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反思与构建

2016-01-12 03:13刘新荣何春梅倪彬
高等建筑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

刘新荣+何春梅+倪彬

摘要: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和构建阶段,在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主体培养单位高校条件准备不足,导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构建适合国情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必须政府、高校、导师团队等多方共同努力。文章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视角,以特色化培养模式、导师团队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等为研究对象,提出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推广多元一体导师团队制、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及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的应对策略,以期在研究生教育改革和推进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导师团队;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0480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职业需求,培养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实用型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培养模式。

自2009年起,国家增设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这种变化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管理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调整要求。如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明显,严重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难以真正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影响社会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是调整新增的一种人才培养类型,是在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及以往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经验基础之上,探索的一种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把研究生培养成“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统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1-2]。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问题分析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人才,偏向实践培养;而学术型研究生主要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更注重理论研究[3]。培养目标的重大变革是研究生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及发展变化的需要,是对今后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的新要求和挑战 [4-5]。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学位培养体系不够灵活, 没有突出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

首先,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划分学制,如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类别都采用统一的学制划分制度,不符合社会变化的客观规律。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脱节,专业培养、毕业标准与执行资格考试和职业衔接不连续,无法突出专业学位培养在行业实践中的重要性,制约了教育改革及社会发展。

其次,课程基本由上级主管部门设置,不够科学、灵活,留给高校的自主培养空间和权利有限,高校无法真正实践“以研究生能力培养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

最后,从宏观上看,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尚未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导致实践教学无标准、规范可依。就微观而言,实践教学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积极主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制度化的监控体系;独立于以理论学习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建立或健全,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无法对导师的授课水平及研究生的掌握情况作出科学、公平的判断和评价。

(二)导师积极性不高,应用型人才培养难与社会真正接轨

中国目前对主体培养单位和导师的考核评价主要以科研为导向,科研成果的产品成为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而言,对学校和导师科研贡献有限,导致部分主体培养单位在现行的考评制度和指标体系下形成了科研第一、人才培养第二的惯性思维,使得一些培养单位及其导师忽视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带着明显的功利性,在资源配置和管理工作中不能公平地对待专业学位研究生。这是导致学校及导师在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6]。

刘新荣,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反思与构建

(二)高校条件准备不充分,无法动态跟进、实时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高校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体,虽然在国家培养方案的宏观指导下开展工作,但将其细化、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或评价标准,需要更充足的时间准备、条件准备和实践探索。高校在条件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容易犯“换汤不换药”的根本性错误,并在运行、管理、监督过程中,无法根据实际培养情况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动态调整和改进。要深化改革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培养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高校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充足准备,不断从失败的教训中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对策

(一)打破统一设置和标准,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色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要结合学术、技术和职业需求,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复合式合作模式为途径,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打破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统一设置和标准。建议培养单位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行业需求,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培养工作,如:灵活划分学制、设置课程、分类制定论文标准;建议培养单位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构建其特色培养方案,并邀请相关行(企)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修改和优化;建议毕业标准与职业资格考试紧密衔接,确保高校有适当的自主空间和权利,用以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个体差异。

宏观上,建议高校进一步细化国家宏观指导方案,形成一套适合本区域、本校、本学科、本专业的可供依据的标准和规范条例,完善高校管理办法。微观上,建立独立于理论学习成绩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实践考核评价,明确学校、导师、研究生等各方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公平、科学地对导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作出评价。

(二)调动各方培养单位的积极性,推广多元一体导师团队制

培养单位应根据自身优劣势及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的特点,选择与其优势互补的企业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推广多元一体的导师团队合作制培养模式,组建由学科专家、行业专家及实践基地相关人员组成的导师团队,各联合培养单位共享资源,共同指导研究生。

以“校内教授+校外企业专家”模式组建复合型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建立以“校内教授+校外企业专家”的导师团队,充分发挥“1+1>2”的复合型导师团队的管理优势。

以“校内教授(理论水平高)+校内教师(横向课题多)”模式组建导师团队培养模式,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校内相关学科或不同学科的专家教授与教师共同组建导师团队,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学科交叉。

以“学科建设+培养实践基地”的模式组建合作型导师团队培养模式。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基础,辅以校内教学实践基地、校外企事业单位实训基地等多种培养形式,搭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和平台,激发研究生合作学习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多元一体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的复合新型体[7-8]。

(三)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用以管理、监督和反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建立社会、学校和个人共同参与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运行质量反馈体系,选择学校(院)领导、学科专家、行(企)业专家及学生代表对整个运行过程进行监督、负责和管理[9-10]。评价和管理均采取信息化处理模式,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在操作和管理中尤其要注重企业的参与度,要及时收集企业对学生工作情况和就业现状的反馈信息,以推动学校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完善培养内容。建议培养单位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课程考核和实践课程考核与其对应的职业人才评价标准进行衔接,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容与就业的无缝连接。

三、结语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在快速发展中面临各种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必须从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创新改革。建议打破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统一设置和标准,结合学术、技术和职业需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区别培养;建议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推广多种模式组合的导师团队建设,并创新性地提出以“校内理论水平高(教授)+横向课题多(校内教师)”模式组建导师团队,以多元一体化的导师团队构建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学科交叉;建议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用以管理、监督和反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构建以学校和研究生个人共同参与的反馈体系,并根据反馈情况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动态、实时的调整和改进。结合毕业研究生的工作反馈情况,分析并掌握专业学位的教育规律,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改进和优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输送更多合格的复合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

[2]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1.

[3]张瑞卿,董应虎.研究生需要层次的界定及激励制度的构建[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99.

[4]袁广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6):1-5.

[5]梁传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政府主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6):6-10.

[6]俞继仙,苏玉亮,肖立山.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J].石油教育, 2011 (12):62-64.

[7]王筱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师资队伍结构的调整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10.

[8]王新荣,李小海,龙泽明,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8):16-17.

[9]梁传杰,吴晶晶.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之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03): 52-56.

[10]王理,李燕,马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思路与举措[J].教育教学论坛, 2014(16):98.

Ref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LIU Xinrong, HE Chunmei, NI Bin

(a.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b. Key Laboratory of New Technology for Construction of Cities in

Mountain Area,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 P. R.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deeply on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phase. Problems of imperfect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inadequate work of the main training uni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assive mentors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ining mode, which cannot meet the social demands for highlevel talents. The govern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mentor team of the main body must make efforts together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Based on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we took the training mode, institutions of mentor team, and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proposed som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degree, promoting pluralisticintegrative system of tutor team, and setting up specialized management agenc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making positive benefits on reform and promoting the 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Keywords: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mentor team; cultivate; 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