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津瑜
摘 要:绿地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灾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重点内容之一。
关键词:西宁地区;绿化系统;生态规则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城市,地处青海省东北部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地势上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特点,西宁地区用于绿化建设所用的植被资源达到九百多种,其中常用的植被达到八百四十多种,其中蕨类植物六种,裸子植物二十六种,被子植物八百一十多种,从植物类型来看,这些植物多是乔灌木品种,藤类植被较少,下表为西宁地区的主要园林植被数量统计表1:
由于西宁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条件,城市绿化建设基础相对薄弱,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化建设,坚持把加快城乡绿化,发展城市森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来抓,以“让森林走近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目标,倾力打造“高原花城,森林西宁,魅力夏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开展了一系列的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的绿化工程,城市绿地总量大幅度增加,森林覆盖率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年底,市域森林覆盖面积达到3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显著的绿化成果,使西宁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为此,根据西宁地区绿化要遵循其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要遵循生态规则。
在世界范围内最先提出生态格局理论的是我国的学者俞孔坚,这一理论是指景观范围内存在一定的潜在空间,主要由某些关键的位置、部分或空间组成,这种格局就被成为是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这种格局对于控制以及维护某种生态过程意义重大。景观生态安全是人类文明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由于人口高度集中,以及工业与交通的集聚发展,城市化往往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表现为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环境质量下降;森林、农田、水面被侵占,地表覆盖的组成和空间结构被显著改变,生物多样性保持受到挑战。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从整体上规划好城市的绿化空间利用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化土地的功能和效应。
西宁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的原则应遵循:
①整體性原则。城市规划要纵观整体,在城市规划之初,就要为绿地建设预留足够的场地,对于各种场地的作用进行区别,选择适用的植被类型,对于城市扩展后的城郊地区,也要关注其绿地建设,要以已建成的绿地系统为基础,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规划,使规划建设能够协调一致。
②经济型原则。绿地建设要考虑到建设的造价成本,不能因为绿地建设而导致市区经济遭受巨大损耗,不利于城市的整体发展效果。绿地建设的经济性原则是指在进行绿地建设时,要考虑建设场地的地价,要合理利用廉价的土地资源,对于废弃的或是不适宜建设的场地进行充分利用。
③可持续性发展原则。这一原则是指绿地建设要考虑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地区生态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可能。建设的绿地要在外观、作用上都与西宁地区的城市特点相协调,不能破坏城市的整体规划目标,保持完整统一。
④观赏性和实用性兼顾原则。绿化建设不仅是为人们提供环境协调净化的工具,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建设绿地要兼顾其观赏性和实用性,既要发挥环境效应,借鉴国外立体式绿化美感的效应,也要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体验。
西宁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的构思:一是西宁城市绿地建设与旅游系统互相促进。西宁城市绿地建设规划要把握绿地系统与城市旅游系统的相互依存关系,充分完善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旅游环境和质量,吸引旅客,反过来,旅游业发展起来,也会带动城市绿地建设发展。二是西宁绿地系统与城市景观互相统一。建设城市绿地,必须以城市整体的绿地景观为参考来规划绿地系统建设,保证建设的绿地与整体的城市景观设计相协调,不至于显得突兀。绿地系统建设是站在城市整体景观系统之上进行的,也是对于城市景观的完善和发展。三是西宁绿地系统与人文生态系统相辉映。城市的绿地系统建设应该是对于一个城市人文环境的反映,因此西宁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要以西宁的人文特色为主,在建设绿地系统时,融入西宁城市的人文特色,不仅为实现西宁打造山水城市的目标努力,更要突出人文情怀,让绿地系统成为城市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