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潘雨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战斗精神在军事训练中的培育路径探析
张辉,潘雨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战斗精神是一支部队保持战斗力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构建军事训练中战斗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是新时期我军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和实现强军目标所提出的一项根本性要求。军事训练中战斗精神的培育首先要能够准确理解战斗精神的科学内涵,找准影响战斗精神培育机制建立的原因,加强战斗精神培育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以创新思维探索强化战斗精神培育的现实途径,为实现强军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战斗精神;军事训练;培育;路径
战斗精神是军人在军事斗争和执行各项任务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包括战斗欲望、战斗热情、战斗作风、战斗意志、道德情操、胜利信仰、组织纪律性等方面,是军人素质的综合反映[1]。正如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指出,军人在训练中“经常经受极度的劳累和困苦,只有在劳累和困苦中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力量,精神的幼芽才能生长”,战斗精神主要来源于军事训练。习主席在视察驻福建部队官兵时强调,要提高实战化水平,必须坚持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大力培育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然而,军事训练中的战斗精神培育机制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系统性工程。需要在深刻理解内涵、正视挑战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战斗精神培养机制的建立和保持,为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锻造精神利剑。
1.1 深刻理解战斗精神培育的科学内涵
习主席在视察海军驻三亚部队时强调,“抓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把培育战斗精神、培养战斗作风突出出来,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探索形成战斗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2]。战斗精神是一个复合体,构成战斗精神的各种要素具有不同层次、处于不同地位、发挥不同的作用[3]。战斗精神主要包含三层含义,其一,基于军人主体性和自主武装意识的制胜信念。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坚定的政治信念是战斗精神的方向和灵魂,军人在战场上基于对自身主体性和武装意识的自觉认知,能够极大从内心深处激发军人战斗精神。我军的战斗精神最终取决于党的绝对领导和党的创新理论给官兵带来的理想信念上的“钙”。其二,建在平时战备和战时考验基础上的顽强的战斗作风。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军人首先要有强烈的战备观念,居安思危、时刻不忘战争、时刻准备战争,在战备观念的指引下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军事训练。在战时,战斗精神总是通过战斗作风显示其存在,在生死关头和严峻的考验面前士兵能够保持极限行动能力,指挥员保持决断的勇气。毛泽东曾说过,“勇敢,不怕死,是军人最基本的素质。”敢于冒险、敢于牺牲的勇气,“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意志和大局为重、体系制胜的协作精神都是战时战斗精神的集中体现。其三,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我军拥有自己特殊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实现强军梦、中国梦的历史重任。一支为价值观而战的军队是真正令人生畏的军队,官兵一旦形成价值观层面的认同,就会产生难以估量的精神动力和战斗意志。我军官兵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的大忠大爱和献身使命的历史担当精神是战斗精神在宏观层面的重要体现。
1.2 深入剖析战斗精神的生成机理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样,战斗精神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和发展的,需要平时的点滴培养作为积累,以高强度对抗为载体,在一定的政治信仰、价值立场和战争义利观基础上所激发出来的精神力量。根据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样,战斗精神的生成过程也是一个平时磨砺养成、临阵快速激发、战斗中衰减和提振的动态的连续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平时训练和战时激发两个方面。在平时培养阶段,它需要教育训练、实践磨砺、利益激励、纪律养成、文化熏陶等途径催生、锤炼和涵养。在激发阶段,它需要战前通过教育动员、宣传鼓动等刺激手段激发,需要战中通过精神防护、心理调控等维护手段把受挫衰减的战斗精神恢复、提振起来,努力维持在较高水平[4]。
1.3 深究战斗精神的多种影响因素
战斗精神培育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政治因素决定军人对战争的态度。完善的国家制度、先进的军事理念、广泛的民众支持都能够激励官兵英勇战斗、不怕牺牲,达到坚定军人政治信念,增强荣誉意识的效果。其次,经济因素对战斗精神有重要影响。战前可观的利益驱动让官兵明确打仗的预期目标,能够有效地激发战斗精神。战中充分的后勤保障对战斗精神的持久力同样有重要作用。再次,文化因素在无形中对战斗精神起到熏陶作用。弘扬尚武的文化传统,加强战地文化生活保障,能促进战斗精神的长盛不衰。最后,军人自身因素对战斗精神具有根本性影响。哲学上认为内因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军人思想观念、训练程度、心理素质对战斗精神的作用不容忽视。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着力抓好战斗精神培育工作”,“牢固树立战斗力这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然而,随着战争实践和军事变革的发展,我军军事训练中战斗精神培育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2.1 从实践层面看,军事训练实战化程度较低制约战斗精神的产生和发展
