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素养现状探析

2016-01-05 11:24:03明冰霜柯佳敏洪巧鸿赵枚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7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

明冰霜 柯佳敏 洪巧鸿 赵枚

摘 要: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是其英语表达和文化输出的重要储备。问卷调查分析表明,我国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英语表达之能力十分有限。建议对当前的英语课程的教材设计增加中国文化部分,对教师教学及考核方式进行部分改革。

关键词:英语专业;母语文化素养;英语表达;教材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5018002

1 引言

2002年清华大学张为民、朱红梅等教师对清华大学126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知识的能力测试,内容涵盖中国民俗文化,古迹建筑。结果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测试者不能给出恰当的英语表达,在转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面临“失语”困境。“文化失语”在当代大学生中究竟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是因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缺失还是英语教学中缺乏相应教材的支持?英语专业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现状如何?应如何加以培养?对于每位从事英语教学和学习的人来说,这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对武汉工程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本科/已接受系统英语教学)进行了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笔者对武汉工程大学2012级外语学院英语专业78名三年级本科生进行了研究。其中,英语专业学生63人,E+(英语+法学双专业的学生15人),均已完成武汉工程大学英语专业课程培养方案中的听说读写等各类主干课程。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从英语专业学生语言价值取向、学生文化知识结构(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经典文化)、现行英语教材设计以及英语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了解学生语言能力结构和文化表达能力。共发放调查问卷82份,回收80份,回收率97.6%;其中有效试卷78份(英语专业学生63份,E+法学学生15份),有效率97.5%。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英语专业学生语言价值取向

研究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价值取向进行了探究,以当前“文化失语”现象为出发点,着重了解和分析了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目的、英语语言能力知识结构及其表达的认识。从数据分析来看,约78%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是为了更好的交流,更深层次的了解西方文化,而主动用英语向国外传递中国文化的学生比例只占5%。对于文化的双向传播,英语专业的学生认识严重不足,重视英语语言学习和西方文化学习的同时却忽略母语文化的对外传承与交流。

3.2 英语专业学生文化知识结构(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经典文化)

问卷中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查,涉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和国外经典文化中的神话故事等,借此了解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外文化知识的掌握及用英文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

从统计数据来看,英语专业的学生有73%经常会忘记汉语基础字的拼写,E+英语法学双专业的更多达93%,语文的基本功不牢固;85%以上的学生承认自己的语文水平停留在高中阶段——甚至50%的人认为,语文水平已低于高中;只有11%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会在课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数据表明,大学阶段英语专业的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素养不增反降,而学校对本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在大幅削减大学语文课程的比例。

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积淀严重不足,只有14%的同学能够清楚明晰的解读儒家文化及其思想内涵,且途径十分单一;而有51%的学生表示对通过电影、书籍、网络、游戏等多种方式比较了解古希腊神话。问卷的另一方面涉及到用英语阐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英语专业学生能够清楚表达和进一步解释的同学只有13%。可见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及其翻译知之甚微,更别提用英语传承母语文化的博大精深了。文化失语现象十分普遍。

3.3 现行英语教材设计以及英语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

3.3.1 现行英语专业的教材

问卷数据显示,超过50%的英语专业学生,对当前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感到不满意,究其原因,认为教材枯燥、单调的学生比例有52%;认为教材中应当添加中国文化介绍的学生占80%以上。当前学生所使用的大学英语专业课程教材,已无法满足英语专业学生的需要,学生想要学习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念头很强烈,但是当前的教材设计却存在一定的缺失,几乎没有中国文化的介绍。

3.3.2 英语课堂教学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课程和课堂在大学阶段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主要平台。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影响。问卷数据显示,84%的英语专业学生认为大学英语专业老师自身的中外文化修养是符合要求的,17%的学生反映老师上课经常提到中国的文化知识,64%的学生希望老师上课多讲点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而对于E+法学专业的学生,80%的学生反映英语老师上课会提及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20%的学生指出老师上课几乎不讲授中国文化知识,只有40%的学生希望老师多讲点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英语专业的老师都很优秀,都有较高中外文化素养,遗憾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课堂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意识非常薄弱。

4 建议

4.1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英语学习价值观

解决问题,当追本溯源。英语学习的过程就像栽培一棵树,要想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树根就要扎牢,养分还要充足。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学习英语都是依赖各级各类的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培养,都是被动的学习和应试教育。英语教学过程中都是简单的语言知识点和各类语法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英语水平也大多停留在基础的语言知识点上,且是建立在西方文化知识的背景之上。

建议在大学阶段的英语专业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应试和简单的交流,其本质不是让西方的文化扎根我们的脑海,替代本国的文化,造成文化入侵,而是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学会利用英语表达、传承和交流中国的传统文化。

4.2 坚持大学设立中国文化课程

“文化失语症”最主要表现的是无法用英文表达中国的文化。可是如果学生对中国的文化都不是很了解,又怎能用另一种语言表达?上大学后只有11%的英语专业学生和15%的E+法学的学生,会课余学习积累中国的文化知识,而若没有中国文化课,那剩余90%的人文化知识只会停留在高中甚至出现下滑。大一时,大学语文是必修课,大二时有选修课。但这样的设置是不够的。学习外语的目的是文化输出,语文就应与外语学习一样重要。并且,从小学到高中,语文的学习也很基础,大学后才会形成自己的思维,大学的语文老师都很优秀,讲课都很有深度,对学生自身文化的提升是极好的资源。因此,建议学校重视语文学科的设立,增加母语文化学习的时间。

4.3 增加英语教材中母语文化知识的讲授与学习

有了良好的英语功底,扎实的中国文化基础,实现文化的输出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之间的转换,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而实现这一步的重要基础就是,合理选择运用教材。当前大学英语专业教材中的文章几乎都是以讲述外国文化为主,中国文化知识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要想扭转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在现有的英语教材中应增加中国文化比例的文章。教师也可通过课外书籍、网络、影音素材等各种渠道选择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资料进行补充讲授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

4.4 重视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角色,对教师教学及考核方式进行部分改革

大学老师就如罗盘,老师的教学方式与思维方式会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日常学习的方向。在学生眼中英语专业的老师,都有较高的中外文化素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只有17%的英语专业老师会经常提到中国文化,而E+双专业的老师偶尔会提到,教师主动教授母语文化的意识不够。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师,更应加强自身的业务素养,在课堂上起到引导、监督、传道、授业的作用,尤其是要做好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外来文化的吸收,有意识的将中国文化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另外建议在学期中或期末,以多种形式(如口语测试、小组presentation、期中小论文、闭卷考核等)增加文化知识考核的比例。

4.5 E+(英语+法学双专业)学生额外建议

武汉工程大学2005年提出了双专业模式,2009年12月获批“E+”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作为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E+专业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人才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更快流动。今年以来学生的毕业就业与考研都有很大的优势,这一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可是,英语双专业的学生也存在一些不足,他们的英语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合格率普遍比英语专业的学生低。文化失语症在双专业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双专业的老师与学生大多认为英语只是辅助语言,重点应放在专业课的知识学习上。问卷调查显示,有近20%的双专业学生,希望老师上英语课只讲课本知识。而在课堂教学中,双专业的老师几乎不经常提到中国文化知识。这样带有明显功利性的教学与学习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缺失了母语文化的传承,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双专业的学习会很辛苦,可是学生与教师都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能偏废了英语学习,更不能荒废了母语学习,也要时刻牢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文化的双向交流和传承。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王存文.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

[4]肖龙福.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5]张为明,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学报,2002.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浅谈英语专业词汇教学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中国修辞(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9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以BP制辩论为牵引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行动研究用于英语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