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越亲属称呼语之异同

2016-01-14 19:34谢小玲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越南语异同汉语

【摘 要】从伦理文化对汉越亲属称呼语的影响出发,分析汉越亲属称呼语的相同点与汉越亲属称呼语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汉语 越南语 亲属称呼语 异同 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35-03

称呼语是交际双方用以表示对话双方关系的词语,常分为自称、对称和他称。与称谓语相比,称呼语通常多用于口语交际活动中。人际称呼系统常分为亲属称呼系统和社会称呼系统,亲属称呼系统是人际称呼系统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人降生的第一次交际活动往往是从家庭亲属开始。亲属称呼是称呼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亲属关系主要分为血亲和姻亲两种。中越两国传统社会文化相同相近,都是以宗法制度、儒家道德伦理为核心,人际关系讲究上下、长幼、内外、亲疏、男女之别。受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汉越亲属称呼也强调辈分、年纪、等级、地位的区分,从而起到别长幼、内外、亲疏、尊卑、性别的作用,保证人际关系的和谐。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发展和语言接触的变化,汉越亲属称呼语在“大同”中也存在着“小异”。了解两者的异同,可以帮助学习者降低跨文化的语用失误。由于汉越亲属称呼系统分类繁多、数量巨大,兼之相同相近的社会文化背景,两者的区分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因此,本文只研究汉越亲属称呼的共时系统,不考察两者的时间变体和地域变体,主要讨论现代汉越语口语交际中常用的亲属称呼现象。

一、伦理文化对汉越亲属称呼语的影响

(一)传统伦理文化对汉语亲属称呼语的影响

根据中国宗法制度和人伦关系,人与人之间强调长幼有序、亲疏有间、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伦理道德规范。受此影响,汉语亲属称呼也讲究辈分、等级、内外、地位等伦常关系的区分,以起到别长幼、分尊卑、辨亲疏的作用,从而保证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兄友弟恭、敬老爱幼的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在汉族亲属交际活动中,根据不同的亲属关系以及伦理道德规范,对上、对长辈则要以适应的亲属称呼语加以称呼,如本人称呼父亲的母亲则要称之为奶奶,而不是别的称呼语。对下、对晚辈除可以选用相应的亲属称呼语外,还可以采用名字、昵称等加以称呼。晚辈则绝对不能称长辈的姓名,否则被视为忤逆、无礼。

(二)中国伦理文化对越南语亲属称呼语的影响

据史籍记载,越南原始部落末期,公元前207年,秦朝将领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在今越南北部设立交趾、九真二郡,并大力推广先进的汉文化,“以诗书而化训国俗,以仁义而固结人心”。这表明汉族传统文化及儒家学说正式传入越南。到了后黎朝(1428-1527),越南进入独尊儒教时期。可以说中国伦理文化对越南的影响是深远而绵长的,虽然曾有将近百年的法属时期,但中国的伦理文化对越南社会文化的影响并没有消逝。从语言可以观察其承载的文化,从越南语亲属称呼语可以观察到汉文化在越南的痕迹。越南社会十分注重血缘、亲情等宗法人伦关系,人际关系和汉族一样,讲究上下、长幼、尊卑、男女之别。越南语亲属称呼也折射了这种宗法人伦关系,每个不同亲属关系的人都有相对应的自称和对称,必须遵守等差原则,否则与汉语亲属称呼一样,会被视为无礼的言语行为。

二、汉越亲属称呼语的相同点

(一)汉语亲属称呼语

中国汉族社会是以男性为核心的宗法观念社会,以男性为主线,通常把亲属关系分为宗亲(内亲)和外亲,其中又交叉着血亲和姻亲、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等。汉语亲属称呼语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内外、长幼、男女不同而有相应的称呼语,可以说是庞大复杂,以直系血亲宗亲为主干,又细分出枝枝叶叶。以本人为基点,直系血亲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本人、弟弟妹妹、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直系宗亲姻亲有嫂子、弟妹、儿媳、孙媳等;直系外亲有外公外婆、舅舅、姨、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外孙外孙女、女婿、外甥等;直系外亲姻亲有舅妈、姨父、表嫂、表姐夫、表妹夫等;旁系宗亲有伯父、叔叔、姑姑、堂哥堂姐堂弟堂妹、侄子侄女、侄孙子侄孙女等;旁系宗亲姻亲有伯母、婶婶、堂嫂、侄媳、孙媳等;旁系外亲有姑父、堂姐夫、堂妹夫等。这些描述只是汉语亲属称呼语的一部分,并没有完整,但已显现出其庞大和繁多。

