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佳
摘 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注意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重视解题策略的回顾和反思,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关键词:数学;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62-01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注意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让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重视解题策略的回顾和反思,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一、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有个笑话这样讲,几个人到酒店用餐,拿来一瓶可乐,主人给每个人杯里都倒满了。轮到自己,没了。他拿起空瓶问服务员:"这个还有吗?"服务员拿起瓶子认真看了一下,又摇了摇说:"这个确实没了。"这里,服务员显然没有领会说话人的意图,出现了歧义。审题能力就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应用题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叙述的情节内容和其中的数量关系,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表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培养小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并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来强化训练,它几乎贯穿我们数学教学的始终。我常常与学生尝试这样几种方法:(1)一边读题一边联想法。如,"王师傅5小时做了350个零件",学生可联想到"王师傅每小时做50个零件".(2)摘录条件法。即要求学生读题时将重点条件一一摘录出来,然后引导列式。如,"上衣每件用料1.4米,一匹布可以做120件上衣,裤子每条用料1.2米。用这批布可以做多少条裤子?"可将"1.4米""120件""1.2米"等条件摘录出来,便于分析。(3)利用"陷阱题""刺激"学生。如,常见的"增加了"与"增加到",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审好题目的重要性。只要平时注意,这一点还是比较容易做到。
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
正反比例应用题是个难点,我以讲故事的方法引出反比例问题:有一个人拿一块布让裁缝做顶帽子。他问裁缝:"这块布做一顶帽子够吗?"裁缝说够。他担心裁缝有余头,又问:"做两顶够吗?"裁缝说完全够。他索性问:"做五顶呢?"裁缝说:"也够。"他说:"那就做五顶吧。"最后,帽子是做出来了,但就是太小了,没法戴。从中使学生明白一个量(这块布)一定,另外两个量(每顶帽子用布量与帽子顶数)变化方向相反,即帽子数量越多,每顶帽子用布量越少。得来全不费工夫。
三、重视解题策略的回顾和反思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和反思的能力。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返是非常必要的。正所谓"千金难买回头看""解后不思等于不收""反思是收获的黄金季节".回顾反思是数学解决问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
要让学生明白,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回顾解决问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过程的回顾与反思,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四、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要补充。可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而且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 发展。
开放题的特点是可以有多种解决的策略,如著名的"和尚分馍""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列表、猜测、假设策略和方程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除了以上提到的外,还有很多。如,画线段绘图策略、联想相关问题策略等等。
总之,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认为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还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从而较好地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