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佐锋
【关键词】 语文教学;校本课程;乡土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2—0081—01
乡土文化具有地方特色,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对于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全发展,以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等方面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下面浅谈一些这方面的认识和作法。
一、家校联动,全员参与挖资源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丝绸之路要冲。早在4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存,建郡置县历时2100多年,这里有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王母宫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寺。先后出现的历史名人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李商隐、左宗棠、于右任、吴焕先等。这里自然条件独特,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为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我们利用绘图的形式进行资源统计分析,形成县区资源分布图,标明了大致位置,使教师们能够清楚掌握这些资源,也使家长能够进一步明白资源的来源以及自己可以为学校提供的资源。再则,对各种资源进行整理归类,形成不同的资源库。对资源需要进行评估,分析各种资源所含的教育价值,形成了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特产美食、名人成长、史事传奇、经济发展等类,编成单元教材。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请专家来对单元教材提出意见,对本活动给予指导和建议。
二、走出课堂,开展活动寻资源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课以及语文大课堂活动等,组织师生到社区和野外开展“生活写作”,积极发掘资源。具体形式有:(1)参观采访。以新农村建设的优美环境为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参观,感悟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以“王母宫山”“田家沟自然风景区”“南石窟寺”等风景名胜为乐园,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以家乡名人为榜样,追寻家乡名人成功之路,探讨人生价值。(2)调查研究。调查县区今昔经济变化,体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面貌;品家乡美食、赏家乡名茶、听地方名曲,体会古老民族的传统风情。(3)实践体验。泾川县丰台乡是苹果名乡,富士苹果是本乡的支柱产业,让学生进入苹果园参观,学生来到果园里写景抒情,吟诗作赋,兴趣盎然;让学生参加剪枝、疏花、追肥、疏果、采摘等生产活动,感受劳动。
三、回归课堂,学科整合用资源
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阅读课上,我们让同学们吟读朗诵文人墨客描写泾河、王母宫、南石窟寺、大云寺等景点的诗词、对联,讲述历史轶事、民间传说,学生“导游们”绘声绘色地介绍泾川风光;作文课上,举行“我爱你——丰台”、“说说我的家乡”、“你好,王母宫山”等主题作文活动,突出素质教育的个性化和综合性。我们曾开设了这样的课,课前交代学生一项任务:组织学生到田家沟自然风景区游玩时,请同学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美术摄影、文学创作等方面侧重选择一个角度,各方面可以渗透,写成一篇小文,可长可短,体裁自由,看谁写得精彩有个性。活动开始了,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他们从多方面观察、思考、体味自然、历史、社会,从景点中去揣摩诗句,自发地展开讨论、争辩,不懂的请教当地导游,询问风景区工作人员,回家查资料,个个情绪高涨,最后,我们整理印出了《回赠田家沟》的诗文集,大家看到自己的照片和文字,别提多高兴啦。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既轻松又有所获,活动对他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观察、思考、写作、交往等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四、延伸课堂,开展研讨赏资源
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案例,共同研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如,在教学“特产美食”单元时,将学生带到风景区的“农家乐”,让学生参观家乡特色饭菜的做法,亲手练习做家乡特色饭菜,尝家乡的特色饭菜,评说家乡的美食,感受乡土的亲情和氛围,在教学“风景名胜”单元时,我们将学生带到王母宫山、大云寺、田家沟进行观察写作,让他们总结王母宫山、大云寺、田家沟的魅力究竟何在,就如何保护好王母宫山、大云寺、田家沟,如何发挥王母宫山、大云寺、田家沟的旅游资源优势设计出自己的方案。
总之,通过这项课题研究,我们发现,乡土文化资源在语文课程中的利用,改变了以教科书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格局,使乡土文化与语文教材很好地结合起来,让老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入到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文化底子。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