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素材”解读与延伸运用之一:苏轼

2016-01-05 11:25刘德福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佛印苏东坡苏轼

针对2016年的中考作文素材备考,我们特别策划了由深谙考场作文之道并具有深厚古典文学功底的刘德福老师撰写的“名人素材”系列稿件。此系列将为同学们奉上一道独特有韵味、于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的素材大餐。

第一期我们选择了苏轼,因为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师,精通诗词散文书法,在酿酒美食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生命张扬、豪放豁达,在中国历史上形成璀璨的巨星效应。读其诗文赏其书法品其人生,他都是一座富矿,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给你生命的启迪。对于我们的作文素材,他是一条奔腾汹涌的大江,我们只要从中取一瓢,就可以成为我们文章中的活水。

下面我们分别从苏轼的经典故事素材、诗文素材等入手,进行素材的运用解读,并附之以相关的中考文题链接,更有的放矢的给予分析,希望对同学们中考作文备考有所借鉴。

经典素材解读

1.佛与狗屎

有一天,佛印和苏轼斗嘴。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佛。”佛印问:“那你看我像什么?”苏轼为了揶揄佛印,说:“你像堆狗屎。”回到家,苏轼得意洋洋地和小妹说起了这件事,以为占了佛印的便宜。谁知,小妹劈头盖脸地就骂他蠢。苏轼问她为什么,小妹回答:“佛印看人皆为佛,只因为他心中有佛。而你看人皆是狗屎,只是因为你心里只有一堆狗屎。”

【素材运用】⑴境界;⑵角度;⑶聪明反被聪明误;⑷外观世界是心灵的延伸

2.东坡续诗

有一天,苏轼看到王安石案几上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苏轼见此不由一声冷笑,他想,菊花怎可能在秋天凋落。于是挥笔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一天时值重阳,苏轼出行,但见秋风瑟瑟,吹得菊花四处飘零,满地恰似黄金铺就。苏东坡想起当年改诗之事,内心甚是羞愧。

【素材运用】⑴自以为是;⑵狭隘;⑶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⑷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3.《洗儿戏作》

朝云为苏轼生了个儿子,按照当地习惯,满月那天,东坡请了亲友,举行洗儿会。孩子才一个月,就能对人笑。大家都夸他聪明,苏东坡却叹了口气,道:“切莫像我,更莫学作填词!”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因作诗惹了祸,坐了牢,差一点被杀头,就都不作声,怕点着他内心的痛处。苏东坡倒不忌讳这个,说道:“我呀,就是上了聪明的当。本想再不作诗填词了,可总是心里痒痒的,禁不住。你看,这会儿又有了一首《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素材运用】⑴聪明;⑵自嘲;⑶乐观

4.师生吃面

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于千里之外。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宋徽宗初年被贬至广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面条粗粝涩口,黄庭坚食不下咽,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不住的唉声叹气。苏轼却极为快速的把面条吃完了。望着黄庭坚良久,苏轼说:“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说完,留下尚未回过味来的黄庭坚,大笑着起身上路。

【素材运用】⑴不要咀嚼苦难;⑵走好未来的路;⑶面对挫折

5.东坡改联

苏东坡少年时就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常受人夸奖。好话听多了,渐生傲气。一天,他乘兴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问道:“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地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为什么呢?有两个字不认识。越往下看,生字越多。脸上不由红一阵、白一阵。老人说:“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素材运用】⑴虚心;⑵学无止境;⑶有错即改

中考真题链接

1.2015年贵州毕节中考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一种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一种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是一种美……同学们,美无处不在,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呢?

请将题目《最美的            》补充完整后作文。

素材延伸:苏轼身上的“美”非常多,豪放豁达,处变不惊,执着追求,随缘自适,超然物外,寄情山水,力求超越,热爱生活,善处人生。是美食家,是美文美诗词美书画的创造者。文章题目可以叫“最美的苏轼”。

2.2015年贵州安顺中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王勃一生短暂,留下《滕王阁序》;曹雪芹呕心沥血,留下《红楼梦》……青春年少的你,此时或许行囊满满,踌躇满志,有许多东西留下;或许两手空空,惆怅无限,什么也没有留下。无论怎样,它们一定会引起你深深的思考。

根据以上材料,请以“留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素材延展:苏轼给我们留下什么?当然有物质遗产,更有精神遗产。可以从欣赏诗词书法作品写起,也可以从品尝“东坡肉”写起,然后,写苏轼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之多,写苏轼对我们的生活和人生的影响。

3.2015年湖北黄石中考作文

说真话,抒真情,往往须在细小处着笔。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的情景,进行了深情的抒写;沈石溪在《斑羚飞渡》里对老斑羚牺牲生命换取下一代生存的那一跃,进行了动人的描画。生活中,也常常可见这样触动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下面的格式拟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拟题格式

我            了××的

(“××”应为人或事)

