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6-01-13 20:19钱乐燕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期

钱乐燕

摘 要:本文针对农村“学困生”的现状,可以通过转变观念、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调动内外因素、注重课外阅读、注重真情实景写作、开展课外活动等等,来激发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最终达到培养农村“学困生”学好语文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学困生;培养;学习语文;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39-01

农村“学困生”,指的是生活、学习在山区,因农村的一些现状致使身心的某些障碍,而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导致学业的暂时“落伍”的学生。农村学生与城里孩子有很大差异,所获取到的语文知识仅仅是书本中的“点点滴滴”,而在如今的信息网络时代仅靠语文课本知识,真可谓是“微不足道,杯水车薪”。更何况是“学困生”呢?笔者是农村教师,针对农村“学困生”的现状,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农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些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一、农村“学困生”现状

1、农村“学困生”社会状况

(1)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读书无用论”大有市场。

(2)单亲家庭、无亲家庭、以及家长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不断增加,致使农村“学困生”比例居高不下。

(3)社会上的不良现象。

2、农村“学困生”学习品质

(1)学习不得法。

(2)贪玩懒惰。

(3)知识断层。

(4)情感中断。

3、农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

(1)学习目的不明确。

(2)学习情绪差。

(3)学习品质差。

(4)学习迁移能力差。

二、培养农村“学困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对策

1、转变观念,引发农村“学困生”学习语文兴趣

(1)思想观念的转变:改变“非知识型”为“知识型”。

(2)学习态度的转变:“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3)学习时间的转变:“学校学习”变成“全天候学习”。

(4)学习内容的转变:“课本知识”变为“人文科学”。

(5)学习难点的转变:改造“客观”世界变为改造“主观”世界。

(6)学习方法的转变:“记、背”变为“运用”。

(7)学习工具的转变:“静态单元”转为“动态多元”。

(8)学习对象的转变:“个人学习”转为“团体学习”。

(9)学习形式的转变:“正规学习”转为“全面学习”。

2、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诱发农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1)教师要充分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这位学生的努力和进取,对于农村“学困生”来说,更是如此。也许他们花了很大的功夫才取得了微小的进步,但这微小进步足以让教师感到希望。语文教师应充分抓住时机,对农村“学困生”进行表扬和鼓励。(2)教师要充分尊重“学困生”的自尊心。对于这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农村孩子,语文教师应实施“倾斜政策”——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的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的融洽师生之间、“学困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3、调动内外因素,激发农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兴趣的形成和巩固,要建筑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农村“学困生”大都学习目的性模糊,语文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困生”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进而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2)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感染“学困生”,逐步形成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创造使“学困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困生”的情感,引起他们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助之语文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引导、恰当而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清晰美观的板书等等。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会欢迎你上语文课,喜爱语文课。学语文的兴趣也将会日益形成和加深。(3)创造条件,让每个“学困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

4、注重课外阅读,浓化农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阅读可以浓化兴趣,阅读可以培养智育。要想让“学困生”对语文感兴趣,不仅在教学中多采取鼓励、鼓励、再鼓励,更重要的是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这样,不仅浓化农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想拥有一支“听话”的生花妙笔,就必须从阅读课外书籍入手,从积累好词好句入手。

5、注重真情实景写作,触及农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素材,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因此,我每次给“学困生”布置作文前,总是先让他们注意观察与作文有关的人或事,这样一来,他们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注重真情实景写作,触景生情,由情入文,对培养农村 “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非常重要。

6、开展课外活动,增添农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课外活动是增添课堂生趣的基本途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使“学困生”广泛地接触事物的现象,进而产生某种认识倾向,又能萌发他们特别的兴趣,更能调动“学困生”运用各种器官将信息注入大脑取得成倍的效果。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既能增添了“学困生”的兴趣氛围,又能提高语文水平。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总而言之,调动农村“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要彻底转变“学困生”的观念,继而要充分利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困生”的兴趣,又能充分利用课外的广阔的空间延伸,那么对农村“学困生”的语文教学定能事半功倍,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池方浩著.《教育课题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12)

[2] 李秉德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