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冰
“未来20年内,全球癌症将激增57%,新增癌症病例将由2012年的1400万例上升到2200万例;癌症死亡人数也将由每年820万人升高到每年1300万人……”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7月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而且目前全球新增癌症病例有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中国也是全球新增癌症病例数量最多的国家。
安吉丽娜·朱莉和乔布斯与癌症的抗争,给大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大数据医疗普及课。
癌症是目前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医学家、生命科学家们努力多年,但始终没能找到攻克它的办法,甚至连癌症的病因都还没有真正搞清楚。在过去的50多年里,癌症的治愈率仅仅提升了不到8%,是人类社会所有疑难疾病中,治愈率提升最为缓慢的一种疾病。但现在,人们似乎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看到了希望。
互联网+ 医疗,从大范围共享医疗数据开始
“互联网+医疗”虽然是一个热门概念,但是过去能够感知到的还都是在一个比较浅的层次上,比如挂号、缴费、电子病历等,而实际上,互联网技术、医疗技术、生命科学的结合可以有更大的可能性。
2015年12月22日,协和医学院和百度联合启动了食管癌研究项目,这是国内互联网企业与国家级医学科研机构在癌症研究领域的首次深度合作。除了公司层面的合作,百度CEO李彦宏表示,他还会个人捐赠3000万元用于支持这个项目。
据介绍,此项目将于2016年年初启动,在两年内完成1500例食管癌患者的组织样本收集,100个食管癌家系血液样本的收集,并将在2017年前完成整个项目的测序和生物分析工作。
“现在我们希望用互联网技术改变医疗,比如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智能诊断、智能健康护理等等。”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张潼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过,大数据防癌、治癌的基础还是要有用于癌症诊疗的基础大数据,但这个获取很难。一方面,各个医疗机构是“各自为政”的,过去并非没有意识到医疗数据流通的重要性,但医疗数据都是以各自的方式记录、保存的,很难实现信息共享;另一方面,由于疾病数据涉及病人的隐私问题以及医疗机构间的利益冲突,所以即使有心实行统一标准、打通数据,但现实情况也未必能够轻易实现。
而在我国,更是每一次癌症治疗几乎都是一个孤立事件。因为我们连电子病历的使用比例都处在一个几乎可以忽略的状态,一大堆的纸质文件,甚至都是手写的,根本就没有数字化,更不要说大范围共享了。
据业界估计,目前即使全球范围内也只有不到5%的癌症患者的治疗数据被系统化地收集和存储,如果能够有更大比例的患者数据成为可以分析的数据,那就意味着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出更好的癌症治疗方案。因为医生可以将自己的病人与其他类似案例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和匹配,这样就能够得到什么样的治疗方案对于这个病人可能效果最佳,也能避免治疗上可能出现的偏差。
当然,依靠这种方法攻克癌症或许过于乐观了,但是只要把癌症治愈率提升5%,那也是惊人的数字了。“我们这次研究的是食管癌,未来在食管癌基础上还可以扩大到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疾病等等。”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詹启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如果这种模式走得通,那未来的推广价值非常大。”
基因测序未来只要100美金左右
“目前肿瘤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但是现在肿瘤早期筛查比较困难。”詹启敏说,“以食管癌为例,发现时的分期决定患者的生存几率。早期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接近50%,且其中不乏能长期生存的患者;而晚期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还不到3%。”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很多癌症,比如食管癌,缺乏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不容易早期就发现,因此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而借助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治未病”,或者证明各种治疗手段、药物的适用性,从而提高治愈率。癌症是一类“长尾”病症,数据“要全体,不要样本”,否则很容易成为“盲人摸象”。但如此庞大的数据量,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2013年2月,时年37岁的好莱坞当红女影星安吉丽娜·朱莉以公开信的形式正式宣布:为了避免患癌,她已经接受了卵巢和输卵管的切除手术。因为通过大数据基因测序筛查发现,朱莉从母亲那里遗传了突变的癌症易感基因BRCA1,这使得她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几率高达87%、罹患卵巢癌的风险几率也达到了50%。这个事件一时间成为轰动整个世界的热门新闻,也给大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大数据医疗普及课。但是,当时这种基因检测的费用还是非常昂贵的。
“在十几年前,基因测序花费10亿、20亿才做出来,而现在利用大数据进行基因组精准检测的费用已经降到了1000美元左右。”李彦宏说。1000美元,已经不再是普通人遥不可及的数字,这是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普世福利。而第三代测序技术被预测可能只要100美金左右,而且非常方便,只通过验血,就可以把基因变异数据拿到。
当然,除了早期筛查,对于癌症的治疗,医生们也在尝试利用大数据。在与癌症的抗争过程中,苹果前CEO乔布斯曾经留下一句名言:“我要么是第一个通过大数据战胜癌症的人,要么就是最后一个因为这种方式死于癌症的人。”因为乔布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对自身所有DNA和肿瘤DNA进行排序的人,乔布斯为此支付了几十万美元的费用。这些数据成为医生们为乔布斯设计药物的依据,而且如果由于癌症的病变导致药物失效,医生也可以及时地更换药物,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期。
尽管乔布斯最终只是延长了生命,而并没有战胜癌症,但也留下了一线希望。大数据到底能不能帮助人类实现癌症治疗上的重大突破,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但是这场战役的号角已经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