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016-01-05 09:22张国平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仁心耐心细心

张国平

【关键词】班级管理 等待艺术 耐心 仁心 细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121-02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大多数行业都在追求“快”甚至“更快”。然而教育却不行,教育需要“等待”。学生就是一株株等待开花的植物,“品种”各异,“花期”也不同。班主任作为守护教育的“园丁”,必须懂得“等待”,耐心、仁慈、细心地守候学生成长。

一、“等待”需要耐心

案例1:我班有一名学生叫Z,思想单纯,容易受旁人影响。Z与隔壁班的Y来往频繁,Y喜欢看不健康的小说,于是Z也沾染了同样的习惯,学习组长经常从他那里搜到一些不健康的小说。我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找他,而是采取了迂回战术,在班会课上引导学生讨论:“作为中学生,什么样的书才是我们的‘精神大餐?”Z对我开班会课的用意心领神会,他在“暮省本”中进行了反思。我很高兴,但我明白不良习惯会有反复的现象。果然,时隔不久,班上学生又向我汇报,Z的书桌里又出现了几本不健康的小说。我利用课间来了个“突击检查”,果然“人赃俱获”。Z“交代”说,这书不是他的,是隔壁班Y借给他的,他一时没有抵得住诱惑。我见他态度诚恳,没有责备他,只是让他明白这样会影响学习。他认真地点了点头,表示今后会将精力放在阅读经典名著上。我很欣慰,同时我知道一切不良习惯的改掉都需要时间,因此我会更加耐心地对待他。

思考1:“等待”为什么需要耐心?

初中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常常听到其他班主任感叹:某学生对学习一点也不感兴趣,昨天背的单词今天就忘了;某学生就知道玩电脑游戏,真是不可救药了;某学生一上课就发呆,下课却精神十足……类似情况几乎在每个班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有的学生的“顽疾”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治疗”也要花相当多的时间。班主任苦恼埋怨是于事无补的,而任何的“毕其功于一役”在教育中是行不通的。

思考2:班主任在“等待”中应该如何“耐心”地教育学生?

教育需要“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教育需要宽容和等待,需要反反复复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但愿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要有耐心(能够容忍学习困难的儿童那种迟迟不开窍的局面),那可以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能够到来。”

二、“等待”需要仁心

案例2:二月份开学初没几天,一个冬天的大课间,班长急匆匆地跑进办公室:“老师,X与Q打架了,窗户玻璃都打碎了!”“怎么回事?”我心里“咯噔”了一下。Q虽然有点儿调皮,但也还是听话的孩子,而X是一个比较文静的男孩啊!他们怎么会闹出这样的事?于是我赶紧去教室,途中,让班长向我汇报了情况。远远望去,只见我班教室后门前的那扇窗户前围了一群学生,我一看就更加明白了。其实,那扇窗本来就有点摇晃了,玻璃周围固定的胶体出现了脱落,上次大扫除的时候,劳动委员就向我作了汇报,我还让大家小心来着。再看那两名学生,耷拉着脑袋,明显地惴惴不安,等待“暴风雨”的到来。“听说你们一个要关窗,一个要开窗,所以玻璃打碎了。伤到手没有?伤了马上到校医处上药,这大冬天的,血液循环缓慢,伤口是最难愈合的……”一席仁爱的话顿时缓和了气氛,抚慰了他们忐忑的心灵。“老师,我们错了。”还没等我继续开口,他们俩就纷纷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中午时分,一块新的玻璃就已被安装上去了。

思考1:“等待”为什么需要仁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非常关注自我形象,特别注意维护自尊心。这一点,既体现了他们心理正逐渐走向成熟,也成为他们形形色色的违纪行为的主要动机。

思考2:班主任在“等待”中应该如何展露自己的“仁心”?

首先,“树要皮,人要脸”,任何人都是要面子的。孩子虽小,有时却比大人更爱自己的面子。爱学生,就要维护他们的面子和自尊。有些事,教师虽然知道得很清楚,谁对谁错也很明显。但是为了把事情引导到更好的方面,教师不妨装一下糊涂,给学生一个台阶下,让他们有机会把丢失的面子找回来。其次,每一名学生都是一朵渴望盛开的花。班主任的仁心更体现在对每一名学生都要公平、公正上。这样,学生才会信赖教师。

三、等待需要“细心”

案例3:曾带过这样一名学生L,七年级在别的班级,八年级被分到了我的班级。对于L,我早就认识了,不是因为成绩突出,而是因为经常被老师唤到办公室“过关”。到办公室他也不安分,总是左顾右盼,伺机蒙混过关。分到我班时,他的英语成绩还是像原来那样糟糕,同学们都瞧不起他,但我并没有嫌弃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许多学生因为不善于整理,课桌上、课桌内都比较杂乱,而他的桌上,书本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这是怎样一名学生啊?对于他骨子里的严谨,我突然有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后来我直接调任他担任班级的图书角管理员。此后所有的书都分门别类地有序排列着,每天图书的借出和归还都会被及时通报……我利用班会课大大地表扬了他。得到同学们投来的赞扬目光,L体会到了“我能行”的快乐。自此以后,他在课堂上更加认真了,经过大半年的努力,终于甩掉了“学困生”的帽子。

思考1:“等待”为什么需要细心?

班主任要以不打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前提,静静地观察学生的上课、活动、自习、劳动等情况,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教师通过学生间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更能揣摩出他们的心理,了解到他们课后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通过这样的细心观察,教师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也能有效避免从几名学生口中了解班级情况的“偏听偏信”的弊端。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做一个有心人,教育也才能有的放矢,赢得教育的主动权。

思考2:班主任在“等待”中应该怎样“细心”地教育学生?

首先,作为班主任,开学初,面对全班一张张陌生面孔的时候,收集、了解全班学生的各种信息是很重要的。信息包括家庭住址、家长的手机号码、父母的情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等。了解的渠道可以通过调查问卷、面谈、电话或者家访等方式。有了这样的第一手资料,以后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其次,“特殊学生”特殊对待。这里指的特殊学生包括留守学生、问题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等。此类学生,因为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挫折感较强,心里已有了某种不良的阴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尤其需要细致观察,多与学生谈心。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慢”的事业。班主任看护着一园播下的种子,种子有不同的生长周期,阳光、雨露、肥料,一样都不能少。班主任光有激情是不行的,还要有耐心、仁心、细心,静静地等待种子的发芽、成长、开花。教师应该坚信,只要我们不断付出、不言放弃,这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种子”必定会在将来某个时间开出绚丽的花儿,长成参天大树,赴约我们向往的那个“春天”!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仁心耐心细心
中国少年仁心大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2)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4)
细心的外公
烈火仁心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细心观察,用心思考
高职辅导员日常管理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