例如“我理解了妈妈的唠叨”、“我领略了独处的妙处”等等

素材延展:题目可以填成“我领略了苏轼的美丽”,构思和行文和“最美的苏轼”相同。

4. 2015年湖北恩施中考作文

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珍藏着许许多多来自亲人、朋友、师生甚至是陌生人的动人表情。这些表情或兴奋,或痛苦,或惊讶,或愤怒……触动着你的心灵,描画着爱的感动,传递着正能量,鼓励我们直面人生,振作精神,昂然前行。

请以“最是难忘那表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素材延展:我们先读一下苏轼的词作: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苏轼在那个春天的雨里,留下了最让人难忘的表情,那是一种看透生命苦难后的豁达情怀的体现。将此人物素材延展开来,或讲述历史故事,或抒发自己某时情怀,即是一篇有历史厚重感的好文。

5.2015年贵州六盘水中考作文

你最欣赏的某个人,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在某部文学作品里。你欣赏的或许是他的美德,或许是他的睿智,或许是他的个性……

请以“我最欣赏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素材延展:此文题特别适合苏轼入文,比如我们选择苏轼的乐观豁达来写。《东坡志林》记载,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而遭御史弹劾,在湖州被追赴诏狱时,面对哭送的妻儿家人言道:“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苏轼晚年被再贬至惠州,三贬至儋耳。然而沉重的政治迫害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把他击倒。《惠州一绝》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反映了苏轼晚年被贬岭南一带时的幽默诙谐精神和乐观旷达情怀。他善于采撷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生动细节作“幽默观”,从而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来航渡人生的苦海。苏轼面对苦难世事的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欣赏。

考场速用

2015年江苏苏州中考作文试题:

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

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满分作文】

记得那一次出发

苏州考生

时间兜兜转转,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的夜里,风有些微凉。

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可以说“万径人踪灭”,驿路边的房子稀稀疏疏,只有几家还亮着灯火,泛着豆黄的微光。

一间窄仄的驿站卧房里,苏轼独坐在床上,床边落满灰尘。他左手轻捋着长长的须,右手拿着笔,时而落笔纸上,时而又悬笔空中。夜,渐渐深了,油灯也越来越暗,他挑了挑灯芯,但最终似乎仍不满意。还是吹灯睡觉吧,他脱掉了身上长衫,躺到了床上。

外面如水的月光流进房子,将苏轼的思绪拉长,又拉长。他思绪泛滥,想亲人了,还是想朝中的君王了?他难以入眠,不禁感叹道:“月亮啊月亮,你来做什么?是来嘲笑我这孤零零的贬谪之人吗?”他又翻了个身,面对墙壁,可随即又翻了过来,看着透过碎窗纸的皎白的月光,辗转,再辗转。过了好久,他蓦地坐了起来,自言自语道:“月亮啊月亮,是不是现在只有你能与我作伴?太好了,谢谢你陪我。既然难以成眠,那就还是出去,陪你走走吧。”

月亮渐渐高了,高过了路边的古槐树,就连蜷缩的老乌鸦也睡了。这里的确静啊,这里没有可以与他共同游乐的人。“知音难觅,辜负皎月啊!”他思来想去,还是出发去找寻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老朋友吧。于是,他径直朝承天寺走去。

张怀民也没有睡。

两人一同漫步于承天寺阔大的院落里。月色落满整个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净无杂尘。啊,这原是高天明月下竹子柏树的影子,在这寺院的积水中仿佛纵横交错的水草,还不时地晃动摇曳,而他们,恰如游弋于水草中的鱼儿。

他们漫步于院落,步履轻轻,杂语絮絮。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月在中天了。看着这如水的月光,望着移动的双影,东坡不禁脱口而出:“哪一个夜晚没有皎洁月色,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张怀民也轻吁了一口气,应声说道:“人闲如影,皎月如日,只是凉了些啊!”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的确,纵览大宋王朝,能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真的不多。那个承天寺深夜,那一次出发寻友,带给苏轼的不仅仅是交谈的快乐,更是一份舒心、一份难得的豁达,或许多年以后,他还会记得那次出发吧。

难忘那一次出发,难忘苏轼的豁达洒脱,难忘苏轼的纯净与质朴。

【点评】

这篇作文胜在构思的新颖独特,写了一篇关于苏轼的历史故事。语言的风格和文章的内容相得益彰,和苏轼的豁达洒脱的心境相吻合。这篇作文不单单是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的翻译,小作者对当时苏轼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传神,“笔悬空中”“辗转难眠”都写得非常生动。这是写出发前、交代出发的原因。最后点题,文章结构完整,语言生动形象。

猜你喜欢
佛印苏东坡苏轼
妙语尝酒肉
苏东坡问路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自知者明
苏轼吟诗赴宴
妙对“拆字联”
千年英雄苏东坡
“东坡鱼”的由来
苏东坡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