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为根,林建棣
(特种作战学院 军事体育理论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00)
● 军体理论与应用
对“军事体育”概念的再探析
黄为根,林建棣
(特种作战学院 军事体育理论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00)
对军事体育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并对军事体育相关的几个概念进行辨析,阐明军事体育与军事教育、军事训练的关系,并阐述军事体育概念的发展。
军事体育;概念;再认识
1.1 军事体育术语体系的确定原则
军事体育的基本概念不是一个术语问题,它是由一些术语组成的一个术语体系,体系中各个不同层次的术语有着内在的联系。一般在确定术语时要考虑三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即用词要准确,力求符合逻辑学和语言学的要求;二是传统习惯,即能够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易于被理解和使用;三是与国际用语相一致。
经过长期的军事体育实践,有关军事体育的术语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因业内学者对军事体育基本概念的理解略有不同,在军事体育的外延上有一定分歧,因此有必要将军事体育的术语体系予以梳理。
1.2 具代表性的军事体育概念分析
有关军事体育的基本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刘德佩(1999,2013)认为,军事体育是为了国家安全和战争准备,全面提高武装力量的战斗力,而采取的一系列与作战技能紧密相关的以身体训练手段为主要内容的特殊体育形式[1,2]。这一概念明确军事体育是一种特殊体育形式,并指出军事体育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战斗力。这一概念的表述满足确定术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接受度较高,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事实上,传统认知和现实实践中军事体育的训练手段很大一部分是基础体能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的训练,虽然并不涉及与作战技能的结合,但因军人训练时着装、规制等异于一般的体育训练,遂统称之为军事体育训练。军事体育训练与一般体育锻炼的根本区分在于其目的不同,军事体育训练的目的是提高作战主体战斗力,为军事斗争准备服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为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身体训练手段及形式,都可以称之为军事体育。军事体育不仅包括着眼于作战需求的部队体育训练,同时还包括院校军事体育教学、军事竞技体育、基层文化体育等内容,这是广义的军事体育概念。
林建棣(1998)将军事体育定义为:军队中以增强军人体质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的的身体练习手段和方法的总称[3]。此定义将军事体育阐述为各类身体练习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概括出了军事体育的本质属性。同时,指出了军事体育与一般体育的重要区别,即军事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军人体质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部队战斗力。概念清晰表达了军事体育的内涵,但“增强军人体质体能和身心素质”的表述存在一定概念交叉,体育学的概念体系中体质是体能的上位概念,体质的外延包含体格、体能、机能、适应能力和精神状态[4]。身心素质与体能两个概念在外延上也有交叉,因为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身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等)、身体素质(力量、灵敏、耐力、速度、柔韧等)和运动能力[5]。因此,若将该概念调整为:以增强军人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的的身体练习手段和方法的总称,就更加简洁准确。
林建棣、包瀛春(2012)将军事体育的概念表述为:军事体育是以增强体质、提高战斗力为目的的身体训练[6]。这一概念简明阐述了军事体育的本质内涵,将军事体育回归身体训练这一根本属性。军事体育研究的范畴将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的身体素质训练,更将其延展至与军事技能、军事任务结合的军人身体动作、行为及活动等的研究。同时,这一概念突出了军事体育与一般体育的根本区别,即军事体育不仅增强体质,而且是以提高战斗力为目的。这就将军事体育与军队、军人与军事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一般体育的界限分割就十分清晰。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差异,以至对同一事物采用不同的概念,或者对同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造成概念运用上的混乱。与军事体育概念相近的主要有军队体育、部队体育等。因此,有必要将这些概念做简单的区分与比较,以免混淆其中关系及意义。
2.1 与军事训练、军事教育的关系
军事体育不仅归属于体育学科,更是军事学科大家庭的其中一员。军事体育的概念与邻近概念军事训练、军事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历史起源看,军事体育与军事教育、军事训练同宗同源,血脉与共,都是伴随战争的出现而出现,又伴随战争的发展而发展的。
我国军事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原始公社时期人类为谋求自身发展而同野兽进行的“战争”,军事教育活动就是从传授围猎知识中脱胎而来的[7]。1987年,由总参军训部印发试用的《军事教育学》认为,军事教育是按照战争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现役和预备役军人、军人集体传授军事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和战斗作风,提高其作战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定义涵盖了军事训练,或者说军事训练涵盖了军事教育。在军事活动历史中,军事教育活动和军事训练活动经常交织在一起,有时甚至混为一谈。但细心考证一下,军事教育与军事训练,既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军事训练主要包括以提高个体军事素质为根本目的的军队院校教育、以提高常备军整体作战能力为根本目的的部队训练、以提高后备力量军事素质为根本目的的预备役训练[8]。军事体育是对军人身体的教育训练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军事训练与军事教育是军事体育的上位概念,军事体育包含于军事训练与军事教育之中。军事体育是军事训练与军事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组成部分。无论是军队院校教育,抑或是部队军事训练,或是预备役训练,皆涉及军事体育教育与军事体育训练。军事体育在军事教育与军事训练的语境下能够更加切合其自身的发展需要,摆脱“体育”固有的学科思维,更紧密地贴近部队需要,融入军事教育训练当中。
2.2 部队体育与军事体育的关系
