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013年网络传播情况分析

2016-01-08 09:19吴晓红何学华
关键词:中国知网访问量网络传播

吴晓红,何学华

(安徽理工大学 学术出版中心,安徽 淮南 232001)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013年网络传播情况分析

吴晓红,何学华

(安徽理工大学 学术出版中心,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利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个刊影响力评价分析数据库2014年更新的统计数据,对《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013年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统计时间内的网络访问量达到了272253次,网络用户遍及亚、非、欧、南北美、大洋洲等地区,国内高校图书馆仍是网络用户的主体,浏览量大于 50 次的论文占总发文量的54.41%,国外浏览量较低,被访问文献所属学科为主办单位的优势学科等。并根据刊物目前遇到的问题, 提出了以后能力提升的策略及方向。

关键词:中国知网;《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访问量;网络传播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纸质期刊的传播带来巨大的冲击。期刊网络化, 可以急速拓展期刊的传播面,弥补传统纸质期刊传播时的时空限制,快速扩大期刊影响力,降低期刊社(编辑部)人财物成本。研究证明:较之于传统的纸质期刊,网络传播正日益成为《学报》的主要传播形式[1]。因此,多角度多层面的扩大期刊的网络传播成为当前期刊发展的一大策略。定期分析期刊网络传播的统计数据,发现期刊网络化传播存在的成就与不足,可为期刊今后制定能力提升策略提供依据。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创刊于1981年,原名为《淮南矿业学院学报》。历经数次主办单位更改校名, 2002年更名为改刊名。经过30多年的发展,《学报》 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在国内高校学术期刊界有了较高的声誉, 但随着科技期刊国际化、 网络化的发展,《学报》在诸多层面存在着不足, 离期刊发展的目标有着很大的差距,为进一步适应期刊的发展要求,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个刊影响力评价分析数据库” 2014年更新的统计数据[2],对《学报》2009-2013年所发文章共计448篇在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的网络传播计量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网络传播情况统计

(一)下载频次

下载频次是指在统计时间内原文在网络上被下载的次数。《学报》发表的所有文献,统计时间内下载总次数为121 883次.其中2009年26 712次,2010年22 564次,2011年24 594次,2012年22 939次,2013年为25 074次;2009-2013年的年下载次数稍有起伏,但幅度较小。由《学报》近几年的下载频次可见《学报》近几年基本处于一个平稳的发展期。

(二)浏览数

浏览数是指在统计时间内文章在网络上被浏览的总次数,《学报》发表的所有文献在统计时间内的网络总浏览数为150 369次,其中2009年36 981次,2010年26 603次,2011年46 770次,2012年21 431次,2013年为18 584次;2009年的浏览量占总浏览量的24.59%,2010年的浏览量占总浏览量的17.69%,2011年的浏览量占总浏览量31.1%,2012年的浏览量占总浏览量的14.26%,2013年《学报》浏览量较少,仅占总浏览量的12.35%。

(三)访问量

访问量是指在统计时间内下载频次与浏览数之和。《学报》发表的所有文献在统计时间内的访问总量共为272 253次, ,2009年63 693次,2010年49 167次,2011年71 364次,2012年44 370次,2013年为43 658。

《学报》网络传播的3项指标与文献[1]相比,增幅非常大。但从浏览量与访问量来看,《学报》近几年的网络浏览量、与访问量变化很大,2009年与2011年较之前几年,增幅很大;2012年、2013年的数据虽然比2009年以前有较大涨幅,但已经展现出下滑的趋势(见表1),这应引起期刊主办者的深思,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策略。

表1  《学报》2009-2013年网络访问量统计表

二、用户来源统计

(一)地区用户统计

2009-2013年,《学报》的网络访问用户遍布亚、非、欧、南北美、大洋洲以及未划分的地区,亚洲来源的用户访问量为230 532次,占用户访问总量的84.67%.亚洲用户中,中国用户访问量为229 991次,占亚洲用户访问量的99.76%,总访问量的84.47%(见表2)。

表2 《学报》2009—2013年各大州访问量统计表

中国用户中,北京、江苏、安徽、辽宁、湖北、山东、广东稳居稳居国内省市访问量前8名;陕西3次进入前8名,河南和上海分别进入前8名一次;北京、江苏两地2009-2013年总访问量分别占全国的22.59%、11.38%,合计达到33.97%,占到全国总访问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下表中列举的8省市总占比达到65.35%(见表3)。

表3 《学报》2009—2013年国内省市访问量排名前八单位

(二)机构用户统计

与文献[1]类似,高等院校图书馆仍是网络访问用户的主要来源.以下载频次计,2009-2013年间《学报》网络访问机构用户前8名的除排名第2的是“未分配”机构用户外,其余均是高等院校图书馆(见表4)。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图书馆合在一起,其下载量和浏览量分别达到9.97%、9.45%,这与学校性质均具有矿业背景有关。排名前8名的机构用户,下载量有23046次,合计占到总下载量的25.4%,且这些单位投稿也较多,地域分布较广。

