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失信现象研究

2016-01-05 13:17:08崔凯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7期
关键词:危害对策

崔凯

摘 要:政府信用是与政府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话题,是社会信用的基石,针对如何强化政府信用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以及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问题,为了化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这一大障碍,需要对政府失信现象进行研究,这包含了它的基本含义、现象、发生原因以及危害和解决对策等方面,由此,我们将以政府失信的危害为出发点,探寻与之相关的问题,从而对政府失信问题的化解提出行之有效的设想。

关键词:政府失信;危害;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5-0236-02

1 政府失信的原因

政府失信造成的危害已经初见端倪,它的发生也绝不是偶然的,一定是有着许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经济、社会、文化传统等许多方面作用的结果,我们只有找出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真正解决这些困惑,使我国的政府信用制度逐步完善。

1.1 缺乏正确的行政理念

我国从封建专制时代开始,官民之间就形成了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当官的高高在上,当民的则需要对其俯首称臣。这种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的,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深深影响着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作为,使他们忽视了手中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忘记了要为人民服务。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政府根本就没有正确的行政理念意识,不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不执行自身应尽的义务,把自己当“土皇帝”一样好好的养了起来。有些握有权的官员已经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百姓之上,对个人的事情为主,对自己不利或无利的事则相互推委或敷衍了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其实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政府的行政权力也是来源于人民,因此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人民负责。政府的信用绝不只是需要在表面上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如果还是一味的只做表面,依然缺乏正确的行政理念,那政府失信的现象将不可避免。

1.2 行政权力缺乏相应的制度制约,监督不够到位

政府及官员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其行为必须受到有效的制约。然而在我国,对行政权力的界限划分和政府职能的定位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并且现有的约束制度不够完善,存在着体制僵化、管理方式落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行政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缺乏公开性和公正性,随意性很大,从而会经常出现滥用行政权力的现象。在监督问题上,尽管我国设立了很多监督行政权力的制度,但我国现有的监督制约机制还是不够健全,有些制度本身缺乏可操作性,监督工作常常做不到位。再加上我国社会监督的主体积极性不高,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从而导致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不够理想,政府失信的现象也会频频出现。

1.3 政府在行政过程中不能够做到信息公开

我国政府对信息的传统管理主要是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来贯彻上级的政策措施,政府很多的行政信息没得到及时公布,使信息带有很大的神秘性,并且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公民都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够很好的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而这种现象会导致政府的信用有所下降。政府的信息做不到公开,决策又缺乏透明,公民很难去获得相关的信息,甚至有些时候需要付出一定的信息成本。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政府不仅将信息不公开,而且还利用自身的优势,对一些信息进行暗箱操作,使有些人通过非正当的手段去获取这些未公开的信息,从而得到相应的利益。这些行为对于大多数公民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势必会损坏政府的形象,降低政府的信用度,增加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从另一方面来说,现代政府的发展趋势是参与型政府,公民有权参与进来,也有权获取相应的信息,这样能够更深层次的去了解政府、监督政府。只有公民参与进来了,才能够使政府与公民之间建立一个相互合作的平台,促进两者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再加上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如果政府的信息得不到公开,就会减少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交流,加深两者之间的隔阂,政府失信的现象也就得不到改善。

2 解决政府失信的措施

对政府信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是要探索出解决的方案,使得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否则政府失信的现状依旧无法改善,当然,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各个角度全面的加以思考。

2.1 树立执政为民的行政理念

我国的政府是执政为民的政府,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我们应该看到,一个政府若是没有良好的信用和道德就不可能形成优秀的行政作风。政府信用道德强调法治理念、平等理念、选民理念、科学理念、效能理念、服务理念、公共精神、责任意识,要求全体国家公务员树立三观,即:顾全大局、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公道正派、无私奉献的行政道德观;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行政权力观;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行政群众观。这是领导干部和普通公务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守和贯彻的,应当始终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把讲信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应该在思想、言论、行为、决策、执行上对公众有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公仆形象和政府信用形象服务人民;当然也要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吸取国内外优秀的经验,进一步改进政绩考核的办法,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套严密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坚决杜绝“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2.2 强化法律意识,坚持依法行政

强化政府信用,当然不能低估法律的作用,较政府权力而言它具有更加优先的地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因此,要用法治化的理念规范政府行为,这一改进不仅有助于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对于提升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有着积极作用。另外,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充分起到模范作用,自觉维护起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权力的行使、职责的鲁行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以建设法治政府为最终目标,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行政立法,进一步健全行政责任体系,促进问责制度的完善,当然依法行政离不开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健全决策机制,改革审批方式,减少审批环节;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行政行为需要得到更加严密的规范,通过完善的行政监督制度对其加以规范,使得行政程序更加的公开化和法治化。

2.3 完善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制度,扩大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加强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可以发挥很多力量的作用,其中社会舆论是其中之一,首先,想要使政府的行政行为得到人民群众和舆论的有效监督,就要进一步健全人大监督的法律制度,落实监督内容,同时完善人大的质询制度和信访制度。其次是要加快司法体制完善和改革,要赋予司法机关这一外部监督机构真正独立的权力和地位,发挥他们应有的效用。当然,政府系统的内部监督同样不可缺少,要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最后就是要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发挥其对政府和各级官员的监督职责,这种监督虽然没有严密的组织但作用却是不容小觑的,我们对社会媒介的监督行为进行鼓励和表彰,对于政府及政府官员诚信方面的失误和腐败现象进行深刻揭露,使得其他官员有所忌惮,也要加强对举报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行为的鼓励,严厉惩治打击报复举报者的参与人员,为政府诚信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舆论的有效支持,使之为限制和约束政府的行政行为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中桓.论信用政府与政府信用[J].湖南社会科学,2002,(6).

[2]杨海坤.论政府诚信[J].广州大学学报,2007,(12).

[3]田成有.诚信政府的缺失与构建[J].行政与法,2003,(5).

猜你喜欢
危害对策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12
肥胖危害知多少
诊错因 知对策
药+酒 危害大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26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8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网络的危害(三)
新少年(2017年6期)2017-06-16 17: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