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武术

2016-01-14 18:18:19陈伟强
祖国 2015年23期
关键词:南拳拳种招式

地术拳又称地术犬法、俗称“狗拳”,是福建七大拳种之一。相传明代闽南白莲庵,由尼姑“四月大师”所创,至今已传六代,由近代地术拳宗师陈依九定居福州后流传发展至今。由于它的独特技巧演变成不易外传的拳种,该拳被国家体委武术调查组定为我国稀有拳种。2009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文化厅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被国务院、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地术拳的流源

福建作为南拳发祥地,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地术拳(地术犬法)源于闽南的一寺庵(白莲庵)的“四月大师”所传,作为该庵的护庵与平常习练强身健体之术,秘不外传。清初,时逢福建天地会、小刀会的反清运动,各寺庵与僧尼皆受牵连或焚毁、追杀。白莲庵也没有幸免此劫,“四月大师”避难于永春县陈家,陈家收留并加以关照,“四月大师”感其恩德,悉数传授于陈家,并严辞训诫外传,陈家知此拳乃武林绝技,视为奇珍,只传男不传女,父子相承,秘不外传。至民国初年,传至陈阿银,后因陈阿银打抱不平,打死当地恶棍逃往新加坡避难谋生。恰逢当时福州陈依九游学于新加坡(陈依九早年在福州学过龙桩、罗汉等),巧遇陈阿银,陈阿银为使这武林绝技能相传延续也悉数传授于陈依九。陈依九得其真传后,全心研究,结合长期武学经历,武艺更加精湛。陈依九于1942年回国定居福州也束于师训戒律只传子,不传女。至解放初期地术拳始在福建传开。

地术拳的属类

由于该拳源于寺庵、故归属宗派系,又因地域在闽中,于长江以南,又属南拳体系中。再者地术拳系模仿狗的格斗演变的拳法,故又有仿生象形拳的特点。从地术拳整个套路体系风格中分析其既有南拳的低桩、扎马、稳实、刚猛,以声、气、力表达拳势的刚劲磅礴之慨,又有动作灵活、多变、起伏、飘洒、以形、意、神表达拳意的舒展飘逸之感。才有地术拳是一个似南非南、似北非北之说。但是这些都不能体现出地术拳的独有特色——地面功夫,暨地面技击术、锁控术、关节技、捆绑术。它也是地术拳的灵魂,它的唯一,造就了它区别于其他拳术的唯一依据所在。地术拳似源于地躺功夫,但它永超脱地躺的范畴,地躺只是它的一项基本功法要求,是故才有一个地上飞龙——地龙经之雅称。

地术拳的风格

地术拳是武林奇技,是模仿狗的机警敏捷、灵活刚健、凶猛,善于翻、滚、扑、摔、剪、奔、窜、跳、钻、挂而形成独特风格的拳种。结合僧尼传授于佛门的禅念、拳理演绎出独步武林的招式。其上、中、下三盘融会贯通了快速迅猛的南拳手法及灵活多变的北拳腿法,尤以下盘为绝,倒地后充分发挥地上自护能力和技击捆绑动作。该拳以南拳为主体,发挥北拳腿法的优点,并充分模仿狗格斗时的凶猛、灵活,而形成南北技术风格的拳法。

地术拳以落地最易发挥制敌威力,有“如鱼得水”之感。正如拳经要诀所述:“狗法落地蓬车莲,跌扑翻滚起伏沉,轻巧猛速变无穷,蹬踢捆绑见其能”。以给人刚烈多变、阳刚之美、多手法少腿法的南少林风格和给人舒展大方、安然自得、少手法善腿法的北拳风格汇集于一身,使之形成似南非南,似北非北,又以倒地后最易发挥地上制敌威力为特色而堪称一绝,是武林中的一朵奇葩。

该拳亦有仿生拳的风格,主要灵感于狗的灵活、机灵,勇敢、凶猛,又有佛门的僧尼习练的轻巧、禅念,以弱胜强、以小制大、以巧取胜的特点。巧妙地结合“生物力学”“运动力学”和“机械力学”在人体结构运动中的运用。在实际对抗性中,以巧妙的反关节原理,轻松地擒拿、锁控对方,以上、中、下,三盘多变的身、手、脚的配合,出奇多变的动作制胜对方。集南拳北腿、地躺、擒拿锁控为一体的拳种。

