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化”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之构思

2016-01-07 08:06高文俭董文涛
政工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革命军人工程化三化

高文俭 董文涛

以“三化”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之构思

高文俭董文涛

习主席提出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这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关乎部队未来发展的战略工程,必须找准培育工作的矛盾症结,着眼当前、放眼长远,采取体系化设计、工程化推进、个性化培养的措施办法,全面提高“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培养的质量效益。

体系化;工程化;个性化;“四有”革命军人

培养什么样的革命军人、怎样培养革命军人,始终是军队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紧迫时代课题。体系化设计、工程化推进、个性化培养是“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培育的现实所需、发展之要。为破解“三化”育“四有”的矛盾问题,我们到机关、部队以及院校进行深入调研,对“三化”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形成了对策性思考。

一、当前“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在培育理念和目标要求上缺乏体系化顶层设计。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军队育人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但有的单位只是把培养工作作为一项一般性的教育进行筹划,没有一个总体性、长远性的顶层设计;还没有形成“四有”培育的战略规划,没有体现出“四有”作为一个总体目标的育人标准和要求;培育中对“四有”目标缺乏具体化、精准化的规范要求,对不同军兵种、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官兵关于“四有”的目标缺乏设计,对培养工作不同阶段、不同节点该怎么抓、抓什么比较模糊,没有把官兵军旅人生作为完整链条搞好总体规划和阶段性设计;培育理念还囿于军队系统,没有以军民融合理念来拓展培育体系。

二是在过程管控和绩效考评上缺乏工程化标准手段。过程管控不符合工程化管理标准。培育中没有借鉴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的现代管理方法,跟进指导不够有力。协同协作不符合工程化管理理念。在资源挖掘上,工程化管理一个前提环节就是资源挖掘供应,我们有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于和平时期的宝贵红色资源、革命精神,但这种资源散布于全国各地,挖掘整理、资源共享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对应“四有”要求分门别类统摄资源更加滞后,亟需下大力气解决。有的单位在培育工作中习惯于各自为政,不善于统筹各方面力量和资源,不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不利于人才培养形成规模。绩效考评不符合工程化管理要求。思想认识是不能论斤称、拿尺子量的,教育效果同样如此。有的单位在“四有”育人上还习惯于看军政时间比、看教案、看笔记,而不是通过刚性的激励机制、奖惩机制、问责机制来看官兵精神面貌、战备训练、遂行任务的效果,评估程序和内容也不够规范科学,即便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也会跑偏走样、效果打折。

三是在尊重需求和因材施教上缺乏个性化分析应对。对官兵的个性发展规划不够。围绕“四有”目标,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群体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划,没有对官兵最关心的成才愿望进行设计,把“四有”标准目标定位在一道杠上,难以达成组织要求与个人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对官兵的个性化需求分析不够。针对官兵的政治需求、发展需求、文化需求、信息需求、情感需求等个性化需求分析不够细致,往往在自认为重要的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而对官兵希望解决的问题用力不够。对培育模式的个性化特色体现不够。教育者习惯于大课堂方式,干部战士、新兵老兵、义务兵士官大呼隆、一锅煮。培养内容缺乏针对性,有的不尊重官兵个性差异,而是以教育者自我为中心,不善于运用现代网络传媒等新手段开展个性化教育,上课时采取“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办法,如同“水过鸭背”无法渗透,不起作用。

二、以“三化”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几点对策

(一)坚持体系化设计,构建科学常态的育人格局

体系化设计,就是紧紧围绕“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这个目标指向,创新运用综合集成方法,挖掘教育资源,完善育人制度,拓宽培养渠道,坚持军民融合育人大思路,把实施培养的内容结构、目标标准、方式方法、制度保证、资源利用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涵盖培养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

一是规划拓展开放的培养时空体系。要注重在顶层规划设计时,建立合力机制,整合各种力量,形成大格局,建立健全军地协作有效机制,加强军地协调配合,努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军民融合的培养格局。将培养的时间触角延伸到青年入伍前,培养全民国防意识,保证兵员质量,打好官兵价值观的“底子”;将培养的空间拓展到全社会,充分发挥整体联动的系统功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吸纳社会文明进步成果,丰富培养内容形式,形成军地工作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培养工作格局。

二是规划细化集成的工作路径体系。“一具体就深入,一深入就见效”,“四有”革命军人培养工作要抓出成效,就要注重具体深入,不能大而化之、一锅煮。要针对不同类型部队、不同层次官兵、不同服役阶段、不同的践行要求,将“四有”12个字的目标要求掰开理清、揉碎对准、捋顺明晰,使培养路径细化量化具体化,把不同官兵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构建成一个培养目标体系,把培育这些素质所要开展的各种教育训练整合成一个内容体系,把实施培养采用的方式和渠道整合成一个方法体系;进而再综合集成为路径体系,分解到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使各种力量、要素优势互补、协调运行,生成和发挥最大的整体效能。

三是规划健全严格的制度支撑体系。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注重发挥制度机制的调节、约束、强制和规范作用,用好现有的、摒弃过时的、总结时兴的,特别是要围绕“四有”目标加强研究,细化标准,拿出实在管用的措施办法,把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纳入法规制度体系,实现依据法规、步入常规、走向正规。把培养工作当作刚性要求,理论学习、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组织生活、实践磨砺、日常养成等环节、步骤要环环相扣,对什么阶段抓什么、抓到什么程度要有规范和标准。

