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津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EPII)是临床上外科的常见病。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联合使用通腑汤和常规疗法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效果[1]。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笔者对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后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后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36例患者。这36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1)其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并被确诊[2]。(2)他们均签署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我们将这36例患者随机分为通腑汤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18例患者。在常规组18例患者中,有女性8例,男性10例。本组患者的年龄在27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40±14.47)岁。在通腑汤组18例患者中,有女性7例,男性11例。本组患者的年龄在26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4±12.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1 为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进行常规治疗的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胃肠减压治疗和补液治疗。(2)将5~10mg的地塞米松注射液加入到5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天滴注1~2次,应连续用药5~10天。(3)使用0.1mg的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每天注射3次,应连续用药5~10天。
1.2.2 在使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为通腑汤组患者加用通腑汤进行治疗。通腑汤的药物组成和用法为:芒硝、大黄、枳壳、厚朴、川楝子、乌药、白芍、当归、陈皮、木香、炒莱菔子。将上述药物一起入锅用适量的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然后将药汁置于输液瓶内,对患者进行直肠滴注,每天滴注2次,每次滴注200ml,应连续用药5~10天。
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开始用药至肠蠕动恢复正常的时间和开始用药至肛门排气的时间。
治疗,患者的腹痛、呕吐和腹胀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未好转,甚至在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治愈:经过治疗,患者的腹痛、呕吐和腹胀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2)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腹痛、呕吐和腹胀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3)无效:经过
我们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²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组患者开始用药至肠蠕动恢复正常的时间为(83.52±23.54)h,其开始用药至肛门排气的时间为(86.31±10.39)h。通腑汤组患者开始用药至肠蠕动恢复正常的时间为(58.89±15.45)h,其开始用药至肛门排气的时间为(69.21±8.14)h。通腑汤组患者开始用药至肠蠕动恢复正常的时间和开始用药至肛门排气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治疗结束后,在常规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者有10例,为有效者有5例,为无效者有3例,常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15/18)。在通腑汤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者有15例,为有效者有2例,为无效者有1例,通腑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4%(17/18)。通腑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n(%)]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联合使用通腑汤和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的通腑汤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的常规组患者。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通腑汤和常规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
[1] 李刚,谢晓华,于晶,张子敬.通腑泻热方辅助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2(4):38-39.
[2] 李赞.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4(24):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