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娟
摘 要: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体育教学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以提倡坚特“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本文根据分层次教学的理论,探讨体育分层次教学方法,旨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大面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学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53-01
以学生为主体,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科学态度。体育课遵循体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从学生的生理、体能和个性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出发,从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总的教学体系和模式下,建立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有更多选择的余地,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兴趣及教学的改进。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进步,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我们进行了体育分层次教学的实验探索,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的。
一、教学分层
分层次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分层。按什么标准分层?怎样分层?我们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弱和运动能力的高低,以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成绩和达标成绩为参考依据和分层标准,打破传统教学的分组模式,将学生分为男、女A组(上等生)、B组(中上等生)、C组(中等生)、D组(下等生)各四个小组(四个层次),在实施学生分层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之明确分层的意图,消除心理障碍。其次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主动分层,树立信心,确保全体学生积极愉快地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再次,实行“动态管理 ”。即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对各层次学生作适当的调整,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使学生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气氛。
二、分层定标
教学目标具有诱发、导向、调控、激励的功能,所以在给学生分层后,教师应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我们根据分层进而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组别的具体教学目标。A组:用优秀的成绩来严格要求,提出高要求,满足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进一步提高水平。B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进动作,争取优秀。C组:鼓励学习,要求一般,能基本完成练习,努力向上。D组:适当降低要求,树立信心,争取能基本完成练习。在教学中,各层次的学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鼓励学生积极锻炼,努力向上,我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做到能者上,差者下。在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对进步快、能力有提高的学生升上高一级层次,对后进的学生降低一个层次。这样,激励学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不甘落后,既调控了课堂教学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三、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
1、启发诱导。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好尝试点,设计好问题和练习顺序。教学过程中,要先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初步探讨,使学生形成认知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知识、技能的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一般进行如下几项活动:观察教师的示范,分析教材,重温某些技能,练习体会动作,对所学技术动作进行类比,在练习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提出的问题,达到掌握新的知识、技术、技能的目的。
3、适当练习,强化技能形成。对于一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师可配置一些素质练习;对技术性较强的教材,可配置一些辅助性和诱导性的内容,编制好练习顺序,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有时可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的引伸和变化,使之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对各层次学生加以区别对待。
4、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搜集与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如观察动作、提问分析、考核等。通过及时反馈评定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
四、实行分层次考核办法
考核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成绩考核办法进行。由于分层次后,各层次差异较悬殊,同一标准和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将考核内容和标准进行了调整。内容上,高层次学生适当增加难度,而低层次的适当降低难度;标准上,第一层次为75分及格,第二层次为70分及格,第三层次为60分及格。此外,对身体素质特差的学生还可适当降低标准,如结合课堂学习情况及表现、体质评价增长情况,以达标为主确定考核成绩。为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实行每年或每学期进行一次升降层次或组别的制度。
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运用体育知识技能、自学锻炼、自控 、自我保护、组织竞赛和裁判等能力进行详细测查与比较后,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均高于对照班学生。实践 证明,体育课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也有利于身体素质差的 学生增强体系,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基本解决了“吃不 饱”和“吃不了”的矛盾。同时,它又能够从分层确定教学目标着眼,从实行分层次组织形式入手,注意有层 次地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因而针对性强,便于管理。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分层次教学中,对 教师要求是较高的,所以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成绩情况,并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 。
参考文献:
[1] 王 港.体育教学中分类指导与分层教学的应用[J]. 体育与科学. 2001(05)
[2] 刘建武,徐瑞芳.体育教学中实施层次教学法的意义与途径[J]. 福建体育科技. 1999(05)
[3] 史鲜玲.体育教学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实验研究[J]. 教学与管理.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