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灵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提出,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大力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对于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来说,也要时刻树立首都意识,从首都的功能定位、建设目标和资源优势出发,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国家责任、首都意识和人文素养。
一是要把握首都政治中心的定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要不断加强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始终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通过抓主渠道、抓教育契机、抓制度性活动,形成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重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课程德育、学科德育建设,把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今后,要以建党和建国纪念日、迎接和筹办冬奥会以及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为契机,进一步引导学生将爱国情感转化为爱国行为。组织开展鲜活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中小学十个文明形象”日常教育、每年9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新学年开学典礼上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优秀中学生事迹报告会、中学生时事大讲堂、年度时事述评等有效教育形式。
二是适应人文北京和文化中心建设的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和人文素养。2005年开始,持续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2009年,为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把志愿服务精神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开发了小学《学做志愿者》、中学《践行志愿者》手册,形成了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教育体系。今后,要继续完善中小学志愿服务教育的长效机制,并通过评价积极引导、有效推动。在中小学大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形成一大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校。与此同时,应进一步鼓励各区县和中小学校在现有基础上大力开发和完善有关礼仪、诚信和传统美德的各种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例如,朝阳的“三礼教育”,东城的《弟子规》《三字经》等等。此外,要在小学大力推动经典诵读和传唱新童谣活动。
三是要着眼于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和国际理解能力。在筹办北京奥运会期间,全市建立了200多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和“同心结”学校,让学生与前来观赛的结对国家的友人亲切交流,并邀请到家中做客。奥运会结束后,这些学校“一校一国”和“一班一国”的交流活动被很好地延续下来,成为首都中小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2007年开始,在高中学生中大力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学生以外交官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可以开阔视野,用国际眼光来看待世界、思考问题,并树立和平、公正、平等的全球意识。今后,要继续搭建更多像模拟联合国、国际夏令营这样的活动成长平台,开发国际理解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使他们自主焕发出责任感、使命感。
四是要发挥首都资源集聚的优势,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搭建广阔平台。2008年9月,启动建设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目前,已经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和需要,整合千余家资源单位,免费或优惠为中小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的服务。这些资源辐射16个区县,涵盖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全市初步形成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博物馆课程、京味文化课程、科学教育课程、图书馆课程、名人纪念馆课程、历史文化古迹课程等在内的实践活动课程系列。今后,应在组织落实学生观看天安门升旗、走进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四个一”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利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亲近自然,享受首都丰富的科技文化资源,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编辑 付江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