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房颤动高危患者抗凝治疗的药物选择及安全性分析

2016-01-11 20:07江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心房颤动华法林

江河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心房颤动高危患者对抗凝药物的选择及其安全性。方法 84例老年心房颤动高危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负荷剂量治疗 , 观察组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华法林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达标时间。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4.44%、12.82%, 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11%、28.21%, 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达标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房颤动高危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合理的华法林剂量治疗法, 能有效降低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 缩短治疗时间, 在临床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 心房颤动;华法林;高危患者;负荷剂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148

心房颤动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 其主要特点是人体心房快速失去有序的活动,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研究显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 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 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人群, 是心房颤动病的高发人群[1]。患者中还常伴随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多种并发症, 加大了患者的治愈难度, 且有着较高的致残、致死率。有效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 心源性血栓形成, 降低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近些年来, 医学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在疾病的治疗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本文主要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心房颤动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分析老年心房颤动高危患者抗凝性药物的选择对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风险率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84例老年心房颤动高危患者, 询问患者患病史并根据心电图诊断均被确诊为心房颤动, 患者不同程度伴随有高血压、心脏病等高危因素。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中男28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70.25±8.13)岁;对照组中男25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69.23±9.2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负荷剂量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华法林治疗, 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 mg/d, 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变化, 调整剂量, 每7~11天, 给予患者华法林(3.2±0.5) mg。

1. 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事件发生的例数, 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治疗达标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与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44%、11.11%,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2%、28.2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达标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达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房颤动又称房颤, 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 其主要是心房受损引起房律紊乱, 常会因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心房局部灶起, 并且以阵发性或者持久性的特征导致心房颤动, 从人体机理来讲, 主要是肺静脉等部分微折机制受损所引起的[3]。目前, 研究证明的易引起该疾病发生的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等, 也有一些因劳累、疾病感染、长期饮酒吸烟等造成心功能失常机制。主要临床表现为心绞痛、乏力、心悸和心率加快等, 患病期间易诱发多种并发症, 临床治疗难度大, 且易反复持久,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4]。研究表明, 心房颤动是缺血性脑卒中最核心的独立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 其患病的风险和几率也就越大, 老年人群也就成了心房颤动疾病发病的重灾区。

心房颤动栓死发生的可能性较高, 目前抗凝治疗是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方法, 主要以口服抗凝药物为主, 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特征, 调整不同剂量的华法林, 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疾病的危险性, 较传统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法效果更佳[5]。华法林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抗凝药物, 主要特点为吸收好, 药物作用时间是可预测的, 并且可以通过国际标准化比值来了解抗凝的强度, 这对患者的临床治疗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6]。多年临床试验证明, 老年心房颤动给予抗凝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强的安全性, 既能有效预防患者卒中事件发生的几率, 又可以减少脑出血的风险。近些年来, 医学研究也在不断探索更好的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疾病的方法, 但是对很多方法的效果并未有一致的结论, 很多尚在研究和证明阶段, 华法林的使用能大大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缩短患者临床治疗时间, 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这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都具有积极意义。

本组研究显示, 观察组在采用不同剂量的华法林治疗心房颤动高危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与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44%、11.11%,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2%、28.82%(P<0.05);此外,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达标时间分别为(78.7±3.6)、(90.4±5.2)h, 观察组患者的达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老年心房颤动高危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常会出现如肺血栓、心脏性猝死、脑动脉栓塞等多种并发症, 这就要求在治疗的过程中, 需要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密切观察, 及时了解患者出现的症状, 了解高危患者的联合用药情况, 认真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对患者的生活习惯、患病史等资料进行搜集, 增加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降低死亡率。

综上所述, 采用定量华法林治疗老年心房颤动高危患者, 在临床治疗中能有效减少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和出血事件的发生, 同时减少死亡率,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小鹰, 丁文惠, 华琦, 等.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2, 4(13):269-270.

[2] 龚玮琦, 陈巍, 刘玥.老年心房颤动高危患者抗凝治疗的药物选择及安全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 8(11):817-820.

[3] 李祖福.老年心房颤动高危人群抗凝药物选择及其安全性研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8(9):41.

[4] 李娟, 李曙平, 吴娜.老年心房颤动患者80例抗凝治疗现状分析. 疑难病杂志, 2011, 2(15):133-135.

[5] 张瑞雷.老年房颤及合并脑梗塞住院患者抗栓治疗现状分析. 安徽医科大学, 2014.

[6] 张雪松.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调查分析.首都医科大学, 2013.

[收稿日期:2015-09-15]

猜你喜欢
心房颤动华法林
抑酸药遇华法林可能便血
新型口服抗凝药可以代替华法林吗
与华法林联用7大错误案例分析
服用华法林,别忘控制饮食
1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护理
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经食道超声对射频消融术前房颤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
杂交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华法林抗凝:警惕不当的中西药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