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足迹分析指导大学生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2016-01-15 07:05黄超霍婕马秀琴董慧芹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定量分析

黄超 霍婕 马秀琴 董慧芹

摘要:高校可被看作“微缩型城市”,它们对环境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能源使用、交通工具、生活方式都是校园碳足迹的主要形成因素。其中,大多数学生能源使用的碳足迹为0.3t~0.35t,交通工具形成0.1t~0.3t碳足迹,而生活方式则达到了1.5t~3.5t。通过定量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最终希望大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提高个人的节能减排意识。

关键词:碳足迹;定量分析;节能减排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4-0043-02

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环境、人类健康与福利和全球经济持续性。2008年6月,《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均碳足迹持续增长了约两倍。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进程明显加快,其已大步迈向普及化。截止到2014年,中国高等院校共计2542所,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了2547.7万人。据统计,2009年高校的能源消费总量大约是3000万吨标煤,全年的水资源消耗量在4000万吨左右。由此可见,校园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构建低碳校园刻不容缓。

一、调研概况

1.碳足迹简介。国际社会现在通常用“碳足迹”来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它来源于一个英语单词“Carbon Footprint”,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碳耗用的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的是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对象为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大四年级的学生。调研初期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8份,回收率为98%。其中男生占32%,女生占68%。用计算软件Carbon Footprint Ltd.(www.carbonfootprint.com)处理数据并据此提出可行性建议。最后,对学生进行回访,目的是检验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是否能有所提高。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能源使用。教室和宿舍是学生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这里同样也是照明器具、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最集中的地点。由于多数高校疏于管理以及学生节能意识淡薄,教室的电力消耗总量是相当可观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节电意识,大多数高校会对宿舍采取一些限电措施。经过对学校宿舍管理部门的咨询得知,每个学生的宿舍用电标准是5 KWh/月,而学生在教室和在宿舍的用电量相差不多,因此,估算平均每人用电90~130KWh/学年。但是这部分数据在采集和估算上存在困难,而且寒假期间学校耗煤量大幅度下降,所以煤炭量采用的是人均67.8kg/a。天然气使用量也采用国家统计值,为人均21.3m3/a。经保守估算,学生的能源使用人均碳足迹值为0.3t~0.35t。

2.交通工具。大多数学生在出行时考虑最多的是价格因素。在校期间,学生都会选择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方式往返于教室与宿舍之间;出行距离较短时,公共汽车和地铁是学生的首选;出行距离较长时,火车或者长途客车是学生的首选。

调查显示,学生本项碳足迹值一般也不会超过0.7t。如图1所示,有76%的被访大学生的碳足迹值在0.1t~0.3t区间内,而该值超过0.7t的只占被访者总量的1%,这充分说明学生交通工具的选择并不会极大地影响个人碳足迹,所以对校园交通方面改造的意义不大。计算发现,远距离出行时,如果只考虑碳足迹的影响,更推荐搭乘客车的方式。同样地,距离近出行更推荐乘坐地铁。

3.生活方式。进行调研前,同学们认为生活方式的选择并不会对碳足迹造成太大的影响,但计算结果却推翻了这个假设。考虑了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后,筛选出了食物偏好、有机食品、进口食品及商品、包装、家具家电以及休闲这6个方面。如图2所示,有超过一半的被访学生的碳足迹值在1.5t~2.5t之间,只有极少数学生的生活方式碳足迹值超过了4.5t。虽然大多数学生该部分碳足迹的计算值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该值与之前得到的交通工具计算值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三、调研评估

说到降低校园碳排放这个问题时,学生可以提出很多的建议。当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定量地分析这些行为时,经常会得到与猜想不符的结论,这个过程是学生不断调整自己对世界认知的过程。这就是Ken Bain提出的“误判”理论,它为学术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机会。

在进行调研前,大多数学生认为能源使用是形成碳足迹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交通工具的影响,而生活方式的影响排在了最后一位,但调研结果与此猜想却恰恰相反。所以从学生方面来讲,形成碳足迹的最大因素不应该是能源使用。由于学生自身经济能力的限制,通过改变交通方式来减少其碳足迹的意义并不大。从学生层面来看,他们在校园内的交通方式就是步行和骑车,所以这方面并不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自身碳足迹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学生比较容易办到的。单就休闲这一项进行举例说明,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改变经常去电影院、酒吧和饭馆这一习惯,做到尽量只做零碳排放运动的话,就可以降低0.5t左右的碳足迹值。

四、降低校园碳足迹的可行性建议

工业化国家平均碳足迹值为11t,全球平均碳足迹为4t,中国人均碳足迹为3.84t,而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目标为2t。由此可知,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我们还需要做出很大努力。

1.支持垃圾回收利用与分类处理。不同种类的垃圾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垃圾分类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还可以减小垃圾处理的压力。我国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关注度较低,国民意识也较淡薄。通过该碳足迹计算器可发现,如果能够分类处理全部的生活垃圾,那么个人碳足迹值就会降低0.5t左右。

2.打造绿色校园。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增绿工程,通过绿化实现固碳增汇的目的。在校区面积允许的情况下,鼓励高校种植一些绿色时令蔬菜供给学生食用,这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降低碳排放。首先,学校的部分食材成为了有机食品,这降低了一部分碳排放;其次,在食材的运输环节又减少了一部分碳排放;最后食堂要配合引导学生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多吃蔬菜和白肉,这既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同时又降低了校园碳足迹。

3.节约用纸。高校的纸张使用量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打印纸的重复利用率却很低。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淡薄,还有部分原因是高校内的打印复印费用较校外要低很多。假设一个学院每天200张纸用于双面打印,则可以减少的碳足迹为17t左右。商品包装同样是校園用纸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改变这个习惯而尽量去挑选包装简单的商品,则个人碳足迹值会减少0.5t左右。

五、回访调研

回访调研是本着三个目的进行的:一是加强学生的经验交流,二是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和引导,三是为建设低碳校园收集第一手资料。我们将碳足迹的基本数据及调研结果制成展板向学生展示,并组织大家参加学院开展的节能减排教育课。

初期调研完成一周后,我们再次组织之前参加调研的学生进行后期调研。

调研前,55%的学生把能源使用对温室气体的影响排在了第一位,却把“生活方式”项排在了最后一位;调研后,这种排序发生了变化。大多数学生把“能源使用”排在最后,还有78%的人把“生活方式”项排在了首位。同时,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也有很大的提高。在调研前,一半的学生对节能减排的关注度较低,只有10%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关注”,还有13%的人在生活中根本不关注节能减排;调研后,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都有提高,32%的人选择了“非常关注”,另外有43%的人选择了“关注”,并且“不关注”的比例下降到了5%。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碳足迹调研分析对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提高是有很大影响的。要确保低碳校园的建设,就需要在形成低碳意识的基础上,全体师生积极行动,改变生活习惯,倡导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文军.低碳经济:国外的经验启示与中国的发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2]肖爱民.低碳经济: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05).

猜你喜欢
定量分析
FTA在工业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商务英语词汇量与商务英语阅读能力相关性研究
国外艺术体操科研现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力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基于实时荧光PCR的鹅鸭混合绒定量检测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定量检测食品中香豆素
秦皇岛近岸海域浮游植物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