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艳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腰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影像资料。结果 腰椎管内神经鞘瘤呈卵圆形和哑铃状, T1加权为等或稍低信号, T2加权为高或稍高信号, 内部可见囊变, 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或环状强化, 病灶可延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结论 MRI可对肿瘤准确定位, 通过各种MR征象分析, 对肿瘤定性有很高的价值。
【关键词】 腰椎管神经鞘瘤;磁共振成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031
神经鞘瘤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好发于颈段及胸段椎管, 腰椎管内相对少见。腰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易于同腰间盘突出症混淆, 延误治疗。作者收集腰椎管神经鞘瘤14例进行分析, 以期提高对其MRI表现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腰椎管神经鞘瘤患者14例, 男10例, 女4例, 年龄36~70岁, 平均年龄5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或单侧下肢麻木疼痛、腰痛、跛行等, 病程20 d~5年。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1. 2 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GE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 8通道相控阵脊柱线圈, 矢状位T1WI, TR617 ms, TE8.1 ms, T2WI, TR2500 ms, TE109.3 ms, 冠状位T1WI, TR617 ms, TE8.1 ms, 横轴位T1WI, TR700 ms, TE8.7 ms, 层厚4.0 mm, 层距1.0 mm。全部病例均行增强扫描, 经肘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0.1 mmol/kg, 注药后即行矢状位、横轴位T1WI扫描, 部分病例行冠状位T1WI扫描。
2 结果
14例腰椎管内神经鞘瘤全部单发。圆形或卵圆形9例, 哑铃状5例, 其中4例延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肿瘤长径0.8~7.0 cm, 平均长径4.3 cm。T1加权等信号5例, 稍低信号9例, T2加权高信号10例, 稍高信号4例, 病灶伴囊变坏死6例, 囊变区T1加权为更低信号, T2加权为更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明显强化6例, 不均匀强化2例, 环状强化6例, 病灶边缘光滑, 硬脊膜无明显强化。
3 讨论
椎管内神经鞘瘤为椎管内常见良性肿瘤, 起源于神经根鞘的许旺氏细胞, 肿瘤生长缓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有包膜, 边界光滑锐利。肿瘤由细胞密集区(Antoni A)和细胞疏松区(Antoni B)两种结构构成, Antoni A区细胞密集, 常以栅栏状排列, Antoni B区细胞疏松, 间质丰富, 富含脂质及黏液 [1], 肿瘤由这两种细胞区按不同比例构成, 由Antoni A区为主型、Antoni B区为主型及二者均等型, 完全为Antoni B区构成者, 可完全退变形成一个大囊[2]。
神经鞘瘤为椎管内常见肿瘤之一, 可发生于椎管各段, 以颈胸段多见, 腰骶段少见。腰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早期症状多不明显, 症状和体征因肿瘤的部位、大小有很大差异, 多数以腰部及下肢的不典型疼痛为首发症状, 逐渐加重后表现为椎管狭窄、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 临床常见的有下肢酸胀疼痛、麻木无力、感觉异常、步态改变等[3]。腰椎管神经鞘瘤及腰间盘突出症二者症状及体征相似, 临床鉴别诊断困难。
腰椎管内神经鞘瘤呈圆形、卵圆形及哑铃状, 延椎管长轴生长, 边缘光滑, 境界清晰, 肿瘤经椎间孔延神经根向椎管外生长, 由于骨性椎间孔空间狭小, 对肿瘤生长有限制作用, 故肿瘤多呈哑铃状[4]。肿瘤T1加权为等或稍低信号, T2加权为高或稍高信号, 信号欠均匀, 伴囊变坏死者见更长T1更长T2信号, 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及环状强化。有学者[2]认为, 肿瘤以Antoni A区为主型着, 磁共振呈混杂等、稍长T1, 等、稍长T2信号, 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 以Antoni A区和Antoni B区均等型磁共振呈混杂等、稍长T1, 等、稍长T2信号, 其内见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 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强化区和非强化区混杂分布。Antoni B区为主型磁共振见病灶内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 增强扫描见明显环状强化, 其内低信号影无强化。典型的腰椎管内神经鞘瘤多位于硬膜囊内, 以单发为主, 边界清楚, 多有完整包膜, 肿瘤信号多不均匀, T2加权病灶内斑点状或囊样水样高信号具有一定特征性, 由于肿瘤瘤体同神经束分开, 神经轴索不穿过瘤体, 故典型的神经鞘瘤一侧可见伴行的马尾神经[5]。
正常成人腰骶部椎管内已无脊髓存在, 无法判断肿瘤同脊髓的位置关系, 不能依据脊髓内或脊髓外肿瘤来判定病变的位置及性质。椎管内神经鞘瘤需同脊膜瘤及神经纤维瘤进行鉴别诊断。椎管内脊膜瘤大多数起源于蛛网膜绒毛细胞, 女性多见, 单发, 常位于胸段, 当肿瘤呈椭圆形、与硬膜面夹角为钝角、出现脊膜尾征, 无坏死囊变时, 倾向于脊膜瘤的诊断, 当肿瘤呈哑铃状, 出现邻近椎间孔扩大, 与硬膜面夹角为锐角, 瘤内有坏死囊变, T2加权信号混杂, 出现环状强化, 倾向于神经鞘瘤的诊断[6]。神经纤维瘤起源于神经根的前根或后根。同神经鞘瘤发生于神经外膜和囊膜不同, 神经纤维瘤将神经纤维包裹其中, 手术切除时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神经损伤。神经纤维瘤MR表现同神经鞘瘤鉴别较困难, 一般神经纤维瘤多发较常见, 增强扫描可无明显强化, 哑铃形病灶更多见, T2加权及增强扫描显示肿瘤从中心区向一端内有星芒状低信号或不强化影时, 多提示为神经纤维瘤[7]。
参考文献
[1] 武忠弼, 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513-2518.
[2] 田锦林, 杨保凯.椎管内神经鞘瘤:MRI与病理对照.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5, 21(11):1142-1145.
[3] 王宣, 申勇.腰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16(17):1314-1315.
[4] 李杰, 刘冲, 刘吉华, 等.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分析.齐鲁医学杂志, 2007, 22(1):37-38.
[5] 梁峰, 陈淑艳, 王明杰, 等.脊髓马尾区神经鞘瘤的MRI诊断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 18(11):1282-1284.
[6] 陆紫微, 田霞, 孙琪, 等.椎管内脊膜瘤和神经鞘瘤MRI鉴别.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2(8):1250-1253.
[7] 许乙凯, 陈建庭.脊柱和脊髓疾病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94-203.
[收稿日期:20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