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海艳
进行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该方法可以对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进而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1]。因此,提高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为了探讨保存血液标本的时间及温度对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1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他们的年龄在21~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8.0)岁。这些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排除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
对这些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具体的检验方法是:清晨,在这些患者空腹的状态下为其抽取2ml的静脉血,静脉血的采集部位应首选肘部静脉,其次为手背静脉。在进行采血时,护理人员的动作应轻柔。采血完成后,将抽取的静脉血放到真空采血管中,并将其摇匀。使用迈瑞BC-5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这些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的检验。本次研究使用的试剂均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配套试剂,由同一名检验师完成检验操作。
观察在采血结束后即刻、2h、4h这些患者血液标本中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红蛋白(Hb)的含量,并观察在不同的保存温度下(8℃~25℃、4℃)这些患者的血液标本中上述指标的水平。
我们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检验结束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这些患者的血液标本中WBC、RBC、PLT、Hb的平均水平相比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在不同的保存时间这些患者的血液标本中WBC、RBC、PLT、Hb水平的比较(x±s)
检验结束后,在不同的保存温度下这些患者的血液标本中WBC、RBC、PLT、Hb的平均水平相比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在不同的保存温度下这些患者的血液标本中WBC、RBC、PLT、Hb水平的比较(x±s)
进行血常规检验不仅是临床上诊断各种血液疾病的主要依据,还可以为其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本次研究中,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这些患者的血液标本中WBC、RBC、PLT、Hb的平均水平相比差异均显著,原因在于,随着血液标本保存时间的延长,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会出现粘附、聚集的情况,其血小板的内部结构出现了变化。在不同的保存温度下这些患者的血液标本中WBC、RBC、PLT、Hb的平均水平相比差异均显著,这是因为血液标本中白细胞的细胞核发生了明显的变性,进而导致其WBC的水平发生了改变。对于血液中的RBC、PLT、Hb来说,其含量只要发生了微小的变化,就会对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3]。
为了确保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临床上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①医院应制定对患者进行采血的标准流程,提高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熟练掌握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各项操作,增强其责任心[4-6]。②医院应定期对检验仪器进行维护、保养,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校准。③临床医生应为患者详细讲解进行血常规检验的重要性,使其了解在进行采血前的注意事项,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在临床上,检验人员应将采集的血液标本尽快送检。对于无法及时送检的血液标本,检验人员应将其放在适宜的温度下保存,进而确保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 刘娟.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以提高检验质量[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285-287.
[2] 孟宪恩.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与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13(5):130.
[3] 韩秀丽.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7):1095-1096.
[4] 邓燕华.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J].医学信息,20 14,27(12):310.
[5] 丁明彩,张雁,王霞.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及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21(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