地术拳技击特点

地术拳既保留着擅手法的南拳特点,又有善用腿法、且有地面技击的攻防特点。技击中可长、可短、可柔、可硬的击法兼备(可长,是仿生犬的灵闪、跃扑;可短,近身贴打、善用肘、膝;可柔,借用对方的势、力,借力而击;可硬,地术拳修练的铁腿功绞、剪、扫)。加上技击中的或上、或中、或下的轮换击法(上,是于对方站立进行拳打脚踢博击;中,躲闪或转势进攻对方的下躯的低桩跪、盘步;下,是地术下盘的进攻或防御),特别是中、下盘的招式独步天下。地术拳的中盘源于佛门僧尼修练、参禅时,或坐、或盘、或跪时进攻与防御的技击术,演绎出一套完整体系。拳诀:龙形虎桩罗汉盘腿、蛇闪猴窜蝙蝠压笋。伏虎骑龙敌难攻、拨草寻蛇七寸制。蝙蝠闪扫虎摆尾、蛟龙入海搅浪花。灵狗摇摆化危境、伏犬出击必伤人。下盘系秘传武艺,也是师门严训传技,可败中取胜、亦可主动制敌。由于招招凶残、佛门慈悲禅意多授于捆绑与锁控术。真可谓是击缠一念间,授艺三思行。

地术拳技击要领

“精、贯、快、硬、敢”五字为要领。

精:要求习练者精于地术实战招式,拳、脚修练到位,有南拳的拳法、又有丰富的实战腿脚相得益彰,加上地面的技击术、关节技、锁控技、捆绑术为技击要领。

贯:地术拳技击风格有别于其它拳种,它技击从上、中、下三盘不同线路来实战技击,要求习练者要融会贯通上、中、下三盘技击要领,灵活自如地转换应用。

快:拳唯快不破,在精、贯中求快,出奇制胜,在快中突变,技击时以快奏效,使人防不胜防。要求习练者熟悉地术拳招式加以组合、连环练习。

硬:地术拳的地面技击术,如扫腿、剪腿、绞技等均有要求习练者的习练小腿胫骨的硬性,相撞时使对方无法忍受疼痛而丧失对抗能力。

敢:敢拼硬战,敢于反败为胜。地术拳的出奇制胜奇招就是下盘的必杀技。习练者应敢于在不同场合、运用自如地转入下盘进行秒杀对手。

地术拳在实战中的运用

地术拳先于佛门尼姑所用护庵健体之术,主旨防身、制服。通过长期演绎传承至今,其在实战中应用有了很大夯实,从过去的“交手”“基手”发展到今的散打实战,地术拳也是不断地与时俱进。如过去“交手”传授的是:以桩压桩推山倒、基靠劲化洗脸手。圆桥戈摔马面手、断桥砸锤踩脚莲。势簿劲弱不粘身、落地就势绞剪扫。说的是过去双方“切磋”静态不对等的比试。第一句说:用的本门独练铁脚功以靠桩靠击对方的胫骨,使之疼痛难忍。粘手化劲摇身击是说打对方脸部。第二句说:护身紧户戈摔手是说击打对方上身与脸,锤砸对方手桥时踩击对方的小腿胫骨。第三句说:身体体能实力差于对方时,就势用下盘的绞击、剪腿、扫捆击法。过去“切磋”讲究是桩、劲、手、马、身。如今,地术拳在实战中运用则讲究:快速、直接、实用。以灵活多变的步法、快速直接有效的拳脚、实用的招式进行攻防。

