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忠波
一家完全可以登陆创业板的公司,是什么原因让它最终上了新三板?
新三板上有一些“特殊”的公司,比如兴竹信息。
兴竹信息严格来说不算一般意义的中小企业,它在2006年利润就已经达到了2000万元,是一家完全可以登陆创业板的公司。然而,是什么原因让它最终上了新三板呢?这对国内其他创业公司又有什么启示?
从这里起步
兴竹信息创始人朱明华,于1967年出生在江苏吴江的一个农村家庭,家境一直比较贫寒。朱明华是家中长子,看到父母的辛苦,在初中就担负起了“养家”的重任。上学、放学到河里抓黄鳝去卖。那个时候朱明华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努力赚大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朱明华的大学是在杭州读的,专业是计算机。1980年代,国内大部分人还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更没多少人接触过计算机。但是,朱明华敏锐地意识到,计算机和围绕计算机的产业一定能赚大钱。那种靠捞鱼卖鱼的传统生意,是很难改善家里生活的。
在大学四年里,朱明华没花家里一分钱,他靠优秀的成绩拿到了学校所有的奖学金,假期帮助学生补课,不仅赚取了所有的生活费用,而且还有了一些积蓄。
四年后,朱明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农业大学开始攻读硕士学位。在这期间,朱明华用补课赚来的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又用这辆自行车做起了软件推销的兼职工作。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到附近的写字楼推销软件,一学期竟然能赚到4000多元。那个时候,很多人的工资每月也只有几百元。
三年后研究生毕业时,朱明华已经成了“万元户”。毕业后,朱明华进入了很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中国软件公司,被分配到第一研发部。要知道,能进入这个部门是相当的幸运。可那个时候的朱明华已经不想只做一个理工男,他想去做销售。于是,又主动去了销售部。可惜,当时销售部的领导觉得朱明华太老实,又是农村来的孩子,觉得他不适合做销售,竟然把他发配到了新疆。朱明华一气之下决定辞职创业。
1992年,朱明华用积攒的4万元创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司——北京兴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创业的项目还是自己的老本行——软件开发。
也许是机缘巧合,让他与电力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第一个项目就是为天津市汉沽区供电局做软件开发。这些软件为这个最基层的供电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位华北电力局的领导来视察的时候对此大为赞赏,于是软件开始在华北电力系统开始推广。
这一下让朱明华的公司度过了最为艰苦的创业期,公司的员工也迅速由原来的两个人,发展为20人。
度过原始资本积累阶段以后,朱明华也犯了很多创业者初期都容易犯的错误。他进行了多元化扩张,在中关村租下了商铺,开始卖一些当时比较流行的电脑设备。但是一个软件企业去卖硬件,在资源和市场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其结果可想而知——赔得一塌糊涂,投入硬件市场的几十万元血本无归。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将员工减到三四个,集中精力研发财务软件。
这次失败让他吸取到了一个深刻的教训:创业无论什么时候也不要贪多求全,一定要专一。
与一流企业合作,才能完成一流转型
可是,专一虽然能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但始终解决不了企业做大的问题。如果不能找到业务做大的突破口,不前进就是在后退。公司从20多人,最后又剩下了不到五个人在坚守。
在这期间,朱明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大学教育里自己始终没有摆脱“理工男”思维的束缚。他还是太迷恋技术了,与外界的沟通实在是太少了,导致自己的眼光无法跟随科技的步伐,更不要说引领了。
这时另一个同样在软件行业的人,给了朱明华巨大的“刺激”。2001年,用友软件在中国股市缔造了一个神话。用友软件的董事长王文京也是“理工男”,但是他没有被“技术”绑架,他能看到趋势,善于处理好“关系”。在朱明华眼里,王文京可以说是把“技术、关系、资本”完美结合的人物。
必须要有所改变,否则自己的企业永远也做不大,上市的梦想永远也不会实现。
到底该如何突破呢?朱明华一时百思不得其解。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他去绍兴一个供电局寻找业务时。当时看到的一套系统让朱明华大开眼界,这套系统由全球著名软件商SAP提供,功能非常强大。朱明华突然顿悟,自己以前的软件设计就像是建平房,SAP建的却是摩天大楼。朱明华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始终做不大、做不强的原因。如果自己还仅仅局限在给一些小企业做一些小软件,就是死路一条,必须寻找国际一流的企业进行合作。
2001年,开始寻求和一流企业合作的朱明华,通过朋友认识了大唐国际的一位管理者,他通过努力说服了对方,大唐国际决定给朱明华投资50万元。 朱明华又说服了其他几个投资者,又筹了100万元,成立了新公司,控股股东是大唐国际。
2003年,从事电力ERP研发应用的IT公司,纷纷因为巨大的生存压力退出市场,行业遭遇一次大规模的洗牌。朱明华正是借助于和大唐的这次合作,为大唐电力下属多个电厂的企业完成了信息化方案。
有了大唐国际这个国际型大企业的支持,兴竹信息有了和甲骨文合作的机会,并且促成了甲骨文和电力系统的签约。
以此为契机,兴竹信息又和国华电力、浙能集团等多家公司有了深度的合作。2006年,兴竹信息的利润已经达到了2000万元。
但是,生活有的时候就是爱跟人开玩笑。朱明华借助于大唐国际成功完成了转型。然而,也正是和大唐国际的合作让他上市的梦想推迟了10年。
