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新,靳玲
(空军预警学院 人文社科部,湖北 武汉 430019)
● 空军预警学院学生军训专栏
大学新生军训中的集体凝聚力研究
李国新,靳玲
(空军预警学院 人文社科部,湖北 武汉 430019)
大学新生军训,是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新生集体心理形成需要经过从无意识到开始联系,再到形成目标,最后是集体舆论氛围的营造这几个阶段,其心理特征主要有以集体活动为中心的凝结性显现、心理互动的平等性明显、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服从性意识树立、以地缘情感为纽带的非正式交往频繁,他们的应对方式一般是从适应到沟通到认同。增强新生集体凝聚力要确保集体成员信念、目标和态度的一致性,要搞好集体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善用外部压力推动,不断跟踪问效,为新生的成长进步注入强大的正能量。
新生;军训;集体凝聚力;内驱力
集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其成员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有集体的领导人、有共同的心理特征的人们的结合体。集体凝聚力又称内聚力,是“使成员保持在群体的合力”。新生集体凝聚力是大学这个特殊集体对所有新生的吸引力、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与协同性的综合体现。新生集体凝聚力愈强,就愈能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顺利地实现集体目标[1]。新生军训期间的集体心理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在军训中,凝聚力强的新生集体,使新生意识到自己作为集体的一员并在其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增强认同感和自信心。集体成员经常与他人保持密切交往,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使得彼此互相认可、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求同存异。当新生表现出符合集体规范,符合集体期待的行为时,集体就会给予赞许与鼓励,进一步强化了积极行为,从而使个人信心更足,决心更大,潜力得以最大的发挥,内部团结凝聚力是群体存在的必要条件,并且为以后的成长进步打下重要基础。正如法国学者古斯塔夫·勒庞对群体心理描述的一样:“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不管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或智力相同还是不同,他们变成了一个群体这个事实,都会使他们获得一种集体心理,这使他们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变得与他们单独一人时的感情、思想和行为颇为不同。若不是形成了一个群体,有些闪念或感情在个人身上根本就不会产生,或不可能变成行动[2]”。我们在军训调研中发现,大学新生军训中集体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1.1 以集体活动为中心的凝结性开始显现
只要进入大学加入了军训,无不打下“集体”的烙印。新生从起床、早操、操课、训练,到熄灯就寝,无时无刻不处在集体之中。因此,以集体活动为中心,成为新生军训群体的主要特点。人与人之间物理位置越接近,越容易自然发生人际交往关系。相互交往的次数越多、频率越高,越容易形成共同的经验、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感受,越容易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新生的军训以集体为中心,按照军队模式机制进行管理,使得他们对集体的依赖感较强。
1.2 心理互动的平等性十分明显
无论是来自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无论是来自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优秀,还是普通,只要进了同一所学校,大家就处在一个起跑线上。只要你努力,就有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这有利于新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正是这样的平等性,使新生在军训时学会彼此尊重、关爱,珍惜友情,珍惜同学关系,这对于形成团结的氛围有着重要的意义。
1.3 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服从性意识树立起来
进入大学后军训是新生的第一课,既有日常管理养成,又有队列训练,有的还加上了实弹射击科目,特别是有严格的军训作息时间表,从早晨6点到晚上10点就寝,大部分时间都在集体生活中,需要完成内务卫生、队列训练、射击训练、日常管理、拉歌练歌等任务,接受教官指挥等等。这些就要求新生较多地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时间”,按时参加各类活动,并接受评价,做到令行禁止,都对新生服从命令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4 以地缘情感为纽带的非正式交往十分频繁
军训时也是以地缘情感为纽带的非正式交往十分频繁的时期。同乡、师兄师姐、高中同学等都是新生非正式交往群体的主要类型。由于同乡之间有着共同的地方语言,有着比较一致的风俗习惯,有相同的故乡情感,所以沟通起来更加容易。有些表现优异、有影响力的同乡对新生的影响就更大。正常的同乡交往无可非议,也值得提倡。但也极易产生狭隘的老乡观念,形成“小圈子”,对新生的成长不利。一旦发生问题,应该及时加以解决。
在军训中从组建新生群体到集体凝聚力形成,促进每个新生在心理上都会以适应、沟通、认同等策略来提高集体的凝聚力。
2.1 加强适应
适应,就是个体的行为符合人们的需要、集体准则的过程。在新生集体形成过程中,单个新生的适应包括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适应、同学之间或其他人群人际关系的适应以及对学校规定与要求的适应。很多新生在入学后的1~2周有着明显的不适应,主要原因是学校条件、训练管理以及人际交往缺乏而导致。但不管如何,只要不退缩他们就需要对现有的大学生活表现出适应,并加快其进度。而军训能够有效促进适应新的集体。
2.2 促进沟通
军训中更需要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有三大要素:有着明确的目标,达成共同的协议,交流信息、思想和情感。每个新生在适应的同时,也在建立自己的信息沟通网络。学生之间的平行沟通,学生与辅导员老师的纵向沟通以及正式渠道的信息沟通和非正式沟通都互相影响,错综复杂,对新生集体观念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3 认同是根本目的