表4  《学报》2009—2013年国内网络机构用户下载量排名前八单位

三、被访文献所属学科分析

分析期刊 “被访文献所属学科分析”,可以了解期刊刊文的各学科被读者下载和浏览的情况。帮助了解刊物在传播方面的优势学科。依托这些学科,创办高水平刊物。在统计的5年时间内,《学报》各学科下载量排名前十位的分别为矿业工程、地质学、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有机化工、建筑科学与工程、数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电力工业、燃料化工与机械工业,矿业工程学科遥遥领先于其他学科,其下载量、浏览量均约为总量的四分之一。这说明矿业工程学科仍是主办单位的主要优势学科。其他9学科的排名也基本反映了该学科在主办单位学科发展中的地位(见表5)。

表5 《学报》2009—2013年被访文献分布排名前十学科

四、下载量分区段分布情况

在 《学报》 发表的 2014 篇文章中, 在国内没有被下载和浏览的论文分别为 36篇和26 篇, 只占到发文总量的1.79%和1.29%。 论文下载量介于 10-50 次之间的论文最多,为920篇, 占总发文量的 45.68%;浏览量介于 10-50 次的论文最多, 达到802篇, 占发文总量的 39.82%。 下载量和浏览量大于 50 次的论文分别为773篇和1 096 篇, 分别占总发文量的38.38%和54.41%。有 78.45%和71.20%的文章在国外从未被下载和浏览过, 有 21.55%和 27.41%的文章下载和浏览频次在 0和 10 之间, 被浏览10次以上 50 次以下的文章寥寥无几, 只占到1.38%(见表6-7)。

表6  《学报》2009—2013年国内下载频次分析

表7 《学报》2009—2013年国外下载频次分析

表 8 列出了下载量排名前十位的论文, 单篇论文下载量最高为 1 105 次, 浏览量最高为 1 087 次。且第一作者所属单位基本上为主办单位,这一方面体现出学报为本校教职工提供科研展示平台作用发挥的极其有效,另一方面也侧面说明《学报》在吸引优质外稿方面工作做得不足。

表8  下载量排名前十的论文

五、统计数据整体分析

(1)《学报》创刊以来发表的文献在2009-2013年间的网络下载为121 883次,总浏览量为150 368次,总访问量达到272 253次,年平均访问量达到54 450.6次,而《学报》的纸质发行量每期不到1 000份,表明网络传播已经成为其学术交流和传播的主要方式。本次统计时间内的下载频次、浏览数、访问量等指标与文献[1]比较,在数量上均有大幅度提升,这与网络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与普遍性、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快速发展以及期刊自身学术影响力的增长等因素不无关系。

2012和2013年数据下滑,其原因需要深思。第一,现在国内学术期刊刊期多为为双月刊或者月刊,《学报》仍为季刊,过长的出版周期严重影响了网络传播;第二,近两年,期刊所发文献前沿研究、热点研究不多,作者层次多为研究生,难以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三,期刊电子文献数据的上传效率不高;第四,很多类似期刊采用了“中国知网” 的学术期刊优先出版数字平台, 优先出版优质稿件的网络版;当然,还有其他因素,需要深思并加以解决。

(2)国内高等院校是《学报》网络用户的主要来源,其主体用户均和《学报》主办单位有着类似的科研背景,传播程度与经济、教育发达程度及《学报》所在地有关。

(3)从被访文献所属学科角度分析,《学报》所有文献在统计时间内的下载频次、浏览数和访问量排在前十位的均为主办高校的主要或优势学科,矿业工程学科3个指标几乎达到各项指标5年内总量的四分之一,这说明矿业工程仍是主办单位的主流学科,其他学科虽有发展,仍稍有缓慢。从下载量排名前十的论文来看,第一作者单位多为主办单位,说明期刊在吸引优质外稿方面工作力度不够。因此,面对这一境况,一方面,主办单位要加速扶持与发展相对弱势学科,真正重视本校学报,强力制定某些有效措施,在持续刊登主流或优势学科优质稿源的同时,增加刊登本校弱势学科科研成果,使本校学报成为促进校内弱势学科发展的学术平台;另一方面,制定有效的组稿与约稿制度,加大对外稿优质稿源的吸引,多方面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六、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扩展网络传播渠道,提高网络传播效率