期待10年的上市
2006年1月16日,随着中国证监会对中关村科技园区股份转让系统的批复,“新三板”横空出世。
兴竹信息也是中关村科技园的企业,园区科技处的负责人找到朱明华,希望企业登陆新三板。但是朱明华拒绝了,难道是他不愿意登陆资本市场?其实他这时登陆资本市场的愿望非常强烈。用友软件在资本市场上的神话一直是他期待的,所以,他一直关注着资本市场。但他听到一些消息——创业板很快就会推出,他的公司应该能登陆创业板。
果然2006年下半年,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尚福林表示会适时推创业板。
虽然等来了好消息,但同样也等来了坏消息。因为创业板有严格的规定,拟上市的企业绝对不能和其他企业有关联交易。当时,兴竹信息的全称是大唐兴竹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大唐是控股股东。兴竹信息要想登陆新三板,大唐就必须退出。但是,要大唐退出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经过了三年,到2009年的时候,大唐终于同意退出,上创业板的障碍彻底被清除了。可是,另外一个消息又传来——拟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控股大股东变更需要达到三年以上!
这一次,兴竹信息又和创业板擦肩而过。
终于熬到了2012年,这个时候兴竹信息依然保持着快速增长,2012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3.74%和2830%,具有明显的高成长性,以公司当时的实力在创业板上市,硬件条件绝对没有问题。但是,2012年11月3日又传来消息——IPO暂停,而这次一停就是14个月。
就在这一年,新三板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2012年8月3日,中国证监会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扩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转让试点,首批扩大试点除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外,新增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滨海高新区。
2013年1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揭牌运营。
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全国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鼓励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朱明华预感到新三板一定会迎来一个大发展。2013年1月,朱明华提议召开股东会,在会上他提出,既然创业板已经暂停,那么可以把上新三板作为在资本市场上的练兵。
随后,仅仅三个月时间兴竹信息就完成了材料申报,同年7月份,公司挂牌成功,成为新三板扩容至全国后的第一批企业。
成为新三板首家做市转让股票!
2014年7月7日,兴竹信息发布了股票发行方案,成为新三板首家选择做市转让的股票(做市:投资者针对一支具有竞争力的股票发行,人为制造股市交易量膨胀,以吸引更多投资者购买)。
半个月之后,便确定了三家做市商,可见速度之快。此次兴竹信息定增发行的股份不超过260万股,融资额不超过1300万元,占发行后股本比例的4.84%。
虽然,兴竹信息三次和创业板失之交臂,但是却成了新三板的明星股票,选择做市交易以后,其交易量长期在新三板交易量排在前10名里。
朱明华为什么会选择做市商呢?原因之一是当时新三板常规的股权转让不活跃,这样公司的股价很难提高。另外,朱明华对于国外资本市场非常了解,做市商制度本身借鉴了国外的资本市场经验,已被证明是一个好的交易制度。
另外,做市商最大的优点是券商可以双向报价,这可以大大提高股票的交易活跃度。因为新三板的很多公司是成长型企业,投资人一般对这类企业看不懂,而做市商作为专业投资机构,不仅提供了持续的双向报价,而且交易的机制设计提高了转让效率,可以大大提高股票的交易活跃度。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市商制度对于融资非常有利。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朱明华绝对率先来做市商。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非常正确。2015年下半年在资本市场有所低迷的时期,兴竹信息两个月就完成了1600万股股票的发行,融资总额1.2亿元,融资效率非常高。
新三板带来的公司转型
对于兴竹信息来说,上新三板本来不是最终目的,按朱明华的说法,上新三板也只是在进行练兵。但是,他没想到上新三板竟有这么多的好处!
一是真正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是实现了资源整合。取得的成绩是:可以通过投资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完整的商业生态建设。
三是实现了股权激励,员工更有归属感。
那么,上新三板有坏处吗?对于新竹信息来说,上新三板还没有发现任何坏处,因为为了和资本市场对接,它以前就在按照一家规范的上市公司来运作,规范化所带来的成本,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是,兴竹信息也提醒那些要登陆新三板的企业,登陆新三板以后每年要增加50万元左右的成本,对于一些小公司而言,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其中要向主办券商缴纳15万元,向会计师缴纳15万元,向律师缴纳10万元,向股转公司缴纳5万元。
不过尽管如此,朱明华仍然建议一些有条件的创业企业通过新三板“练兵”,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管理
特约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