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荆棘珠宝东方意境的具象化

2016-01-12 07:27董潇
时尚北京 2016年1期
关键词:东方文化荆棘首饰

董潇

喜爱古董首饰收藏的马荆棘是衣锦媚行珠宝艺术工作室创始人,同时也是品牌的珠宝设计总监,她著有收藏散文集《衣锦媚行——在古代首饰中且歌且行》,中篇小说集《隔世红妆》,珠宝作品集《盛饰芳华》。珠宝作品以明清古玉为主体,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创造出许多老古董新时尚的新古典主义珠宝作品。

珠宝对大多数女孩子都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对马荆棘也一样,但是不同的是她更喜欢具有历史感的中国传统古代珠宝首饰,因为这份痴迷最后发展成为了她的职业——珠宝首饰设计师。对于与珠宝的缘起,她说:“2007年我在网上看了一篇介绍中国古代首饰的帖子,瞬间被一个镶嵌宝石的老银镯子击中,古代的首饰竟然如此精致、华美!金银珠翠、古玉玲珑,散发出的迷人与惊艳味道又岂是一枚造型雷同的钻戒可以比的?就这样她开始四处搜寻各种古代首饰,镯子、簪子、耳环等等。见得越多也就爱得越深,淘来的宝贝经过那么多辗转自然不会件件都完好无损,有的就只有一个玉片、一段珊瑚,甚至几粒宝石珠子,虽是一星半点,但同样有着古老时光的味道。自己动手DIY一番,那些老物件就会变成既古典又现代、既典雅又时尚的首饰,后来我干脆转行专门从事新古典主义首饰设计。”

东方文化博大精深,最吸引马荆棘就是文字,中文的美无可取代,一句话一首诗哪怕就两个字,就你能把一切的美好尽在不言中,意境深远,可以让人反复遐想。而首饰却是将这些东方的意境具象化。马荆棘在收藏中国古代首饰的过程中,越来越痴迷于这些传统的中国首饰,它们蕴含着典雅的中国韵味,从造型到工艺,都比现代很多首饰精致很多,而在中国现在的珠宝首饰文化里,似乎都一直在推崇西方的钻石宝石,反而遗忘了以前的那些美丽物件,这种现状让马荆棘她觉得应该把这些传承下去,告诉大家,有东方文化的珠宝一样可以华丽,可以时尚,可以在当下形成潮流。

《时尚北京》对话珠宝设计师马荆棘。

《时尚北京》:当提及“东方情结”时,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马荆棘:其实我最先想起的是那些传统图案,有些很民俗寓意的比如刘海戏金蟾,或者蝶恋花,蜂赶菊,有民族特色又有文化底蕴和传承,后来有幸见了敦煌的图案,更是觉得上面的一些构图和配色,至今依旧经典,难以超越。

《时尚北京》:对于“东方文化”,你的情结点在哪里?

马荆棘:我觉得我会对一些东方元素反复使用,比如,我的珠宝,我会做园林题材,琵琶题材,团扇题材,古琴题材,旗袍题材……这些都是我们文化里特有的物件,就像是我们民族的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到就联想起东方文化。

《时尚北京》:很多领域都在讲“融合”,珠宝设计也是如此。作为珠宝设计师,你是如何将复古的东方元素与现代时尚融合?惯用的处理手法是什么?

马荆棘:我觉得,首先,古为今用的一点是实用性,比如以前的首饰,毕竟多的是发簪,而今天很少用上,所以,我就用一些发簪的构图元素也做吊坠,这样就有了现代的功能,还有就是我们以前的一些图案会过于繁复,把它们简化,更适合日常佩戴,也是一个重要手法,另外的,就是用传统的造型构图配色,加上现代的工艺,比如,以前没有微镶基础,没有雕蜡技术,更加不会用现代的喷砂,电脑喷蜡这些,所以,有了现在工艺的结合,就能呈现出更多多姿多彩的珠宝。

《时尚北京》:目前,你有接触或者学习什么传统工艺吗?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期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马荆棘:我会接触到比如说最传统的金银工艺之一的錾刻,錾刻是一个需要耐心的事情,经常一笔刻坏了整件都要重新做,而且现代人有个文化的断层,对以前的一些线条的感觉远不如古人,会导致做出来的东西没有“古意”,没有那种拙朴的感觉,反而多了很多匠气,要形似很容易,要神似很难。

《时尚北京》:在日常生活中,有喜欢什么东方艺术?

马荆棘:我比较喜欢国画,尤其是人文画,很耐看,意境深远。

《时尚北京》:2015年,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

马荆棘: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工作室从设计到工艺,都有了一个突破,比如说我们家的极致微镶,这是国内我们首家自己研发的技术,用1毫米的珍珠,或者绿松,青金,珊瑚……各种材质磨成1毫米的珠子做微镶。设计上我们用了更多的元素,比如说一些老的点翠,或者参考一些盆景的枝干走向,用黑金喷砂模拟太湖石的造型等等,让设计更加多样化。在将来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风成为一种潮流。

猜你喜欢
东方文化荆棘首饰
多样解构
首饰,是身体的告白
十五岁的掌声与荆棘
宝石首饰系列
宝石首饰系列
最后一次
光荣的荆棘路
中西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
大众期刊内容转型的实证分析——以《东方文化周刊》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