战斗精神从根本上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战争实践是战斗精神的源头和最终检验标准。我军已经近三十年没有经历过实战的洗礼,从将军到士兵普遍缺少刀光剑影、战火纷飞的实战考验,紧张备战的意识和战场经验严重不足。知识学历水平与实战指挥能力没有有效衔接好,普遍倒挂的趋势明显。没有战场这个大熔炉的洗礼和锤炼,战斗精神培育显得尤为苍白空洞。缺乏实战血液的军事训练从两方面对战斗精神产生制约作用,其一,缺少“能打仗”的目标牵引,克服流行的“当和平兵、做和平官”的思想无法真正消除,导致战备懈怠,抽象空洞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大行其道。其二,没有“打胜仗”的求胜欲望,带兵训练过程中骄娇二气盛行,执行任务时畏难、畏险情绪严重,实战中战斗精神不能有效激发,战斗力水平无法得到真正提高。凡此种种,都要求军事训练向实战化无限靠拢,补上战场和实战这一强军必修课,让战斗精神从军事训练中来,到战争实践中去,有效完成平战转化,促进战争实践的发展。
2.2 从心理层面看,官兵普遍信仰弱化导致战斗精神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
市场经济造成的利益分化及等价交换原则和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个人主义,对官兵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死观产生很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以往单纯靠情况刺激和教育灌输“国仇家恨”培育战斗精神的模式已经过时。加上当今社会多元文化价值的影响,部分官兵的信仰弱化甚至缺失冲击着战斗精神的培育。官兵的信仰主要包括政治信仰、道德信仰和职业信仰。以对军队和军人的政治归属、政治使命和政治价值的认识偏差为代表的政治信仰的弱化,会动摇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模糊战争的性质和目的,削弱战斗精神。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缺失为代表的道德信仰的弱化,会降低官兵献身国防的精神和军事训练的热情,淡化当代革命军人献身使命的意识,无法背负起强军兴军的历史担当。以尚武精神和血性不足为代表的职业信仰的弱化,不但影响平时练兵习武的热潮,而且在战时难以快速激发出战斗精神。必须让官兵对以军事训练培育战斗精神的方式形成理性自觉,进而形成一种对时代和历史的担当精神。
2.3 从环境层面看,现代战争形态的演变削弱传统军事训练中战斗精神培育的效果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用强大的战斗精神弥补了武器装备落后的不足。然而,随着时代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战争的形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超视距、大威力、精确化、智能化的新型作战方式,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贴身肉搏、刺刀见红的战争方式。这些高科技战场指挥和武器装备系统以“发现即摧毁”的作战方式对许多官兵产生了较大的心理震慑,“唯武器论”、“精神无用”思想甚嚣尘上,一定程度上融解了战斗力生成的根基。再者,我军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武器装备、联合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人才质量上的总体差距十分明显,加之我军已经久疏战阵,对战争的体验愈加模糊。这种鲜明对比也削弱了我军以劣势装备加上英勇的战斗精神打败优势装备敌人的信心,这种思想在短时期内很难消除。
除此之外,军事训练中战斗精神生成的国际因素也不容忽视。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家利益的拓展延伸,我国同现有国际格局产生利益碰撞和冲突不可完全避免。在这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部分官兵心中没有建立起“新国家安全观”,没有树立总体安全战略思想,使敌我界限模糊,备战意识减弱,在“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等根本性问题上产生迷茫,对军事训练中战斗精神的培养问题缺乏正确认识和积极实践。
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我军必须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发展,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主动,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因此,我们要以创新的思维来探索军事训练中战斗精神的培育途径,从四个方面入手,提前谋划和布局,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军发展的培育战斗精神的创新途径。
3.1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方法
军事训练本身具有特殊的思想教育功能,把军事训练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战斗精神培育的一剂良方。针对90后参军入伍官兵明显的功利性特征,必须要采用多种途径,深入扎实地抓好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解决官兵头脑中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一名军人,我的职业是打仗。”让官兵认识到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的根本职能,军人谋打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让军人的职业精神在心中扎根。战斗精神的首要体现是政治精神,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平时还是战时,都是政治工作服务保证战斗力、提升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在内容上要系统、理论上要整合,而且要紧贴部队实际,紧贴强军目标的实现上,教育之后要有反馈机制、考评机制、跟踪监督机制,从体系化的机制设立和运行来推动战斗精神的生成和发扬。
3.2 从难从严从实战化训练摔打部队
《邓子·无勇篇》有云:“兵不闲习,不可以当敌”。刘伯承元帅也讲过:“不搞好教育训练,部队就像乌合之众,就不能胜利”。可见,战争实践和军事训练是磨炼提高官兵战斗力的大课堂和大熔炉,是战斗精神培育的基本途径。没有平时的扎实训练,顽强的战斗精神很难在战场上发挥出来。加强军事训练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首先要确立科学的训练理念,坚决杜绝训练演习中的形式主义;然后是制定务实的军事训练大纲,特别注重完善战斗精神训练的内容和指标,在练就官兵高超的技战术水平和过硬的体魄的基础上,提高部队抗疲劳抗打击的耐力训练和心理承受能力训练;同时要系统总结梳理部队探索战斗精神训练的经验,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最后,在各种险情、僵局、逆境中激发官兵的作战潜能和战斗意志,注重在战备演习、抢险救灾、维和护航等重大任务中全面摔打部队[5]。近年来,我军不断加大实战化军事训练的强度和海外执行维和行动的力度,如有计划地安排各集团军在朱日和基地的实兵对抗演习,以及向南苏丹派驻成建制的步兵营执行维和任务,这都是战斗精神培育的实践源泉。
