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口城镇化内部均衡水平研究

2016-01-05 06:45种佩韵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21期
关键词:陕西省

种佩韵

[摘要]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传播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人口城镇化引起了普遍关注,在对人口城镇化进行评价的方面,人们也提出了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两个方面的评价。本文主要从人口城镇化内部均衡角度对陕西省的城镇化发展进行分析,通过11个指标的选取,对陕西省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有了系统的把握,并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均衡水平;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1-0066-02

引言

城镇化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发展,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中明确提出其发展的核心在于“人的发展”。因而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估和分析,将是今后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参考。人口内部结构的均衡本身就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人口内部结构均衡的状况对陕西省人口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是探讨的重点。

一、人口城镇化均衡的内涵

人口作为评价社会发展中的基本指标,在社会发展中常常起关键的参考价值。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在《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一书中提到,新型城镇化要实现10个协调发展之一为:城镇化与人口流动协调发展,走全面城镇化之路。倪鹏飞指出必须探索新型的城镇化模式,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内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在构建评价体系中,王世通在对城镇化发展的评价中就提到经济、人口、社会和生态都是评价城镇化的重要方面,并从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化四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欧向军等也认为城镇化是一个涵盖人口构成、地域景观、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的系统过程。综上所述,人口城镇化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人口城镇化均衡是指: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并且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协调平衡发展。在这个定义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均衡,即人口内部的均衡(人口质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和人口外部的均衡(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均衡)。人们在评价中更多关注到人口的外部均衡,即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如单良,谷力娟在对辽宁省的人口城镇化均衡中主要是从外部均衡角度进行评价,然而,人口的内部对社会发展同时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本文将从内部均衡的角度进行探索。

二、陕西省人口内部均衡水平评价

人口内部的均衡的测量指标,目前比较成熟的体系是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分布、人口结构四个方面展开,具体包括了人口规模、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死亡率、人均受教育水平、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人口密度、城市人口比例;出生性别、老龄化系数、人口抚养比11个测量指标。

(一)人口数量

陕西省人口总数在近十年来呈平稳增长的态势,2003年底总人口数为3672万人,2012年底统计为3753万人,人口出生率2003年10.67‰,2012年10.12‰,人口自然增长率2011年底为(3.69‰)2012年是(3.88‰)。自90年代初到21世纪,计划生育工作逐步深入,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且东部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增强,加快了陕西省的人口流出,使得陕西省人口增长率持续在4‰以下。

(二)人口质量

人口的死亡率除了经历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短期增高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稳定的保持在6‰左右。陕西省的人均受教育水平也是在逐年提高,从学校的数量、招生人数、每万人在校大学生的数据显示,都在逐年增加。

在完成高中教育占该地区人口比重和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占该地区总人口比重这两个指标中,陕西在整个西部地区是排名第一的,在全国来比陕西在完成高中教育人数、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研究生人数这几个方面升值超过了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可见陕西省的教育发展水平是较高的,但是从另一方面,陕西省的文盲率也高于东部发达省份。因此提醒我们在重视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应该注重贫困地区教育问题,考虑教育资源的均衡优化。

(三)人口分布

镇人口比重将反映出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水平。从陕西省的城镇人口比重数据来看,2012年陕西省总的城镇人口比重为50.01%,且陕西省各个市区城镇化发展并不均衡,50%以上的城市只有4个,分别是西安、铜川、延安和榆林,尤其是西安和铜川两个地方城镇化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他各个地方,分别是71.51%?和60.44%,而商洛、渭南和安康这三个地方的城镇化人口占比低于40%,分别为34.91%、36.45%、39.31%,说明陕西省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均衡。

在资源集中、经济基础好的地方城镇化发展很快,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而在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地方和资源贫乏的地区,经济很难发展,不能形成集聚效应,且陕西省的教育资源是不均衡的,高校多数集中在西安及周边,人才的缺乏也限制了各地的发展。从各个地方的城市人口密度来看,西安、咸阳、渭南三个城市的人口密度较大,而延安、榆林的人口密度非常小,这和当地的地理条件是密切相关的,也与当地经济发展、产业的构成有关。

(四)人口结构

截至2012年末,陕西省人口构成中男性1948.83万人,占51.62%;女性1826.29万人,占48.38%,性别比为106.71(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从总人口性别比来说,在人口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范围是应在103-107之间,所以陕西省的人口性别比是保持在轻度失衡的状态。而从近年来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统计数据分析看,陕西省的人口出生性别比是在中度失衡状态,维持在115.0-119.9之间,相比较全国水平是较低的,这可能导致一系列人口风险与社会风险问题。endprint

总抚养比是由少儿人口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组成的。学者通常把总抚养比下降到50%以下称之为人口红利期。陈友华对总抚养比曾进行过详细的分类,认为总抚养比在59%以上为人口负债期,总抚养比在53%以下为人口红利期,其中人口在44%以下为人口暴利期。陕西省近十年的的抚养比率持续在40%以下,尤其是近三年保持在30%左右,说明陕西省的人口处在结构较优化的阶段,从全国的水平看陕西省总抚养比也是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的。

陕西的人口年龄构成2012年底为0-14岁人口占14.42%,15-64岁人口占76.61%,65岁及以上人口占8.97%。据人口预测表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从成年型转向老年型,从2002年开始,陕西省的老龄人口比(8.01%)已经突破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标准7%。整体而言,陕西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是在加快的,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将会限制人口红利,影响社会的发展,并且可能引发一系列养老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

三、启发及建议

(一)转变社会性别意识,扭转出生人口性别失衡。陕西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从全国范围对比是较失衡的。优化平衡性别比首先应该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重新重视起性别平等状况,将两性的平等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其次,应建立有利于女性发展的导向性的政策,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比如在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消除女性发展中的社会性障碍,促进社会性别的理念建设、制度和法律的建设,优化人口性别结构。

(二)把握人口红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陕西省正处在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人口优势的发挥要考虑到一定的外部环境因素,比如活跃的劳动力市场、完善的教育体制、有力的经济环境等等。陕西省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但是教育资源的分布并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安等周边地区,而较为偏远落后的地方,则很难享受到丰富的教育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陕西省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促进陕西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提高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

(三)积极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完善养老保障体系。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快,陕西省相关养老问题将逐渐浮现。因此首先进一步完善城镇、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政府、社会、市场和个人都应充分承担其相应的责任,逐渐形成以家庭养老为主导,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局面。其二,发掘老年人市场,培育老年产业。随着老年人口需求的增多,研发相关老年人群的产品,并配套完善的服务咨询。其三,充分利用老龄人口的人力资本优势。

(四)充分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吸引农业人口转移。陕西省的人口分布并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只有个别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大,而其他地区在承担农业人口转移方面显然较落后。陕西各地方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形成了独特的发展优势。因此一方面各地方应充分发掘地方特色,培养地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吸引人才流入。另一方面则要完善各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要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

(责任编辑:封丽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陕西省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统万城〉导读》获批陕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