汉语亲属称呼语的使用策略是必须严格遵守长幼、内外、亲疏等道德规范,晚辈对长辈亲属必须选用对应的亲属称呼语进行称呼而不能直呼长辈的名讳或别的称呼语,比如对父亲的父母要称之为爷爷奶奶、称母亲的兄弟为舅舅等。但长辈对晚辈多采用名字或者昵称进行称呼以抬升对方的位份,如本人的伯父或者舅舅称本人为小玲或者玲玲、阿玲。在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出现了使用直系血亲宗亲的称呼语称呼堂、表字头的同辈亲属的趋向,内外、亲疏之分模糊化,如堂哥、表哥都称之为哥哥,这既是口语交际中经济原则的影响,也是情感原则的影响。

汉语亲属称呼语还有一种从亲属称呼语中衍生出来的称呼现象——从他称呼,从他称呼是不按照自己与被称呼人的关系来称呼,而依从他人与被称呼人的关系来称呼的现象。从他称呼常有从子称、从夫称和从妻称等。如,妻子从子称丈夫为“孩子他爸、他爸”,儿子儿媳从子称自己的父母为“爷爷、奶奶”。从他称呼必须要借助与交际双方有关系的中间人,如果没有了这个“中间人”,那么通常不使用从他称呼语,比如夫妻俩还没有孩子,就不能采用从子称自己的丈夫或妻子为“孩子他爸、孩子他妈”。

汉语亲属称呼语还有泛化现象,即使用亲属称呼语称呼非亲属的人的现象,这类泛化的亲属称呼语也可以称为拟亲属称呼语。不是所有的汉语亲属称呼语都能够泛化的,只有宗亲的亲属称呼语可以泛化,且限于祖辈、父辈、部分同辈。汉语亲属泛化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使用亲属称呼语,如爷爷、奶奶、伯父、叔叔、X哥等,一种是经过改造过的亲属称呼语,如阿姨、大妈、老大爷、小妹妹等。泛化的汉语亲属称呼语具有拉近对话双方感情距离的语用功能,但只能用于一般场合。在实际使用中,泛化的汉语亲属称呼也和亲属称呼那样遵循年龄辈分使用适合的称呼语,但有时会话者会根据场合、交际目的选择不对应的泛化了的亲属称呼语。

(二)越南语亲属称呼语

越南语亲属称呼语和汉语亲属称呼一样,也按亲属关系进行分类。在这里,我们主要以口语的自称和对称进行描述,以本人为基点,直系血亲有c?(曾祖父母)、?ng bà(爷爷奶奶)、b? m?(父母)、本人(anh ch? em哥姐弟妹)、con(儿女)、cháu(孙子孙女);直系宗亲姻亲有ch?(嫂子)、em(弟妹)、con(儿媳)、cháu(孙媳);直系外亲有?ng bà(外公外婆)、bác(大舅:母亲的哥哥;姨妈:母亲的姐姐)、c?u(小舅:母亲的弟弟)、dì(姨:母亲的妹妹)、anh ch? em(表哥表姐表弟妹)、cháu(外孙、外孙女、外甥)、con(女婿);直系外亲姻亲有bác(大舅妈:母亲哥哥的妻子;大姨父:母亲姐姐的丈夫)、m?(小舅妈:母亲弟弟的妻子)、chú(姨父:母亲妹妹的丈夫)、anh(表姐夫)、 ch?(表嫂)、em(表妹夫或小表嫂);旁系宗亲有bác(伯父、大姑妈)、chú(叔叔)、c?(姑姑:父亲的妹妹)、anh ch? em(堂哥姐弟妹)、cháu(堂侄儿、侄女、侄孙、侄孙女等);旁系宗亲姻亲有bác(伯母)、thím(婶婶)、ch?(堂嫂)、cháu(侄媳、孙媳)等;旁系外亲有bác(大姑父)、chú(小姑父)、anh(堂姐夫)、em(堂妹夫)等。和汉语亲属称呼语一样,在使用上讲究上下、长幼、内外、男女之分,称与呼要严格对应,比如儿女对父母,就要使用con—b?/ m?,侄孙对祖父母就要使用cháu—?ng/bà,等等。辈分不能乱,称呼也不能乱,晚辈决不能称呼长辈的名讳,长辈除了可以使用亲属称呼语称呼晚辈外,还可以直呼晚辈的名字。

越南亲属称呼语有“g?i thay vai”(换辈称)和“xu h??ng n?ng b?c ph?n vai”(抬升辈分)称呼现象,和汉语亲属称呼的从他称现象是一样的。比如,有孩子的儿子可以从子称自己的父母为?ng bà,妻子从夫称公婆为b? m?,父母对成家立业的或参加工作且在家中有一定地位的儿女称之为anh 、ch?。语用功能和汉语亲属称呼语的从他称一样,具有尊重对方和抬高其家庭地位的作用。

