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刚
关于加快边防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彭刚
内容提要:边防信息化建设,是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国家对外开放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工程,是实现强军目标、履行边防安全稳定使命任务的重要保证。当前,周边形势复杂多变,现实、潜在、直接威胁并存,用传统边境管控手段很难履行好使命任务,必须正视边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强化边防建设统筹领导,大力加强基础网络建设力度,突出边境感知预警和管控手段能力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着力提高边防部队用科技手段管边控边质量和边境防卫能力。
国防建设边防建设信息化战略思考
作者:彭刚,国防大学联合指挥与参谋学院三队学员,少将
边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其安全稳定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安全稳定的大局,关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边防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建设特别是边防信息化建设水平还不适应遂行使命任务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有偏差,建设质量效益不高。主要体现在建设理念不适应长远发展要求。如部分沿边一线领导干部尚未真正树牢信息主导、科技强边和“大边防”的理念,对信息化建设缺乏长期规划,热衷于短期效应、搞“运动式”建设,造成较大浪费。建设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实际,建设准入单位少,部队可选择范围小,售后服务跟不上,部队使用效果较差。二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统”不起来的问题突出。当前,边防部队既有装备综合集成的项目,也有国家边防委安排的任务,还有情报侦察系统以及各单位自筹资金、地方援建的工程。各系统建设大多都自成体系,各自制定软件协议,互相间不能联通,一个监控中心配有多个操作软件、建有多个摄像头、网络传输多套并用、电源多系统各自供电,在部队竖起了一个个硬件、软件“烟囱”。军队没有专业的监管队伍进行跟踪问效,一些工程建设多年不能验收和投入使用。三是需求论证不科学,信息系统用不起来。有些建设方式“统”得过死,边防军分区、边防团缺乏自主权,部队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许多设备不能在高原高寒恶劣气候环境下应用,监控云台、电源、线缆故障率很高,部分系统陷于瘫痪。四是专业人才不完备,岗位需求缺口较大。信息化人才编配不足,普遍存在对信息系统“不会用、用不好”的问题。对此,必须着眼有效履行边防使命,根据当前边防建设实际综合施策,切实提高边防信息化建设水平,为有效管边控边提供可靠保障。
强化建设统筹领导。一是建立统一的领导管理体制。根据国防和军队调整改革进程,尽快协调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负责全军边防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谋划、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以及跨部门、跨领域重大项目立项审查、评估验收、重大问题协调会商等工作,形成集中领导、统一组织、分工协作的建设管理模式。二是制定建设规划。明确建设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确保各项建设科学、高效、持续发展。三是完善技术标准和法规制度。尽快修订完善边防信息化法规制度和标准,明确边防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和技术体系结构等法规标准,为建设和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四是整合现有系统。按照综合集成的办法,将各类孤立、分散的系统整合为一体。把语音、视频、数据,整合到一个网络上,实现“三网合一”;将现有、在用的子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上,实现作战指挥、边境管控、军事训练、网络办公、综合应用等功能的一体化处理;把战备、执勤、边(社)情、地理信息等数据库联为一体,提高信息使用效能。
加大网络建设力度。一是加快光缆骨干网建设。推动光缆信道向一线执勤哨所和重要点位通道延伸覆盖,真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加强通信网络建设。拓展建设短波通信系统,进一步完善短波通信网络组织结构;补点建设卫星地面站、加大CDMA移动信号覆盖面,提高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率,增加应急备份通信手段;增强集群移动通信能力,为重要边防连队建设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提高部队机动通信保障能力。同时,要重视高速宽带无线传输系统建设。对光缆难以覆盖的地区,利用TD-LTE和无线高速链状技术,对边境一线实施无线链路全覆盖。三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指挥专网、军事综合信息网在边防信息化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监控信息、“北斗”信息、边情态势等深度融合于网络平台,实现信息传输由人工流转向网络自动配送,达到全时掌握、实时共享信息的要求。
突出感知手段建设。一是着眼“看得清、辨得明”,提高侦察监视能力。将战区现有技术侦察、电子侦察、雷达侦察等手段进行综合组网,构建一体化侦察预警网系;对已建监控系统实施统一整合,加快一线分队新型侦(观)测器材配发更换,调整充实重点方向边防侦察力量布局,整合军地情报信息资源,努力构建三军一体、军地结合的边防侦察监控与情报保障体系。二是着眼“判得准、定得快”,提高指挥决策能力。依托全军一体化指挥平台,抓紧建立由军委机关、战区、省军区至边防部队末端,集情报侦察、边情处理、边情指控、数据查询于一体的指挥控制系统。三要着眼“全过程、动态化”,提高执勤管理能力。抓紧为边防部队配备基于“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执勤用户智能终端,配发数字化地图及相关产品,建设边防地理环境信息数据库,研发共用服务平台,构建全军边防执勤动态管理体系。四要着眼“联得上、能共享”,建好军地联防系统。充分利用国家、地方信息资源与基础设施,搞好边防部队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涉边部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军地共建、军民共用,确保边境管控中信息共享、指挥互联、行动一体,形成军地控边的整体合力。
加大人才培养。一是全员培训。依托MOOC(大规模线上公开课程)军事职业教育,广泛学习普及信息化知识;定期组织学电脑、用网络、考等级、编软件等技能活动,不断提高边防官兵信息化素养。二是合理配备专业干部。增加计算机工程、网络攻防、电子对抗、软件研发等信息专业生长学员数量和特长生数量;合理分配信息化人才,重点向边防团和一线连队倾斜;优先选拔信息化素养较高的干部进班子,优先推荐信息专业大学生士兵提干、报考军校、选取士官,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三是组织办班培训。选拔推荐军分区、边防团班子成员参加军队院校开设的信息化建设培训班;遴选边防网络维护骨干参加地方大学举办的网络维护培训;指导边防部队借助驻地高校教育资源,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自主抓好信息化培训。尽快使沿边一线军分区、边防团班子中,配有1~2名信息化素养较高的成员,信息岗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机三级考试的达到40%,取得职业资格的达到80%。
(责任编辑:胡东霞)
E254
A
ISSN1002-4484(2016)09-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