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洁净级别配液环境对配液质量的影响
罗彩虹
关键词:静脉用药;洁净级别;微粒污染;配液质量;环境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码: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30.051
文章编号:号:100-6493(2015)10C-3834-02
作者简介罗彩虹,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030003,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收稿日期:(2014-09-29;修回日期:2015-07-10)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在1 μm~15 μm者占多数,少数可在50 μm~300 μm[1],是肉眼不可见、易动性的非代谢性的有害粒子。这些看不见的微粒进入人体引起的反应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粒超标可直接导致病人在半小时内死亡。2003年,一项对1例曾进行40 L液体输注的病人的研究发现,其肺部有5 000多个肉芽肿。由此可见,输液微粒不但广泛存在而且危害巨大[2]。目前,大多数科室的静脉药物配制是由各病区护士在各自的治疗室完成的,但治疗室只是一个相对洁净的非封闭环境,人员及非净化空气的流动不可避免,治疗室内无空气净化装置,各种操作均暴露于非净化空气中,不能保证配药环境的洁净度,微粒、热源、活性微生物等普遍存在,配制时极易造成药液污染。本研究就两种洁净级别及三种不同的处方配液质量进行研究,以期对减少配液过程的输液微粒提供参考。
1方法
1.1配液环境的选定选取病区治疗室为对照组,该区域医护人员流动性大,与病区人员行走流动通道相连通,符合现行实际配制环境。同时选取万级局部百级净化环境,即我院静脉配液中心配置间水平层流台设为观察组。
1.2配液环境的准备对病区治疗室、静脉配液中心配置间水平层流台彻底清洁后,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地面和操作台面,然后用紫外线灯照射30 min,同时采用空气净化设施进行空气净化,最后进行沉降菌检测。
1.3药品的选择选择兼顾1种、2种、3种药品混合配伍以及固体粉针剂与液体注射剂2种不同剂型的药品混合配伍。选用临床应用最多且通过应用证明在配伍后不易产生理化反应的3类输液处方,分别是:①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维生素C注射液2.0 g、维生素B6注射液100 mg、氯化钾注射液 5 mL;②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止血芳酸注射液0.4 g、酚磺乙胺注射液2.0 g;③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注射用青霉素钠800万U。采用无菌技术操作配制液体。
1.4物理外观及不溶性微粒检测依据《中国药典》[3]每组随机抽取 5瓶已配制好的药品进行测定。物理外观检测方法为将配制好的液体在室温中静置20 min,轻轻旋转观察液体,目视距离25 cm,观察30 s。微粒检测仪检测方法:采用光障碍技术检查静脉配液(100 mL以上)中的不溶性微粒,标准为1 mL中含10 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5粒,含25 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3粒。
2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物理外观检测结果比较 粒
表2 两组3类不同输液处方不溶性微粒检测结果比较 粒
3讨论
通过对不同洁净级别配液环境的配液质量的研究表明,在配置中心配制液体可降低可见异物的污染概率,保证配液质量。且随着洁净级别的提高,不溶性微粒和沉降菌逐渐减少,说明配液环境的洁净状况可影响配制药液的质量。通过提高配液环境洁净级别可降低不溶性微粒和可见异物的污染率,提高配液质量。为保证静脉输液药品的可控制质量指标,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全院临床科室静脉输液所配制的液体均应在有万级条件下局部百级水平层流台的静脉用药配置中心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液反应,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1969年世界上第一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于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医院。美国93%的盈利性医院、100%非盈利性医院都建有规模不等的静脉配液中心。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根据国际标准建立的,是进行静脉用药集中配置的场所,是在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洁净间内,由受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包括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在内的静脉输注药物的配制,为临床医疗提供服务[4]。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建立是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质量为核心”这一宗旨的充分体现,可以加强对药品使用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静脉输注药物的质量,降低微粒污染、确保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将给药错误降至最低,同时可提高医院的现代化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静脉用药实行无菌配制,可减少和避免配伍禁忌,保证配制药品的质量和静脉用药安全;节约护士资源,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对避免输液反应、保证药品质量、保护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4.
[2]代小平.输液中微粒的危害及防治[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2):921-9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1-63.
[4]李海燕,黄小茜,伦小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与医院临床医学的发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1):53.
(本文编辑崔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