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勇 (河北省迁安市第四实验小学 064400)
速、停顿、重音、节奏、感情等朗读技巧,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提高语文素养。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学生不再是教师的附庸,而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氛围活跃与否,教学效果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是由学生决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到学习中,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那么,如何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创设新颖、灵活的问题情境,利用一个个的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不断思考、研究中,满足解惑的欲望,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
关键词在课程进行过程中,针对课文中具体的内容和细节,如课文的标题、语、重点段落、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课文。在课文讲解完成后,引导学习进行归纳总结,如可以设置如下问题:本篇课文的结构是怎么的?内容是怎样照应题目的?你能够体会出作者蕴藏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吗…… 创新教学方法
在课程导入环节,联系课文内容,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给学习留出思考的时候,并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思考的结果,然后并不揭晓答案,而是接着设置悬念:他们的回答正确吗?合理吗?真实的情况是怎么的呢?然后引入正课: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看看这几位同学是不是回答得有道理。
学生的整个学习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思考的方式和学习的有效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中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充满活力的、必要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进行主动、探究、合作式学习。
(一)设置自我展示时间,锻炼学生良好口才
在每节课前预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语文能力展示,帮助学生锻炼良好的口才。展示的内容不局限在特定的范围内,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既可以是对自己兴趣爱好的介绍,又可以是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以及发生在家中有趣的事情;既可以朗诵一篇优美的文章,又可以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还可以描述一件自己亲历的事件……学生进行自我展示时,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逐渐由神态自然、语言清晰简洁进步到声情并茂、语言流畅生动等。通过自我展示环节,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
(二)安排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的习惯,可以从丰富的实践活动开始,如针对课文中作者的观点组织学习展开辩论。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协作的精神,分工搜集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共同归纳、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结论。最后在辩论中,清晰地表达出小组的思想观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而且能够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思考人生,锻炼思辨的能力,语文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责编张亚欣)
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
王常勇(河北省迁安市第四实验小学064400)
摘要: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师生简单互动一下。课堂氛围压抑、沉闷,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有动力去学习、研究、实践、练习,提高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唯有创新教学方法,上“活”信息技术课这一条途径可走。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2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走进了小学课堂,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但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间或提一些问题,师生简单互动一下,课堂氛围压抑、沉闷,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情感掺杂在其中。那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开始时,要做好导入,以新颖、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了,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把新课的内容融入到游戏当中,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例如,在进行“指法练习”时,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保持指法的正确,还要求学生在使用手指时姿势必须符合规定,同时要牢记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顺序,以及各功能键的作用等。这既是对学生强化记忆知识的考验,也是对他们反复练习耐心的挑战。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起信息技术的优点,下载人气颇高的打字软件,如“金山打字通”,使学生通过“玩”里边的打字游戏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欲望,以此规范学生的指法,提高文字的输入速度等。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使得小学生对它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希望亲自动手去实践、探索。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这份好奇心,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赞扬他们的勇气,尊重他们的想法,规范他们的行为,指导他们动手实践、探索,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不再局限在课堂上、课本上,而是在上机操作上发现和解决诸如五笔输入法快还是拼音输入法快、用Word做表格快还是用Excel做表格快等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打破一言堂的陋习,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相互讨论,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活”起来,气氛也会热烈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别以为乱哄哄的、没有秩序的课堂就是低效的、失败的课堂,其实不然,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所持观点不一的学生相互讨论,一方要想证明自己的结论正确并使对方接受,必须拿出充分的依据来,因此必然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寻找充足的依据,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这样的课堂也是高效的、成功的课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对学生因材施教,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保持兴趣的恒定性,使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始终保有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安排上机练习的任务,并对任务的完成提出相应的标准,以任务的形式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操作,亲自探索、实践。此外,教师还应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保持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如要求学生利用Excel做一个统计全班期中考试成绩的表格,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做好表头,分别列出学生各科成绩;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则进一步要求他们求出每个学生各科的总成绩,并进行排名,以及全班学生各科的平均成绩;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则更进一步要求他们计算出每科在平均分之上的有多少人,在平均分之下的有多少人,所占比例是多少,并用图表示出来。
学生按要求顺利地完成了教师安排的任务,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并长久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也能够激励学生更进一步地学习,尝试挑战更深层次的学习任务,一旦成功,会使他们异常高兴,并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自己一步一步迈向更宽广的知识领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把整体的信息技术知识打散了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占用一个课时,每节课讲的知识点不同。而信息技术课的课时安排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即使之间是密切相连的,但是在如此长的间隔时间内如果不加以复习整理,学生也很难把它们联系起来。因此,教师要定期带领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前后联系,使学生把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运用A知识的时候能够联系到B知识,并把B融入到A中,使做出来的效果更好、更完美。例如,在进行“文字处理”教学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给朋友写一封信。有的学生不仅完成了文字的输入,而且还对信件进行了美化,不但插入了信纸,还绘制了精美的祝福的图画,更有心的学生,还对字体进行了设计,选择了比较俊秀的字体。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结果。可见,引领学生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非常有必要,也是必须进行的教学任务,对于这一点,教师和学生绝对含糊不得。
(责编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