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制作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与实现

2016-01-06 20:30郭子儒陈坚志赖妙芳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郭子儒+陈坚志+赖妙芳

摘 要: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微视频制作实践教学基地为例,介绍了该基地的建设体系和运营效果,并对基地进一步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反思和总结。旨在为有这方面需求的兄弟院校的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实践教学;微视频制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吗: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1-0041-04

近年来,随着媒体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微视频、微课、微电影等在文化传播、教育、娱乐、自媒体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行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也是大幅度的提升。很多高校都顺应社会的需求开设相应的媒体制作课程和专业,旨在应对社会相关人才的需求。我校除了开设相应的专业和课程之外,针对于很多非媒体制作相关专业生提供了更大的教学舞台。

一、建设背景

我校学生拥有较高的外语背景和文化素养,有极高的艺术创意能力和制作热情,但大部分学生缺乏微视频制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相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微视频实践教学基地的建成,为学生提供学习微视频制作基本理论和具体实践的机会,通过培养学生微视频制作这一单一技术能力,加以配合学校的其他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符合就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增强我校学生在就业市场的就业竞争力。微视频制作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与实现,对于我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提升我校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就业能力以及完善学校的“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培养目标有着重大、积极的意义。

二、微视频制作教学实践基地运作体系

微视频制作教学实践基地设在音像技术实验室。该科室的职能是担负全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音视频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并提供各种会务技术服务。在微视频制作实践基地的构建与实现的运作过程中,团队坚持践行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科学原则,探索并实施“教、学、做”三合一的运作体系,并已取得一系列基地构建的重大进展。微视频制作教学实践基地运作体系如图1所示。

实践基地设备设施专业精良,配备全高清广播级摄像机、广播级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演播室,可模拟电视台等专业部门音视频的制作和软硬件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实战的训练场所。基地的每个学生都经过下面的培训流程,如图2所示。

1.基地开设课程为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集体创作提供平台

基地老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微视频基础与应用》、《视频拍摄与剪辑》、《摄影实践基础》等多门通选课,教学经验丰富。课程的内容主要以现代电视拍摄制作为基础,整合现有理论和实践的教学经验,形成模块化课程的课程结构,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形成适合于非传媒专业学生学习实践视频制作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报选修到相应的班级学习获得学分,也可以加入实践基地后到相应课程进行旁听。

由于实践课程的特殊性,加上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年级,因此不能像传统的理论课堂一样安排组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定期、分批组织学生在演播室、编辑室等相关场所进行初步的讲授及操作示范,并以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拍摄或编辑工作。通过两三次简单实践,老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定期、分批的方式参与到科室日常工作过程中,并在工作中给予相应的指导与解惑,针对以往学生常犯的错误及难点,着重在工作过程中反复强调,多次强化。随着学生参与工作次数的增加以及根据学生操作的熟悉程度、理解程度,从简单的单机拍摄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参与到多机位拍摄,再到新闻素材的拍摄,专题片的策划制作等相关项目工作。

2.在实际工作实践中体验理论知识的应用性

基地分为场务、录音、拍摄、编辑、包装、发布等六个模块,并在实际工作中将学生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基地学生按照课余时间和指导老师的业务要求,定期到相应的模块进行见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在老师指导下的实操提高微视频的制作意识和水平。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分成2个阶段:

·课程实验阶段:主要针对知识点来开展实验,以提高学生单项技能;

·项目实习阶段:以小组的形式安排学生参与到科室日常工作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际的或虚拟工作任务,学生在一个岗位多次反复锻炼熟练操作后与小组同学交换岗位,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最终能独立完成作业。

3.通过立项、竞赛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制作水平

基地老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种媒体制作等竞赛,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从设计方案、撰写剧本、视频拍摄、后期制作等内容与阶段开展微视频制作,使学生从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达到基地的建设目的和培养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在比赛和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基地创建了“AVTS”工作坊,工作坊以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为主题,订单式打造各类技术沙龙。每次根据主题邀请相关的主讲老师或者制作团队,在短时间内集中解决问题,受到学生的热捧和欢迎。

三、基地特点

1.学习型和创新型的教学团队

目前,我国高校媒体专业的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小学一直读到硕士博士,理论知识丰富毋庸置疑,但大多没有媒体行业从业经验,实践经验匮乏,拥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老师少之又少了。

微视频制作教学实践基地的教学团队“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超过80%。团队教师均在音视频制作技术领域工作多年,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在视频制作方面均有较扎实的功底,制作的专题片及课程录像广受好评并多次获奖。教学团队由基地老师和外聘老师组成。基地专职老师专门负责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等基地的所有教学环节,而外聘老师则以“AVTS”工作坊的主讲嘉宾形式参与指导,重点解决学生关注的各种重点和难点问题。由基地团队精心策划及制作的微课《复合趋向补语》在全国首届微课大赛广东赛区荣获一等奖,在首届全国外语微课大赛中更是获得全国二、三等奖及多项省级奖项。并且历年来指导的学生参加各项比赛都获得较好的名次。基地教学团队的构成如图3所示。

