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欲飞(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
手里的东西扔在地上,给他捡起来,又要扔下去,再捡起来,还要扔下去,乐此不疲;同一个故事,给他讲一遍,不满足,再讲一遍,还是不满足,妈妈讲了十几遍了,口干舌燥,他却听得津津有味;往小瓶子里装豆豆,装进去,又倒出来,不厌其烦……几乎每个年龄的宝宝,都有喜欢重复的“癖好”,让家长不得其解甚至被折腾得不耐烦,他却乐在其中,一些家长不禁要问:小家伙为什么这么喜欢重复呢?这样正常吗?
如果您正为孩子喜欢“重复”困扰,那么很想先跟您说句:“恭喜!您的孩子很正常,而且正在享受发展的乐趣。”因为“重复”是孩子必经的发展之路,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来说都意义巨大。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下面这些分析就知道了。
一般来说,孩子的心智或动作技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在新奇感的作用下,自发地进行使用,形成成人眼中的重复现象,殊不知,在这样看似无聊的重复中,孩子的心智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比如,当半岁以后的孩子发现自己的动作可以作用于某个对象并引起一定的后果后,就会慢慢喜欢上重复扔东西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巩固着自己正在发展的大动作,满足着观察动作能引起什么结果的好奇心,也在进一步发展着他的心智:哦,原来有的东西扔下去可以弹跳起来,有的东西扔下去则可以摔破!
在当今的核心家庭中,孩子常常是雷打不动的“上帝”,爸爸妈妈则心甘情愿地“俯首称臣”,然而,不要以为孩子在家里可以“称王称霸”就会感到自己的强大,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在“全能”的父母面前,他们常常因为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身外的物质世界而感到自身力量的渺小。而“重复”,却使儿童感受到力量和独立,因为,孩子之所以喜欢“重复”进行一种活动,往往是因为他能够自主地控制那种行为,比如,熟练地在瓶子里装、倒豆子。这样的自主感,有助于他们获得控制局面的自信,进而增强内心的力量。
孩子不厌其烦地让家长为他重复讲读某个故事,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熟悉的故事,可以让他更有能力去预测接下来的情节发展,这种预测未来事件的能力,会让孩子体验到莫大的成就感,进而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重复对孩子成长的意义,除了上述重点陈述的几点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价值,比如,重复可以通过加深大脑皮层的沟回间接地促进孩子智能的发展。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上的沟回,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础,幼小的宝宝出生之初,大脑皮层的沟回并不明显,但随着跟外界的不断互动,所接受的刺激将会使沟回逐渐增多,而重复的刺激,则能使沟回不断加深,并相应地增大大脑皮层的表面积,为较高级的智能奠定生理基础。
可见,“重复”不仅是孩子非常常见的行为选择,而且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是不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的,甚至是不可回避的,每个孩子在成长的早期阶段,都会产生这样的“癖好”,但看似单调的重复不会让孩子的发展停滞不前,而是会直接间接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就像成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记住所有新邻居和新同事的名字一样,孩子也需要反复地温习才能达到记忆的结果。而且,由于幼小的孩子记忆力和理解力更为有限,一个新奇的概念、词句、旋律、动作或技能往往需要经过更多次的重复,才能在不断的强化中将之纳入长时记忆。
孩子的语言学习就是如此,因为要以大人说话的速度去学习一种复杂的语言,他们只能凭借反复的听,才能逐步吸收大人话语中所含的语言信息。以至于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听某首唐诗或儿歌的时候,开始可能只喜欢傻呆呆或者若无其事地听,然而有一天,小家伙却可能突然把听进去的东西“吐”出来了,一下子会接着妈妈说唱,甚至会通过“移花接木”对已经学会的诗歌进行创造性的改编!这就是多次重复之后的“突变”!
当成人对孩子重复的要求作出回应的时候,其实对孩子来说,他体验到的是承认对他爱的承诺,由此他能感觉到成人对他内心需求的理解与支撑,增强对自己存在的价值体验。而且,熟悉的事物,往往让孩子感觉更安心,这对于他对亲子关系以及外部世界的安全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陪孩子不断重复做某一件事的时候,观察一下孩子满足的表情就知道了,那种或静或动的安静与快乐,正是内在踏实感的自然表露!
变着花样让宝宝重复
明智的家长,会尊重孩子喜欢重复的意愿,耐心地陪孩子重复,甚至变着花样增加重复的乐趣,比如,给爱扔东西的孩子提供不同质地的物体,让他体验不同的物体扔下去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当孩子要求重复阅读某个绘本的时候,偶尔变个阅读的花样,比如,待孩子对故事的内容的熟悉得差不多了,就跟孩子表演故事的内容。或者发现孩子已经能认读下来了,就分角色朗读。再比如,孩子喜欢反复往小瓶子里装东西倒动西,可以逐步缩小装倒的物品的体积(比如,如果孩子开始用弹珠,可以逐步给他提供小扣子、小黄豆、小绿豆等等,当然要严格注意安全,以防孩子吞食),以便进一步促进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
编辑/赵冬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