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院分级护理实施现状分析与研究
章舒琦,樊帆,叶文琴,汤爱玲
Analysis and study on implementation status quo of
grading nursing in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Zhang Shuqi,Fan Fan,Ye Wenqin,et al
(Changhai Hospit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 China)
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级综合性医院病人住院分级护理现状。[方法]研究人员查阅某三级综合性医院信息科330例病人住院病案资料,获得病人在住院期间的相关信息。[结果]获得330例病人等级护理分布;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病人特级护理天数、一级护理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二级护理天数、三级护理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科室等级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呼吸内科特级护理与其他科室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人住院总天数与年龄具有直线相关。[结论]住院时长与科室及年龄有关,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等级护理天数不同。
关键词:综合性医院;分级护理; 病案资料;分析;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
作者简介章舒琦,护师,博士研究生在读,单位:20043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樊帆、叶文琴(通讯作者)、汤爱玲单位:20043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收稿日期:(2014-01-22;修回日期:2015-11-11)
目前我国住院病人分类系统公认和实施最为广泛的是等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根据对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自理能力的评估,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及遵医嘱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它是医院的一项基本的管理制度,也是护士实施临床护理的重要依据[1]。我国的分级护理制度创始于1955年, 一直沿用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09年制定《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2],对护理分级的概念、决策主体、适用对象、评定标准及服务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在各级综合医院施行,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可参考使用。不同科室病人病情差异大,因此等级护理的差异较明显,通过对病案的研究,旨在掌握综合性医院不同科室病人的等级护理天数差异,以及与病人性别、年龄、住院时长等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通过整群抽样法抽取2012年9月—2012年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医院住院的病人,每个科室随机抽取病人5例~30例,21个科室共抽取病人330例。纳入标准:①病人住院时间为2012年9月1日—2012年12月31日;②病案资料完整;③取得病人知情同意。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收集方法研究人员通过查阅信息科病案资料,获得病人在住院期间的相关信息,所查阅的信息均通过两人核对无误后输入电脑。内容:①一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住院号、住院时间;②护理病案信息包括等级护理时长、入院评估、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导管滑脱危险因素评估、生命体征、置管情况等;③医疗病案信息包括医嘱、手术名称及日期等。
2结果
2.1各科病人的年龄、住院天数及各级护理天数比较共抽取12个手术科室和9个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共有病例数164例、非手术科室共有病例数166例,共获得330例病人资料,男190例(57.1%),女140例(42.9%),年龄3 d至86岁(51.5岁±19.0岁),住院天数2 d~72 d(9.4 d±6.7 d),各科室特级护理天数为0.35 d±2.49 d,一级护理天数为2.72 d±4.19 d,二级护理天数为6.15d±5.07d,三级护理天数为0.20 d±0.81 d,呼吸内科与胸心外科平均特级护理天数最长,分别为3.78 d和1.00 d,胸外科与血液内科平均一级护理天数最长,分别为6.66 d和5.40 d,各科病人年龄、住院天数、各级护理天数分布详见表1。
表1 各科病人年龄、住院天数及各级护理天数比较 ±s)
将科室病人年龄和住院天数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科室病人的年龄和住院天数均不同(P<0.001),详见表2。
表2 科室病人年龄和住院天数均数的非参数比较
将除儿科外的不同科室病人的年龄进行多个样本间多重比较Nemenyi秩和检验,产科病人的年龄与其余科室(除妇科、泌尿外科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妇科病人的年龄与神经内科、眼科、消化内科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泌尿外科病人的年龄与眼科、消化内科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分泌科病人的年龄与眼科、消化内科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科病人的年龄与普外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血液内科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与剩余13个科室病人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将21个科室的病人住院天数进行多个样本间多重比较Nemenyi秩和检验,产科病人住院天数与普外科、烧伤外科、脑外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平均传染科病人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内科病人住院天数与脑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胸心外科病人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泌尿外科病人住院天数与脑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胸心外科病人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内科病人住院天数与脑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胸心外科病人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妇科病人住院天数与消化内科、胸心外科病人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科病人住院天数与消化内科、胸心外科病人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形外科病人住院天数与消化内科、胸心外科病人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科病人住院天数与消化内科、胸心外科病人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耳鼻喉科、心内科、中医肿瘤科、骨科病人住院天数与胸心外科病人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手术科室病人与非手术科室不同等级护理天数比较采集的病例数据中, 手术科室的病人住院总天数为1 417 d,其中特级护理天数为32 d,一级护理天数为476 d,二级护理天数为852 d,三级护理天数为57 d ;非手术科室的病人住院总天数为1 696 d,其中特级护理天数为83 d ,一级护理天数为426 d,二级护理天数为1 177 d,三级护理天数10 d。
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的病人住院天数及各等级护理天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病人特级护理天数、一级护理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科室病人住院天数、二级、三级护理天数与手术科室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病人住院天数及等级护理天数比较 ±s) d
2.3回归分析将病人住院天数与年龄进行直线回归分析,住院时间与年龄有直线关系(P<0.001)。通过回归分析得方程:住院时长=0.076×年龄+5.5。
3讨论
3.1住院天数与科室及病人年龄有关产科由于其特殊性,平均住院时间最短,而各科室病人的年龄与住院时间均具有差异,其中外科住院病人年龄集中在40岁~60岁,内科住院病人年龄集中在50岁~60岁,提示在该年龄段的病人由于健康的需求及迈向老年化,住院率较高,而病人住院天数与年龄具有直线相关,提示对于老年病人应该加强关注及护理,尽量缩短其住院时长。
3.2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等级护理天数的分布非手术科室病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需要更多的药物治疗与照护,集中体现在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病人住院天数均较多,因此平均住院时间较手术科室更长,而非手术科室病人病情较为稳定但均需要较为集中的护理,因此二级护理天数与手术科室相比较更多,手术科室中的产科、耳鼻喉科、妇科、泌尿外科三级护理天数较多,非手术科室几乎没有三级护理,因此病人涉及较小的手术在术前会有一段时间的三级护理。
病人等级护理天数的分布,不仅与科室相关,也与病人年龄相关,在综合性医院,由于住院天数的限制,三级护理一般仅出现在手术科室病人术前,特级护理集中在危重病人,主要在手术科室的普外科、烧伤科、胸外科等重大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的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
参考文献:
[1]李玉乐,吴欣娟,曹晶.近15 年我国分级护理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19(8):28-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J].中华护理教育,2009,7(8):3.
(本文编辑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