(二)坚持工程化推进,形成具体清晰的工作路径

工程化推进,就是充分发挥“四有”在官兵成长过程中的评估、引领和聚合作用,遵循官兵成长成才特点规律,围绕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这个总目标,明确成长路线、规划实施路径、细化考评办法、加强质量监察,着眼精细化、规范化、系统化要求打造育人工程。

一是抓好铸魂固本工程。始终把铸牢军魂放在首位,把科学理论学深,掌握活的思想灵魂,从根本上增进对“四有”的认同和践行。把党史军史学透,清醒认识意识形态斗争特别是敌对势力加紧推行“政治转基因”战略的险恶用心,深扎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子。把报国根基夯实,持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导官兵以实际行动推进强军实践。

二是抓好文化激励工程。打造具有我军特色、彰显时代精神、支撑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强军志。要从兵之初、官之初抓起,搞好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教育,帮助官兵打好人生底色。要深入挖掘部队和驻地红色资源,形成展史有馆、读史有书、唱史有歌、教史有物、传史有魂的良好格局。要突出军味兵味和战斗气息,深入搞好形势政策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持续深化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凝结官兵敢打必胜的思想品格。要大力倡导强军的文艺作品,重视挖掘和宣传官兵身边的先进典型,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官兵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

三是抓好情感滋养工程。教育是有温度的。要把尊重官兵、相信官兵、依靠官兵、服务官兵、塑造官兵、成就官兵作为根本立场,带着满腔热情和深厚感情,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强化仪式感召功能,举行新兵入伍、入团入党、授衔授装、执行重大任务等仪式活动,强化对从军报国的情感认同。要深入开展心理服务,满足官兵心理需求、情感需求,使官兵始终保持健康心理和阳光心态。要切实加强人文关怀,营造官兵友爱、兵兵友爱的良好内部环境,把组织的温暖送到官兵心坎上,以心理情感的深厚积淀滋养“四有”培育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上层次、上台阶。

四是抓好实践磨砺工程。要充分发挥军事训练特有的教育功能,在复杂恶劣、近似实战的任务中,以作战能力评估的标准,激发官兵必胜的决心,锤炼勇打硬仗、敢打恶仗、善打大仗的战斗品格。要在执行重大军事任务中锤炼磨砺,使官兵在生与死、苦与乐的考验面前锻造“四有”素养。要在坚持依法从严管理中养成,引导官兵用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规范言行和道德操守,不断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提高部队管理的法治化、正规化水平。

(三)坚持个性化培养,探索具有时代性感召力的方法手段

所谓个性化培养,就是针对官兵不同的思想水平、行为方式、爱好特长、学历层次、接受程度、成长背景等特点,因人制宜、因情制宜、因事制宜,帮助官兵搞好成长成才规划,设计发展“路线图”“施工图”,使每名官兵都能最大限度挖掘潜力、最多机会施展才能、最大空间发展进步。

一是要体现时代特点,量身定制育人手段。要变想定式为需求式,不要先入为主确定育人目标和标准,而要经过深入体察摸排官兵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情趣爱好、能力特长、发展动机等,再对症下药、量体裁衣。要变大教育式为微教育式,将教育对象根据个性特点和知识层次分门别类,实行个别化辅导、小班型授课、小组讨论、模拟角色、互动学习、个别咨询、实践体验等。要变单线式为网络式,大胆运用互联网和军网组织开展教育活动。要变单向灌输式为角色互换式,充分挖掘深藏士兵中间的教育资源和潜能,因势利导,让基层士兵唱主角,成为教育的主体。

二是要建立评价机制,保证“四有”育人质量。摒弃僵化的评价体系,更新评价理念,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官兵,调动党委机关和基层官兵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客观公允的评价机制。建立检查评估机制,不定期对本单位个性化培育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解决矛盾问题;建立多样评价机制,把为生成提高战斗力储备人才作为根本标准,建立官兵自评、机关基层互评、领导点评、党委评价、绩效评价、友邻单位以及社会家庭评价等多重评价机制;建立激励引导机制,把个性化培育与“双争”评比和创先争优表彰挂钩;建立军地协作机制,加强与地方在育人上的理念互通、资源互享、做法互鉴、经验互效。

三是要着眼官兵个性化需求,建立个性化培养模型。按照“四有”目标要求,针对官兵个性化特点设计构建个性化培养模型和数据库。主要包括:个性化培育原则,即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个性化培育形式,即启发式、对比式、讨论式、体验式;个性化培育进程,即突出个性化的任务驱动、强调个性化的理论引导、推崇个性化的案例启迪、借助个性化的实践尝试、坚持个性化的互动联动;个性化培育评价,即正面性评价、发展性评价、鼓励性评价、理论性提升、技能性长进。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政研中心助理研究员】

E221

A

猜你喜欢
革命军人工程化三化
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
时速620千米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
新一代革命军人培养的哲学思考
深入学习理解习主席关于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有”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新形势下培育新一代“四有”军人的几点建议
游牧民族之特性对当代革命军人血性胆魄的启发
PLC软件工程化在高端工艺装备研制中的应用初探
PLC软件工程化的管理实践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