标,“阳光儿童心理”课程成为我校课程开发的有益实践。理想的课程应该向每一个学生开放,适合他们不同的发展需求。我们要使教育适合学生,而不是使学生适合我们的教育。因此,我校的“阳光儿童心理”课程适应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出发,设置多元化的发展目标,使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处于一个开放的弹性管理的过程中,同时创造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多层次的教育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阳光儿童心理”课程开发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了地方课程校本化研究的推进,同时提升了教师实施课程的研发力、领导力、执行力,切实提高了课程实施的效果,形成了学校鲜明的心理健康课程的特色。同时也有以下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课程开发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要做好课程知识和技能储备,提升课程开发的能力。

2.课程的实施在课时安排上如何更科学合理,给教师一定的主动权,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创造性。

3.课程如何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4.如何吸引更多的教师共同开发心理健康课程,是课题的研究走向科研化、丰富化的方向。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校本心理健康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南南的困惑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对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