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林
摘 要:煤炭资源的使用带动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在其他可再生能源尚未成熟的今天,煤炭依然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之一。煤炭行业的发展,使得各工科院校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变得炙手可热。在我国的煤炭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安全事故一直是制约其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安全管理的缺失不仅使采矿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据此,首先对行为安全理论的内涵进行阐述,最后对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说明。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行为安全理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5-0274-01
我国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上升使得人民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各种清洁能源发展尚未成熟的今天,煤炭资源依然是居民企业生活生产所利用的主要能源之一。但在目前我国的煤炭开采过程中,各种违规开采方式不仅造成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使采矿工人的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应用行为安全理论是降低安全风险,确保安全开采的主要途径,从而带动我国煤炭行业的平稳发展。
1 行为安全理论的内涵
行为安全理论是将心理学、安全管理和行为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一整套适合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管理理论。行为安全理论的内涵在于,通过对采矿人员的采矿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其在开采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并对其进行安全指导与监督,达到采矿人员的技术层面和安全意识的整体提升。将行为安全理论应用在煤矿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相关的责任人要对行为安全理论有着详尽的理解。相关责任人在对采矿过程进行观察时,除了要将重点放在违规操作方面外,还要对矿内的自然环境进行考察,确保所制定的安全管理具有实践操作意义。
2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采取行为安全理论的意义
2.1 完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行为安全理论,是采用科学的理论完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利用行为安全理论对煤矿的开采进行指导,提高开采工作的安全性。相关责任人通过行为安全理论,对工人的开采过程进行观察、纠正,提高工人的安全开采意识,进而达到企业内部整体安全意识的上升。
2.2 行为安全理论的应用应重视工人的配合程度
工人的整体配合度是确保行为安全理论应用有效性的关键。煤矿安全管理责任人在对工人进行安全指导时,要从技术层面和采矿环境出发,对工人的操作过程进行纠正,提高工人的整体配合程度。行为安全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采矿人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许多工人在采矿的过程中虽然进行违规操作,但却没有相应的安全事故发生,这就使得工人容易形成侥幸的心理。这种侥幸心理的存在成为工人违规操作的主要原因之一,使用安全行为理论,就是要提高工人对于安全操作的认识程度,杜绝侥幸心理的产生,进而提高工作的整体安全性。
2.3 行为安全理论的应用能够确保安全管理的时效性
安全管理工作穿插在煤矿开采的各个阶段,传统的安全管理理论,未能将安全操作落到实处。行为安全理论的应用不仅能够将安全开采落到实处,还能够确保安全管理的实效性。行为安全理论的应用是从员工的思想层面出发,通过对工人开采行为的纠正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工人安全意识的上升能够有效的反映在其操作的过程中,使安全生产具有延续性,从而带动安全管理时效性的上升。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行为理论本身具有感染力,个体观念和行为的改变能够带动他人行为和意识的上升,进而达到整体工作环境的改善。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班组组长对于组内人员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安全责任人要做好班组组长的安全管理工作,使班组组长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从而带动组内人员整体安全意识的上升。
3 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成立安全管理小组,是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划分,对于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观察,安全管理操作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矿长、副矿长和段长作为安全管理小组的主要领导,对矿区内的整体工作起到统筹的作用。组员为安全管理人员和各班组长组成。安全小组的前期工作重点在于制定切实的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安全管理制度开展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
3.2 制定采矿关键行为备忘录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原因种类较多,例如由于采矿空间过小造成的工人间磕、碰事故的产生,由于矿内空间较小造成救援工作难以开展从而造成连续性安全事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矿内通风系统较差所造成的瓦斯爆炸事故、中毒窒息事故等。新五龙煤矿、屯兰煤矿和同化煤矿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矿区内通风设计不合理致使矿区内部可燃性气体浓度升高,进而造成爆炸事故的发生。制定采矿关键行为备忘录,是将采矿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进行汇总,从使用频率及使用效果方面进行科学评估与分析,确定采矿的关键技术。在安全观察的过程中,将工作重点放在对于关键技术的纠正方面,从而降低矿区内部安全隐患。
3.3 做好安全观察员的挑选与培训工作
安全观察员主管安全管理的观察工作,在观察的
过程中,要对工人的开采技术有着准确的判断,达到行为安全观察的目的。在对安全观察员进行挑选时,除了要从原有的安全管理人员中进行挑选外,还要在各班组内部挑选平时能够按照技术规定进行操作,班组内具有威信,善于与班组内其他人员进行沟通的员工,方便从安全观察员自身出发,带动身边工人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的改善。
完成安全观察员的挑选工作后,要结合开采环境做好安全观察员的培训工作。例如,在对安全观察员进行培训时,首先要做理论的培训工作,应包括基础物理、工程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基础学科,继而开展采矿的专业理论学习,主要内容应包括电工学、矿井瓦斯防治、矿山机械设备等。在对采矿知识有所掌握后,安全观察员还应学习管理学与行为科学的相关知识,确保安全观察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4 做好行为数据的收集工作
行为数据的收集工作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检验行为安全理论应用有效性的主要判定标准。安全观察员通过对观察积累行为数据,明确采矿过程中的关键行为,对关键行为的违规操作率进行数据分析,客观的反映矿区内的安全级别。各班组要对得到的行为数据进行及时的汇总,做好矿区内影响安全行为的重点所在。
3.5 制定奖惩制度,做好安全行为的反馈工作
为了提高员工的整体配合程度,安全管理负责人要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从员工绩效出发,提高员工配合的积极性。在制定奖惩制度时,奖惩标准要从安全行为出发,从而确保奖惩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安全观察员除了要做好监督和纠正的工作外,还要就安全行为与矿工进行及时的交流,对矿工的安全行为进行鼓励。各班组内的安全观察员要做好安全行为信息的反馈工作,使安全管理小组内领导对矿区内的安全行为开展情况做到及时的掌握,方便其指挥工作的开展,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4 结语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原因百分之六十以上是由于矿工的不安全操作行为所造成的,行为安全理论的应用对于减少事故发生,确保矿区内矿工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煤炭资源的使用,将行为安全理论应用到矿区的安全管理,是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矿区开采安全性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惠宇雷.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08).
[2]魏乾柱.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5,(02).
[3]栗霞.浅议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05).
[4]姚敬泽.煤矿安全管理中行为安全理论的运用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5,(07).
[5]任玉辉,秦跃平.行为安全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2012,(11).
[6]李乃文,季大奖.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