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龙
摘 要:内部审计项目的“最先一公里”决定着审计的目标和方向,是审计项目最终成果大小的先决条件;“最先一公里”则是实现审计成果从量变到质变、并得到优化升华的最后一环,因此二者在审计项目的生命周期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内部审计项目“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的现实意义和内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内部审计;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
内部审计项目一般分为计划、实施和终结三个阶段。如果把整个审计项目比喻成一次长跑比赛的话,审计计划阶段则是 “最先一公里”,审计实施阶段则是“中程跑”,审计终结阶段则是“最后一公里”。一个审计项目想要取得满意的质量和效果,“中程跑”很关键,这也是当前内部审计从业者普遍重视和加强的环节;“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同样重要,却往往被忽视和弱化,最终严重影响了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成效。
1 审计项目“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现实意义
长跑的“最先一公里”就是起跑要好,要按照明确的节奏和步伐,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朝向胜利的终点进发。这意味着,要目标清晰、方向明确、勇敢前行。内部审计项目的“最先一公里”,就是要破题破局,以项目预期效果的最大化为工作目标,稳、准、狠地确立审计项目;同时,周密细致地做好审前准备,为审计实施过程确定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如果立项不准确、目标不明确,后续的审计实施只能是盲目和肤浅的,其结果必定是失败的。因此走出“最先一公里”突出重要。
长跑的“最后一公里”是历尽千难万苦、经过长途跋涉后最后的冲刺,是胜利成果的关键,是实现量变到质变的最后一环。内部审计项目的“最后一公里”,是体现审计成果、并将成果优化利用的过程。这个阶段往往是阻力最大的地方,是实现审计成果的最后瓶颈。如果不集中力量加以突破,不持之以恒地攻坚克难,审计实施“中程跑”的努力就可能付之东流,审计成果的实现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因此跑出“最后一公里”尤其重要。
2 走好“最先一公里”决定审计的目标和方向
内部审计项目要走好“最先一公里”,要从审计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和审计准备的充分性两方面开展工作。
2.1 审计立项是破局的先决条件
审计立项是审计项目的起点。审计项目最终成果的大小、是否达到最初目的,在很大程度上与立项是否准确紧密相关。面对企业内部错综复杂的问题和矛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影响企业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经营管理的问题线索等方面入手,以项目预期效果的最大化为工作目标,科学地确立审计项目,而不能是个人的主观臆断和一厢情愿,否则其效果必定差强人意。要紧密围绕单位目标、发展战略及中心工作任务,抓住重点领域、重要业务、重大事项和重要环节开展审计。要以风险为导向,紧紧抓住问题多、风险大、管理薄弱、对实现企业目标有重大影响的业务领域和重要事项、重点单位开展审计。
2.2 前期准备是破局的必要条件
前期准备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规范审计工作程序、提高审计效率的必要过程。每一个审计项目都有其特殊性,对审计人员来说都是新事物,都要对其有全新的认识和了解,有的放矢地做好审计方案,確保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分工得当,以便于审计实施过程的顺利开展,实现破局效应。要周密细致地审前准备,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2.2.1 审前调查
审前调查是开展审计项目的基础环节,必不可少。通过审前调查,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初步审阅企业相关管理制度、文件记录,广泛收集以往审计结果及与审计目的相关的各项资料,在认真分析梳理的基础上,将调查结果落实到审计实施方案中,从而突破经验审计的固定模式,向科学审计的方式转变。
2.2.2 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方案对现场审计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审计实施方案要以详尽的审前调查为基础,并充分体现审前调查结果,确保实施方案重点突出、方法得当。审计实施方案应经过审计组充分研究讨论,并随着审计过程的进展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2.2.3 审前培训
审前培训是审计组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明确方向、部署行动方案的重要过程。一方面,特定审计项目的目标不同,审计依据千差万别,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政策水平也不尽相同,需要通过审前培训的方式让每个审计组成员掌握与本审计项目相关的国家法律规章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他们开展现场审计时就能熟练应用;另一方面,对审计事项进行分工,让每个审计组成员明确自己的具体任务,现场审计时直接针对具体审计事项开展检查。
3 跑好“最后一公里”实现审计成果的最大化
内部审计项目要跑好“最后一公里”,一是要抓好审计报告的“最后一公里”,把控好审计产品的质量;二是要抓好审计处理的“最后一公里”,依法依规处理处罚到位,强化审计问责,优化审计成果应用;三是要抓好审计项目评审的“最后一公里”,总结审计项目的经验教训,形成闭环管理,以利于审计质量的持续提升。
3.1 把控审计报告的质量
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是审计项目的最终产品,其质量综合反映了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审计报告应将审计底稿反映的重要问题进行恰当描述,要针对体制机制问题“点穴”,针对违规违纪问题“点名”,聚集问题准确定性,并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
3.2 抓好审计处理与整改工作
落实审计问题的处理与整改是审计成果的优化和升华。审计处理要对违规违纪问题进行问责追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处罚,充分体现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审计整改要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及时沟通,促进其及时整改问题,遏止问题的再次发生,实现审计的增值和促效的作用;还可以与相关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沟通,从某一个问题放大到同类问题,进而完善管理制度,实现“举一反三”,提升审计的功效。
3.3 抓好审计项目评审工作
项目评审是评价计划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实现闭环管理、提高审计质量的过程。审计部门制定科学完善的审计项目考核办法和质量评审体系,对审计项目进行评审,对审计人员进行考核,总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行动措施加以改进提高,推动以后审计项目的顺利开展,实现审计质量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