招不用死机动灵,势不定形随机变。拳出多招必出脚,脚手结合成顺自然。这是早期流传下来的地术拳“交手”口诀,说得是:双方切磋时,所用的打法招式应灵活运用,切不可招式用满(生搬硬套、固定呆板),所用的架势随时调整,随着变化而变化,或高或低、虚实相继,不可一种架式,容易被对方所掌握自身情况。出手时不可单一或手或脚,要手脚并用,打好组合拳。多练手脚并用的组合拳,出手时必成自然,能随时使出最佳的拳脚组合。以动牵静觅时机,桩虚户开千钧击。静候急躁不错察,招实劲足方好用。说的是:在双方对峙时,对方不善于步伐的变化调整,我方可用灵活多变的步法,灵动变化调整进攻的角度,迫使对方调整步法,当对方出现防御漏洞时,及时予以攻击。或静观等待对方急躁时出现的漏洞,予以出击。常练多悟方成器,招熟胆大属上品。

地术拳下盘是地术拳的精华,也是在实战中非常好用的招式,用于静态或相对静态时,绝大部分的练习者会用,但对于高度紧张、对峙或激烈对抗赛中,能用好、用精的人就不多了。

地术拳的下盘经典招牌架式——下盘阴阳勾,目前尚无发现有很好的破解招式,是无规则散打博击中固守易攻的不可多得的招式!总之,地术拳在散打运动中尚属蓄苞待放的一朵奇葩!练精练熟上、中、下盘的各种招式,在对练中挖掘,在对抗中提升,在传承中弘扬!

地术拳健身价值

地术拳健身价值除了武术共有健身特性外,是在于它的跌、扑、翻、滚练习!实践证明,长期习练地术拳的人心脑血管疾病明显少于修炼其他运动的群体;全身骨骼的坚固也优于其他运动方式的人;特别是椎间问题的基本没有!

1.强筋骨

地术拳是全身的运动,是由上、中、下三盘演绎出完整运动项目,中盘的起伏,下盘的翻滚,使全身肌肉、骨骼得以锻炼,下盘翻滚间背部全面与地面接触、摩擦、椎间的弯曲、伸直,促使全身肌肉、骨骼锻炼。

2.调机能

地术拳的跌、扑、翻、滚练习充分调整内脏的各种机能的调整,五脏六腑在运动中得以充分蠕动、调节,也增加了腹腔内脏自我完善与调节,改善各系统的自我机能。内理脏腑、通经脉、消郁积。增强内脏器官机能功用。

3.通血脉

地术拳的翻滚练习,人体各部位器官能得到充分均衡地供血、特别是对脑部的血液循环起着一定的作用,以及对下肢静脉曲张起着一定防效。改善血液循环,滋养脑髓四肢百骸,保健脑部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有较好功效。

4.固椎质

地术拳的圆心翻滚,通过身体的椎骨的曲伸运动,改善了椎间的骨质,对脊柱僵硬、变形起着预防性作用,也对预防腰、肩、颈椎的骨突、骨变起着一定作用。

地术拳特殊功法

地术拳擅长于地面技击,必有它的特殊功法,首先是:跌扑翻滚、窜扫剪跃的练习,这些动作都是在地面完成的,这些也是地术地面技击的基础,地面的捆绑、锁控动作也是靠这些基本动作来组合,这些动作要求做到:奇、速、轻、变、巧、硬。其次是:地术的“铁腿功”,所谓铁腿功练习,就是练习自己的下肢胫骨和内踝硬度,这也是地术拳的必杀技!地术中的绞、剪、扫,必定造成对对手的伤害。总之,地术拳的功法较为特殊,适合于不同群体,因为它来自佛门(修炼)以及女子的防身术,经宗师陈依九的不断完善终成完整的体系!

由于地术拳系秘传的拳种与必杀技,目前尚属于含苞待放的奇技。地术拳与当今世界著名的格斗术——巴西的格雷西柔术,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地术拳还有地面的技击术与必杀技,它的演绎的技击或方法更灵活多变。在实战中、竞技中更有它的价值!

(本文作者陈伟强系福建省地术拳协会会长 )

猜你喜欢
南拳拳种招式
针对高考物理计算题,教你增分三招式
南拳的传承脉络及发展研究
武术研究(2020年4期)2020-04-28 02:17:32
等比数列解题十招式理论与实践
名师在线(2018年12期)2018-11-29 21:04:34
“三大招式”写开头
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承人保护机制分析
武术研究(2016年1期)2016-11-28 17:03:51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南拳对塑造积极行为的影响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
论武术拳种的文化特征及其生存发展问题
论述南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