随着网络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与普及性,人们获取文献的途径也呈多样性趋势。纸质出版物与检索方便、 时效性强的互联网相比,逐渐失去其主宰阅读方式的优越性,许多期刊的纸版发行量呈下降趋势。网络传播逐渐成为主流传播方式,而且。网络传播所带来的期刊隐形发行却在逐年上升[3]。因此,《学报》 必须重视自身期刊的网络传播情况,积极扩展网络传播渠道,并提高网络传播效率。第一,及时有效上传期刊电子数据并时时关注期刊的网络发布情况;第二,尽可能加入国内外有关的数据库,拓展网络传播途径;第三,实时跟踪网络用户的浏览和下载状况, 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第四,加入 “中国知网” 的学术期刊优先出版数字平台, 优先出版优质稿件的网络版,尽快使优质稿件面世,努力提高文献的引用率与访问量,逐渐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另外,鉴于《学报》国外访问量较少,期刊必须在稿件质量上狠下功夫, 重视文献英文摘要的撰写,有可能情况下,也可把部分优秀的中文稿件翻译成英文稿刊出, 以提高本刊的国际显示度, 提高更多国际用户的关注[4]。同时,把期刊或期刊电子版寄给或Email给遍及全球的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校友,不失为提高期刊网络传播效率与学术影响力的一个好方法。

(二)更改刊期,缩短出版周期

网络传播情况影响因素众多,如期刊的栏目设置、选题策划、影响因子、刊期、出版时滞、期刊数据网络上传数据库效率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期刊的网络传播情况。刊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期刊的网络传播速度,刊期短, 出版周期短,内容更新快,含量也更为丰富,供网络用户选择的余地更大,因此在网络传播速度上好于刊期长的刊物。《学报》现在的出版周期为季刊,出版周期过长,一篇文献从收稿到出版有时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这一方面不利于吸引优质稿源,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期刊的学术传播速度与效率。因此,应在考察与分析期刊更改刊期是否可行的前提下,做好更改为双月刊的准备,并做好更改刊期后的人财物的合理配置。

(三)关注学科发展动向, 组约优秀稿件

稿源质量始终是体现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根本,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关键还在于把握住具有前沿性的热门的优质稿源。应关注《学报》 在网络上下载量排名靠前的学科发展动向,积极向校内外这些学科的专家介绍期刊的发展状况以及组稿策略,约请专家撰写这些方面研究的述评, 吸引读者阅读。 优秀稿件的外流是多数中国期刊尤其国内名刊之痛[5]。 目前 《学报》 也存在优质稿源不足状况。由于国内科研人员的评估、职称评定、课题申报与结题的标准均向核心期刊靠齐, 因此,导致大量优质稿件外流。 因此,制定类如优稿优酬、 减免版面费等措施吸引优质稿源是可取之径;约请知名学者做热门栏目主持人组约高质量的论文和述评, 特别是热门领域的文章, 是迅速提升《学报》 学术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另外,稿源的国际化是学术期刊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同时也能反映一本期刊的国际影响力[6]。 因此,《学报》 除了组约国内稿件外, 还应依靠编委和国内外知名校友的力量邀约国际稿件。

参考文献:

[1]吴晓红.基于中国知网的《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情况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6):134-137.

[2]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统计分析平台[R/OL]. [2015-1-12]. http://cpas.cnki.net/index.aspx.

[3]陈芳.从网络传播分析《动物医学进展》发展现状及编辑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2):271-273.

[4]李 天, 郭长江. 《营养学报》 的网络传播情况分析及能力提升策略[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6):142-144.

[5]游苏宁,石朝云.我国科技期刊的内忧与外患[J].编辑学报,2011,23(3):189-193.

[6]杜晓宁,罗东,陈新贵,等.《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国际化办刊理念与实践[J].中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584-588.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from 2009 to 2013

—analysis of network transmission situation

WU Xiao-hong,HE Xue-hua

(Academic Publishing Center,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Abstract:With the latest statistics of academic journal publication influence evaluation analysis database of CNKI, this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transmission situation of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from 2009 to 20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twork visits during that period reached 272253 times and the internet users spread through Asia, Africa, North and South America, Europe, Oceania and other regions. Moreover, it finds that the domestic university libraries are the main body of internet users, that journals with more than 50 visit times account for 54.41%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and that foreign visits remain low and the visited disciplines are the advantaged ones in the hosting universities. Lastly, according to the journal’s current problems, the paper proposes measures and directions for the capacity promo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NKI;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J; visits; network transmission

作者简介:吴晓红(1979-),男,安徽颖上人,文学硕士,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文学、语言学与编辑出版学。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高校学术期刊网络化发展及其知识产权保护(SK2012B149)”;2012年度安徽理工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学报评价指标计量分析我校教学科研的发展”(2012073)

收稿日期:2014-11-25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5)03-0093-06

猜你喜欢
中国知网访问量网络传播
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中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分析
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与新媒体的关系
媒介融合研究的特点与问题
如何做好搜索引擎优化(SEO)提高新闻网站访问量
如何做好搜索引擎优化(SEO)提高新闻网站访问量
中国知网数据库涨价之对策分析
AMLC与PSDS检测医学论文重复率结果分析
一所大学有40人被确诊为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