部队体育训练的提法时常可见。这里关系到两个词的区别,即军队与部队。从语义上讲,军队与部队的内涵是一致的。基于传统习惯而言,部队体育训练特指部队基层(师、旅、团以下单位)的军事体育训练,主要以体能训练为主,也包括基层文化体育活动等。实际上,军事体育训练不仅包括部队体育训练(或称部队体能训练),还包括院校体育训练等。从用语习惯上看,区分部队和院校,能够清晰地界定施训对象与实施范围,容易被广大官兵理解和接受。
3.1 近10多年来军事体育概念使用频率低
自2000年以来,“体能”一词在部队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军事体育”一词的使用频率则不断走低。通过对2003—2015年《中国军事期刊论文总库》的检索,篇名含“体能”一词的文献数804篇,其中篇名含“军事体能”的计101篇、含“军事体能训练”的计74篇、含“部队体能训练”的计34篇、含“军人体能训练”的计23篇;篇名含“军事体育”一词的文献数283篇,其中篇名含“军事体育教学”的计63篇、含“军事体育训练”的计45篇。可以看出,近13年来军事期刊中有关“体能训练”的文献数2.84倍于“军事体育”。对这些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体能”常与“训练”组词,主要使用军事体能训练、军人体能训练和部队体能训练等提法;“军事体育”则常与“教学”“ 教育”及“训练”结合,文献研究集中在院校军事体育教学领域,通常使用军事体育训练、军事体育教学、军事体育课等提法。
调查结果显示,88.9%的部队官兵不知道什么是“军事体育”。“军事体育”一词在部队的使用频率明显弱于“体能训练”。部分年轻官兵甚至将军事体育与军队竞技体育等同,与解放军八一体育工作大队(简称“八一体工队”)相提并论,认为军事体育就是拿金牌、捍卫军旗荣誉的精英体育。可见,军事体育概念在部队已经异化,部队官兵对概念认知的模糊化和片面化一定程度上影响军事体育训练在军事训练中的功能定位。
3.2 近20年来部队广泛使用体能训练概念
20世纪90年代末,体能(physical fitness)训练的概念席卷全球,世界体育界刮起体能之风,体能训练也在我军迅速落地生根,安营扎寨。客观地说,倘若抛开军事体育的历史传统,撇开军事体育的独特情感,忽略“军事体能”构词的合理性等诸多因素,军事体育训练与体能训练的实际内涵似乎是交叉甚至是重叠的。军人体能训练的主体内容没有脱离传统的军事体育训练,在这个意义上说,体能训练概念的兴起,不过是与军事体育训练之间完成了一次形式上的概念转换。
2006年全军颁布实施《军人体能标准》,代替了1994年颁布的《军人体育锻炼标准》,全军进入以《军人体能标准》为蓝本的体能训练时期。近20年来,部队越来越少提到军事体育训练或军体训练,“搞体能”成了部队官兵的常见用语。曾经在革命战争年代,经过战火锤炼出来的一些军事体育项目,如通过障碍、武装泅渡、格斗、刺杀、武装越野等依然是军事体育训练的主流项目,但如今这些实用军事技能项目也被统称为“体能训练”,形成近20多年来以体能训练为主导的军体训练形态。
3.3 新时期军事体育训练概念的回归
军事体育与体能训练有很多联系,但也有很大区别。前有所述,军事体育是身体活动的总和。学界对“体能”有明确定义,简单说体能即身体的能力。显然,军事体育与体能并非一个范畴上的概念,因此将军事体育训练与军人体能训练划等号是不合适的。另外,有关军事体能训练与军人体能训练的表述问题也有很多讨论,单从词组构成方式看,“军事”与“体能”并列组合并不准确。“体能”是身体能力之谓,其主语应是人而非物,更为准确的提法应该是军人体能训练。学界对于概念的释义及探讨是有意义的,但从现实来讲,部队官兵并不太关心这些概念的变化,他们更注重身体训练的质量效益。对于从事军事体育训练的官兵而言,内容是主要的,概念是次要的。但从理论研究上说,概念是学术研究的起点,概念也是学科专业建构的基石,因此有必要厘清其中关系。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概念也并非一成不变,概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应挣脱传统学术思维,赋予军事体育训练或军人体能训练以新的时代印记。
2014年12月四总部颁布了《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年)》,2015年2月总参谋部颁布《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试训纲目)》,军事体育概念重新回归。但这并不意味着体能训练的终结,军人体能训练仍然是军事体育训练的核心内容,不过军事体育训练的内涵将更加准确,外延更加丰富。军事体育概念的回归本质上是对军人身体教育的回归,是对军人在战场、工作及生活中身体动作、行为以及心理活动的回归。同时,军事体育概念的回归使军事体育的内容结构更加清晰,进而对军事体育的体系化发展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军事体育的发展不仅要注重部队体育训练的发展,也要注重院校体育教育及基层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还要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科学健康的军事体育竞技运动机制,形成部队与院校联动,实现体能训练、体育教育、群众健身以及竞技运动的协调发展。
[1] 刘德佩.军事体育的由来与军事体育的概念[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19(3):1—4.
[2] 刘德佩.论军事体育的概念及其特征[J].军事体育学报,2013,32(3):36.
[3] 林建棣.军事体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23.
[4]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141.
[5]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141—143.
[6] 林建棣,包瀛春.军事体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6.
[7] 朱如珂.军事教育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1.
[8] 吴铨叙.军事训练学[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7.
Restudy on Concept of Military Sports
HUANG Wei-gen, LIN Jian-di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Military Sport Theory, Special Operations Academy, Guangzhou 510500,China)
Analyzed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notions of military physical fitness, and discussed about relevant concepts of military physical fitness. Then it expounded the concept of military physical fitness relation to military training and military education. Finally it showed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concept of military physical fitness.
military physical fitness;concept;restudy
全军军事学研究生资助课题(2012JY002-206);特种作战学院2015年中青年课题(YJZQYB-2015006)
2016-02-01
黄为根(1977—),男,福建闽清人,讲师。研究方向:军事体育理论。
G80
A
1671-1300(2016)04-0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