越南语亲属称呼语也有泛化现象,越南语亲属称呼语可以泛化的数量较多,使用频率较高。从c?到cháu 都可以用以称呼非亲属关系的人,但部分女性亲属称呼语就不能泛化,如thím、dì等。在社会交际中,可以直接使用越南语亲属称呼语称呼非亲属关系的人,不需要改造,比如可以直接称上年纪的卖菜的妇女为bác,甚至两个儿辈和父辈且关系非常亲密的同事都可以使用con—b?(父子相称),而不需要把亲属称呼语改造。泛化的越南语亲属称呼语在日常使用中,通常是按年龄辈分来选用适合的称呼语,但有时出于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的需求,而不必严格遵守称呼等差原则,比如卖水果的中年妇女和买水果的女青年,按年龄衡量应属于姑侄辈分,应以bác—cháu相称,但中年妇女却称青年女子为c?,自称为ch?,把对方辈分抬了一级,自己降了一级,这正是中年妇女对顾客表示讨好及尊重的一种表示,和汉语“贬己尊人”的称呼原则是一致的。

三、汉越亲属称呼语的不同之处

从上面对汉越亲属称呼语分析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两者之间主要有三点不同之处:

(一)内外、亲疏、男女之别

根据内外、亲疏、男女的亲属关系,汉语亲属称呼语规定得很细很具体,而越南语亲属称呼语却是不细分的,而是按长幼来区别,并且直接使用直系宗亲的称呼语进行称呼,比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称为?ng bà,伯父伯母、大姑妈大姑父、大姨妈大姨父、大舅大舅妈统称为bác,叔叔、小姑父、小姨父称为chú,堂表关系的同辈和直系血亲关系的称呼语一样,都称为anh ch? em,亲姐夫、表姐夫称为anh,嫂子、堂嫂、表嫂统称为ch?,不管是直系血亲还是旁系宗亲、直系外亲的侄辈、孙辈、甥一致称为cháu,只有婶婶、小姨、小舅、小舅妈的称呼才有区分。这和汉语亲称呼语有较大的差异。

(二)亲属称呼语中称与呼的对应性

通过研究对比,现代汉语汉语亲属称呼注重点在对称,自称则简单许多。面对长辈,会根据不同的亲属关系选用适切的亲属称呼语,自称常用人称代词;对晚辈则常用非亲属称呼语如名字、人称代词、昵称等,自称也多用人称代词。可见汉语亲属称呼中的称与呼不使用相对应的亲属称呼语。当然,有些场合也会出现对应的称与呼,如孙子让奶奶吃糖:“奶奶你吃!”奶奶疼爱地对孙子说:“奶奶不吃,乖孙吃!”这种场合一般是长辈与年纪较小的晚辈的对话时才出现。而越南语亲属称呼则不同,不仅注重对称而且还注重自称,即称与呼要相对应,对长辈要使用规定的亲属称呼语,自称则要使用相对应的亲属称呼语;对晚辈的称呼,长辈可以使用对应的亲属称呼语也可以使用名字称呼语,自称常使用相对应的亲属称呼语。

(三)亲属称呼语的泛化

汉越亲属称呼语都有泛化现象,但泛化数量和使用频率、使用范围却是有所不同。汉语亲属称呼语能直接泛化使用的只有寥寥几个,如爷爷、奶奶、叔叔、伯父等,其他的则需要加“阿、老、大、小”等前缀,如阿姨、老伯、大姐、小兄弟等;越南语亲属称呼语则无需改造,直接套用,且数量较大,从曾祖辈、父辈、儿辈、孙辈都被泛化,如最近几年流行侄辈、孙辈面对父辈的非亲属关系的人会自称为con(孩子)或者cháu(侄),对年轻的陌生女子直接称之为ch?(姐姐)等。越南语亲属称呼语使用频率极高、使用范围也很广,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老百姓,从国家机关单位到街坊邻(下转第143页)(上接第136页)里,越南人都首选使用泛化的亲属称呼语,而汉语亲属称呼语只能用于街坊邻居及其他非正式场合。

【参考文献】

[1]曹冠华.中国伦理文化对汉语称谓系统的影响[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

[2]徐绍丽,利国,张训常.列国志·越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

[3]黎嵩.越鉴通考总论[M].

[4]梁志远.论越南儒教的源流、特征和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5]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1

[6]D??ng V?n Bình.cách x?ng h? trong ti?ng Vi?t và nh?ng khó kh?n ??i v?i ng??i n??c ngoài khi h?c t? x?ng h?[D].日本名樱大学,2010

[7]谢小玲.汉越社会称呼语对比研究[J].文化学刊,2015(3)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4YB014)

【作者简介】谢小玲(1974- ),女,广西横县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越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越南语异同汉语
学汉语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及其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