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会群 卢善立
(1平顶山煤业(集团)朝川矿医院 河南 汝州 467500;
2汝州市骨伤科医院眼科 河南 汝州 467500)
观察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郭会群1卢善立2
(1平顶山煤业(集团)朝川矿医院河南汝州467500;
2汝州市骨伤科医院眼科河南汝州467500)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眼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小梁切除术,研究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探讨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其眼压和视力的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同术式;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原因是小梁网受到周边虹膜的阻塞,导致房水的外流不畅,进而使眼压升高。闭角型青光眼通常伴随白内障,特别是晶状体衰老的闭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因非常复杂,具有很大的治疗争议[1]。本文主要比较不同术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并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眼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3例(46眼),全部患者都是首发病例,没有眼部外伤史及内眼手术史,不伴有虹膜后粘连及萎缩。患者入院后联合用药以控制眼压,待炎症反应消退后,根据只用缩瞳剂时眼压情况、前房角情况、白内障混浊程度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眼压控制<=30mmHg、前房角粘连<=2/4或>2/4圆周、晶状体混浊程度轻者21例(22眼),男女比例为9:12;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61.41±5.32)岁;最佳矫正视力在0.1 以下的患者10眼,0.1~0.3的患者12眼;平均眼压为(26.45±4.72)mmHg;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眼压控制<=30mmHg、前房角粘连<=2/4圆周、晶状体混浊程度重者22例(24眼),男女比例为10:12;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2.59±5.27)岁;最佳矫正视力在0.1以下的患者13眼,0.1~0.3的患者11眼;平均眼压为(25.46±4.39)mmHg;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的手术均采取球周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从10点钟至2点钟的方向取穹窿部作结膜瓣,从12点钟的方向取角膜缘作巩膜瓣,对部分小梁和虹膜进行剪除,注射林格液以对前房进行加深,然后用10-0尼龙线对巩膜瓣和结膜瓣进行间断缝合。研究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前先进行散瞳,在眼球上方开5.5mm反眉形的巩膜隧道切口,从9点钟方向的透明角膜处开1mm的辅助切口,按环形撕囊、水分离、劈核、注吸并清除皮质的步骤连续进行手术,并在囊袋中植入PMMA后房型的人工晶状体。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降眼压药物联合应用,静滴250mL的甘露醇,浓度为20%,持续静滴3d,并服用醋甲唑胺,每天服用2次,每次25mg,联合使用缩瞳剂,以稳定眼压,消除前房的炎症。研究组术前1天停用缩瞳剂,术前30分钟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手术完成后,在缝合后的球结膜下进行硫酸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注射,剂量为0.3ml,并于局部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4 次,连续滴30d。
1.3 疗效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眼压和视力,并从治愈、好转和无效对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评定。其中,不用继续采用降眼压类药物,且眼压控制在6~21mmHg为治愈;继续采用2种以下的降眼压类药物,且眼压持续低于21 mmHg为好转;继续联合采用多种降眼压类药物,但眼压仍然得不到控制,患者完全无法感受到光,或需要再次进行手术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眼压和视力的变化情况
治疗后,研究组的眼压和视力的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眼压和视力的变化情况±s)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在眼科疾病中,青光眼、白内障都非常常见,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在我国,闭角型青光眼是青光眼的常见类型之一,其中35%是由晶状体的厚度增加而导致的前房变浅,65%则是由晶状体的前移造成。青光眼患者如果长期使用降眼压类药物,会加快白内障形成,而白内障的膨胀期和过熟期也使青光眼继发[2]。随着患者年龄的逐渐增长,其房角会越来越窄,前房越来越浅,晶状体越来越厚,如果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因此如果是晶状体导致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对晶状体进行摘除,进而解除瞳孔的阻滞,开放房角,加深前房并降低眼压。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采取巩膜隧道切口的方式,术后能够增宽房角并减少房角粘连,术后的降眼压效果也较好。但如果遇到房角出现广泛粘连,仍然需要与眼外引流术联合[3]。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其眼压和视力的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玉元.不同术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4):52
[2]肖鸿.2种不同术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观察[J]医学信息2014,27(3):456
[3]廖文江,刘贤升,闫亚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不同术式治疗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38
【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5)15-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