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会敏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疗效, 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常规方式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05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肺部疾病[1], 其主要特征是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持续性的损伤最终会导致呼吸衰竭的产生。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状态, 并且与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2]。其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喘息、食欲减退、气短等。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呼吸衰竭合并且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时, 极易导致患者病情的持续恶化甚至死亡。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 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呼吸顺畅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本院特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临床医学上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55~78岁, 平均年龄(66.23±5.62)岁;病程4~15年, 平均病程(7.9±2.5)年。观察组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龄56~77岁, 平均年龄(67.42±5.85)岁;病程5~12年, 平均病程(7.8±2.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控制和缓解, 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有效预防患者感染的发生, 再对患者进行平喘、化痰、止咳、抗炎、吸氧等治疗, 并使用药物维持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平衡与酸碱平衡, 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组患者均行抗感染、吸氧、平喘、化痰、止咳等常规治疗, 以维持患者的正常体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针对患者选用合适的面罩正对正压通气呼吸机, 将呼吸机的平率调整为12~16次/min, 将呼吸机的吸气压力调整为13~19 cm H2O (1 cm H2O=0.098 kPa), 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适当的调整。治疗时间3~4 h/次, 1~2次/d。比较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 3 疗效评价标准[3]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将患者的临床效果分为以下三类: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喘息、胸闷、咳嗽等已全部消失, 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值;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喘息、胸闷、咳嗽等部分消失, 病情逐渐好转, 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值;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喘息、胸闷、咳嗽等没有变化, 病情并未好转, 甚至有加重的趋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 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53.33%(16/30), 有效率为36.67%(11/30), 无效率为10.00%
(3/30), 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40.00%(12/30), 有效率为36.67%(11/30), 无效率为23.33%(7/30), 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容易引发患者呼吸衰竭[4]。诱发该病发生的因素有多种, 如吸烟、感染、环境的影响、体内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 其中吸烟和感染已经成为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且病死率较高。该病病发时常伴随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 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会引发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胃溃疡、睡眠呼吸障碍等并发症, 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由于该病易发生在年龄偏大的人群当中, 该人群心肺功能与免疫功能都比较差, 气道分泌物易存留在肺泡腔中, 极易加重感染, 导致病情的恶化。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利用建立在气管外口与肺泡之间的压力差, 改善了肺的氧合, 维持了体内合适的通气, 减轻了呼吸肌肉的负荷及呼吸耗氧, 为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争取了时间[5]。在本次实验中,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常规方式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21):179-180.
[2] 周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3):606-607.
[3] 崔亚娟, 党宁.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吉林医学, 2010, 31(28):4970-4971.
[4] 郑艳波, 刘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5, 24(7):133.
[5] 谢全社.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河南医学研究, 2015, 24(6):116-117.
[收稿日期:201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