军训集体成员要在认知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个体在凝聚力强的集体中经常与他人保持联系,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使人们互相认可、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求同存异,努力保持个体与集体心理相一致。如果集体凝聚力强,人际关系密切,个体的各种需要能得到满足,人们就自觉、主动地与集体发生认同。凝聚力强时,新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并产生积极维护荣誉的心理倾向。同时在这个凝聚力强的群体中,一般都能很好地处理内部矛盾,正确的意见能得到大多数新生的支持。当个人的需要和利益与集体利益和需要不一致时,会以团结精神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而不会强化矛盾和内耗。当执行任务中面临危险和困难时,会表现出紧密团结的毅力,维护集体荣誉。这些对于新生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军训是大学生活的开始,新生集体形成了初步的凝聚力,但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要让他们对集体始终有期待,有追求,还需要不断强化和深化。
3.1 确保集体成员目标、信念和态度的一致性
成员对集体目标的赞同与否直接影响凝聚力。个人赞同群体目标,才会对群体发生认同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如果集体确认的目标既有价值,又有个人意义,实现后既提高了集体的威望,又满足多数成员的愿望和需要,那么这个集体的凝聚力就会加强。
3.2 形成集体成员的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是指集体成员与成员、成员和集体、领导和群众、领导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若是不相容,则表现为相互排斥,相互猜疑,相互攻击,相互歧视[3]。心理相容是团结的心理基础,也是实现集体目标的重要保证。一个集体内,每一个成员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完成的工作任务不同,因而,需要不同智力水平和不同智力结构的人共同协作,取长补短,才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集体成员在智力、性格、气质、性别和年龄等方面如能互补,则往往会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3.3 善用外部压力推动
在军训中要善于借用外部压力使集体成员能充分意识到集体的生存价值,从而增强集体成员的凝结性。一个民族在外来侵略势力面前,会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共同抗击入侵。一个群体在面对强大对手的激烈竞争时,就会抱团。在外部压力的推动下,集体成员之间在认识上更容易达成一致,彼此更能产生情感共鸣,在意志行动上更能达成一致。新生军训期间的外部压力主要是队列训练、射击、会操等。实现从不会到会、不熟练到熟练、不愿意到积极主动的转变,就是有不断的外部压力推动而改变。当新生认识到这些,他们就会积极配合与支持,心甘情愿地去完成这些任务。
3.4 不断跟踪问效
军训结束后,学生开始进入正常的大学学习、生活状态。这对新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的精力慢慢转移到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的学习中。这就需要我们对新生的身体、心理状况持续予以关注和了解,对他们后面的集体凝聚力产生的作用和变化进行研究与分析,为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1] 叶滢.高校大学生班级内聚力的培养[J].才智,2015(26):112.
[2]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3] 总政宣传部组编.军人心理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
[4] 白振汉,陈耀德.现代管理心理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7.
[5] 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侯玉波,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Collective Cohesion in College Students′ Military Training
LI Guo-xin,JIN Ling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Air Force Early Warning Academy, Wuhan 430019,China)
College Freshmen′s military training is the requirement of national military service law, and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qualified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new collective psychological formation takes from unconsciousness to begin to form the final contact is the phases of creating collective atmosphere of public opinion,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mainly in collective activities as the center of the equality of condensation appear, psychological interaction is obvious, all actions to command obedience consciousness, to establish the geopolitical link of emotion the informal exchanges, their coping styles are generally from adaptation to communication to identity. Strengthen the new collective cohesion to ensure consistency of members of the collective beliefs, goals and attitudes, to improve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members of the collective psychology, make good use of external pressure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tracking performance, into a powerful positive energy for new growth.
freshman; Military training; collective cohesion ;inner drive force
2016-09-30
李国新(1968—),男,湖北孝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军事心理学。
G
A
1671-1300(2016)04-0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