3.3 强化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典范机制
毛泽东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战斗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至关重要。习主席强调指出,军队好干部的标准,就是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其中的“敢于担当”既有担当起强军目标的宏观内容,也有军事训练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的微观含义。领导干部践行“敢于担当”,就要注重军事训练中和官兵的互动,发挥榜样的力量,平时看得出、用时站得出、关键时豁得出。在对完成重点科目和关键任务的训练中,面对重重考验,领导干部如能够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冲锋在前,对于凝聚军心士气,培养战斗精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战斗精神的培育,要从模范带头抓起,从领导干部抓起,要积极发挥导向作用,将战斗精神训练效果作为好干部的必备条件,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引导领导干部把战斗精神培育作为基本职责和核心工作,让领导干部成为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统一的典范,成为官兵心中不倒的精神旗帜。
3.4 打造能够发挥熏陶作用的强军文化
打造具有我军特色、彰显时代精神、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是增强官兵血性战斗精神的文化力量。习主席提出的强军文化,既包括中华传统武德文化,也包含人民军队的红色文化。打造强军文化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注重挖掘传统军事文化和人民军队特有的革命精神中激励战斗精神的内容,让官兵既感受到传统武德中的忠勇品质和坚贞不屈的气节,又能从我军波澜壮阔的战史中体味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进而发挥出先进军事文化对战斗精神的涵养教化作用。其二,从传播载体上面看,既要有固定的军史馆、荣誉室、纪念圣地,又要有持续不断以军事文艺的形式开展战斗文化的传播教育活动,让战斗文化深入官兵内心。其三,着重发挥荣誉对军人战斗精神的激励作用,拿破仑曾说:“只要给我足够勋章,就可以征服全世界”。因此构建完善军人荣誉制度体系、设立烈士纪念日、组织抗战阅兵等都是增强对军事职业的价值认同的重要举措。在利用传统资源的基础上,培养部队平时争第一、战时敢亮剑的战斗精神,用荣誉强化闻战则喜、誓死打赢的尚武精神。
“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是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新一代革命军人提出的新要求,在军事训练中培育战斗精神与“四有”革命军人的要求在逻辑上是统一的。战斗精神能够丰富有灵魂的内在涵义,为有本事提供行为动力,是有血性的核心要义,同时是有品德的精神支撑;反过来,“四有”革命军人的要求从四个维度拓展了战斗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统一于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中。强军兴军的征程没有完成时,军事训练中战斗精神的培育同样没有完成时。我们要按照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和创新思维来协调推进军事训练中战斗精神培育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用创新驱动战略持续不断为我官兵注入精神动力,为打赢未来战争、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打牢思想基础。
[1] 刘振忠.聚焦战斗精神培育[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2):55—57.
[2] 曹智,陈万军.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人民日报[N].2013-04-12(1).
[3] 刘正斌,严满伟.论军人信仰与战斗精神培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4):85—87.
[4] 李祖发.信息化条件下战斗精神培育新论[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3(5):56—58.
[5] 潘雨.革命军人血性精神的涵蕴与激发[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73—78.
Cultivation Path of Fighting Spirit through Military Training
ZHANG Hui,PAN Yu
(PLA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Nanjing 210003,China)
Fighting spirit is the army′s essential spiritual pillar to keep strong fighting capability. To get our army better preparation for battles and build a strong army in the new era, it is a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to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cultivate fighting spirit in military training. Specifically, it′s a priority to understand the scientific implications of fighting spirit accurately, find out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building of cultivating mechanism, and enhance its pertinence. Based on this, it′s required to explore practical methods to intensify the cultivation of fighting spirit in innovative ways and provide inexhaustible motivation for the army.
fighting spirit; military training; cultivation; path
2016-05-16
张辉(1991—),男,湖南吉首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G804.8
A
1671-1300(2016)04-00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