2.个性化的课程设计

课程的总体设计遵循“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原则,在完成基本课程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对学生开展个别辅导课程。此类课程注重知识的引导与迁移,由于实践基地所在校区的学生主要修读的是语言类专业,因此在课程设计上还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特点、特长爱好,打造针对该类型学生的相关课程。如针对有摄影特长的同学,引导他们把已经掌握的电视摄像机拍摄方法与技巧用到新兴的单反高清视频拍摄方向去,通过实践对比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解决了很多以往一些学生“换一套系统或一个地方就不懂操作”的问题。

3.丰富的实习内容

定期、分批组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科室日常工作,这有利于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得到补充,有利学生在基地实践活动中对自身专业技能水平进行自我检测、自我测评,以加速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学生通过承担众多拍摄与会议工作,在报告厅学习灯光音响方面的知识,能更深刻的理解光位所造成的艺术造型效果,并对视频拍摄中的声音录制这个难点上得到更有效的锻炼。

4.多样化的实践机会

学校致力于举办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多元、灵动、雅致”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每年举办的学术、文化活动超过百场次,部分活动如“文化节系列活动”、“语音语调大赛”、“戏剧大赛”在华南地区享誉盛名。这些活动,都是同学们“练兵”,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实践效果的舞台。

5.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及时检查实践成果,是构建微视频制作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1]。作为实践教学的两个主体,指导老师和学生双方需要共同协作,对教学效果定期进行总结与评价,检验学生的实践效果。在每个阶段实践完成时,学生及时汇总并提交学习总结、实践成果等材料,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总体表现、纪律表现、实践成果对实践成绩给予最终评定。对于成绩突出的学生,指导老师鼓励其组队立项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或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及推荐到校外相关的用人单位进行实习或工作。

6.师生教学达到双赢效果

从微视频制作教学实践基地建设项目预期和成果对比来看,本项目通过总结和提炼,探索并实施了“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并以论文的形式提交了项目成果。该成果的推广,促进了学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实现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工作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全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实践创新的培训,提高了学生动手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为社会提供了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增强了我校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该成果的推广,也增强了我校技术业务部门的活力,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四、反思与提高

1.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

团队实践经验丰富,成员主要来自电视制作、电子信息、计算机、教育技术等专业,在艺术审美、艺术设计、视觉包装方面还缺乏专业指导老师,目前只能通过邀请相关专业的老师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指导,在未来的团队建设中还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挖掘和培养。目前教学岗位以科室老师兼任为主,缺乏专职的实践教学老师,在工作业务繁忙时,日常工作与实践指导难免会出现冲突。另外,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基地教师需要加强培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积极“送出去”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参与社会高水平制作团队、电视台等机构的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2]。

2.加大设备设施的投入力度

缺乏专门用于学生实验、实践的设备,工作设备与学生实践设备共用且数量有限,学生能独自借出设备到校外的机会很少,即使能借出但借出时间也不允许太长。两个演播室功能均比较单一,缺乏虚拟演播室、灯光摄影等实验室,同时也缺乏稳定器、导轨、摇臂、移动光源等拍摄辅助设备,在户外开展实践活动还需要受较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学生的许多创意无法实现,所学技能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基地在今后的发展中,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升级设施设备,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及形势发展需求。

3.扩大创新型实验教学项目建设

目前基地内学生参与的项目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为主,并参与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等课程资源建设等项目。项目形式还不够丰富多样,而且部分学生对于课程资源建设的兴趣也不大,投入度不足。在项目开发上需要从学生兴趣点出发推动学生参与微电影,微课等多种不同形式的项目,鼓励参与各种比赛,让学生进行自我的实践创作,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学生的实习不能仅局限于校内,应与校外具有相应地位和综合实力的企业、单位和机构合作项目建设,才能互惠互利,合作双赢。

4.完善基地的各项管理制度

完善制度建设,是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4]。完善学生综合考评体系,把成绩考核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一体化推进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师绩效评价,教师指导实践要折算成相应的工作量,充分调动部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我价值的提高,更好服务于学校各项工作。建立奖励机制,对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的校内外老师及学生予以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五、结束语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推进、新媒体的发展以及经营性文化产业改革的深入,我国传媒和新媒体产业仍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微视频为代表形式的新媒体行业的人才需求市场发展将继续呈现井喷势头。在此背景下,微视频制作实践教学基地的建成,将继续辅助我校教育技术中心记录各类校内活动和精品教学课堂,拓宽我校学生的职业选择面,增加我校毕业生择业的灵活程度,提升我校毕业生的微视频专业技能和职场竞争力。同时,随着我校改革教学实践环节的深入,微视频制作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将成为其先锋和模范,成为改革当之无愧的先行军。

参考文献:

[1]尤晓玲,马应魁,马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3(2):173.

[2]王天利.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认识与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10(1):91.

[3]王天曦,李鸿儒.建设世界一流的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

[4]李娟,陈美娟.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助推器——校内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77.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