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试验机构基于标杆管理的研究和思考

2016-01-05 09:09:54向新忠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7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

向新忠

摘 要: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飞行试验事业起步较晚,在管理模式、体系建设、机构运行等方面仍存在着差距。通过研究和构建指标体系,选取国际一流试飞机构,开展对标研究和差距分析,探寻改进提升空间,确保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我国飞行试验整体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与国际一流试飞机构的比较,明晰我国飞行试验机构的道路自信和科学发展。

关键词:试验机构;标杆管理;指标体系;国际对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5015602

1 引言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简称试飞院)始建于1959年,是我国唯一国家级飞行试验技术研究中心及唯一经国家授权的航空产品国家级鉴定(定型)试验机构。试飞院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多项航空武器装备设计定型试飞任务和民用飞机的适航审定试飞任务,完成了上千项科研项目,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随着国产新型民机、运输机和新一代军机的研制生产,试飞院再一次肩负起新一代飞机飞行试验工程发展的伟大使命,支撑和引领中国航空工业向世界航空巅峰冲刺,为实践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而踏上新征程。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是企业改善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最有效的管理工具之一。标杆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是一种面向实践、面向过程的管理方法。标杆管理的核心和实质是学习和借鉴同行业一流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整合自身系统资源,消除薄弱环节,使组织更加卓越和优秀。国内外企业组织也常借鉴“标杆管理”经验,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 标杆管理实践重要性分析

2.1 掌握发展规律,增强发展自信的现实需要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实施了创新驱动战略,飞行试验作为高科技创新平台,面临着“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的时代挑战。如何承担起新时期的使命,更好地提升基础能力、为国防科技服务是试飞院面临一项重要任务。研究国际一流试飞机构的发展历程,掌握飞行试验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飞行试验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新模式,是试飞院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2.2 夯实发展基础,建设一流试验科研体系需要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建设,试飞院已基本满足当前科研任务所需能力结构。但试飞院也存在着管理基础薄弱等常见问题。尤其是面对市场化变革,试飞院与国际上一流试飞机构的科学管理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建设一流国家试验管理体系,是试飞院打造世界一流试飞机构必须跨越的重要台阶。

2.3 提升核心能力,适应新时代发展定位需要

“十二五”以来,试飞院提出“打造世界一流试飞机构”的战略目标。随着新战略的实施,飞行试验是国家行为的理念已经广泛树立,“研究+鉴定”的双重职能基本确立。随着行业发展和新型号的研制,飞行试验行业展现出了新的变化趋势,“使用试飞”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而如何开展相关方面的工作,适应和拓展“研究+鉴定+使用试飞”的发展定位,是试飞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定位要求。

3 标杆管理应用与实践

基于我国多年自主开展飞行试验工程的实践经验,借助标杆管理工具,并充分融合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精细化管理、系统工程等理念,通过“建立团队、确定目标、选择标杆、分析差距、管理提升”的过程,形成对标管理工作机制(如图1所示)。在实际对标工作中,通过管理创新机制,使对标管理和科研生产相融合,通过滚动推进和迭代,贯彻战略目标、强化战略执行,促进试飞院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

图1 试飞院标杆管理实践过程图

3.1 明确对标管理思路和工作体系

试飞院以“打造世界一流试飞机构”的战略目标为指导思想,以战略导向、改进提升、滚动发展为基本原则。通过扫描世界一流试飞机构,分析其成长历程,剖析其核心能力,寻找飞行试验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明确试飞院发展建设的重点方向,为试飞院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3.2 构建对标指标体系

根据标杆管理需要,并结合实际,建立如表1所示的国际对标指标体系。

3.3 选取标杆企业

飞行试验对于一国的资源和能力要求非常高,目前只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五个国家具备综合性飞行试验能力。国际标杆选择基于代表性、权威性、参照性等原则,选定的标杆机构包括美国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美国空军试验中心、英国飞机和军械试验研究院、法国飞行试验中心、俄罗斯格罗莫夫飞行研究院和空军红旗研究院等。

3.4 与标杆企业的对标分析

通过对标杆企业的指标数据采集后,从三个维度逐项进行对标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国际对标体系对标分析

作用与功能国家层面航空工业是科技强国的象征,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的航空航天百强企业总收入占百强企业总收入的74%。由此看出只有具备强大的综合性试飞机构,才能做到国强企富。

产业层面飞行试验贯穿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的全过程,在航空工业研制链中的先导和带动作用越来越大。

企业层面飞行试验是产品研发的最后一个环节,成为航空工业企业产品性能和质量保障的重要平台。

管理体系机构位势在试飞科研上,美国德莱顿直属于NASA,NASA直属美国总统领导。机构位势决定了试飞机构在一国的战略定位。

经费指标西方一流试飞机构对飞行试验投入的目的是为了占领技术制高点,因此对其投入就是关注其对技术的支撑作用。

资源建设科研设施具有完善的试验机体系、空中试验平台、空中测量伴飞平台等。

试飞人员空军测试中心拥有5000余雇员;德莱顿飞行研究中心的人员规模保持在1000人左右。

试飞能力西方一流试飞机构对飞行试验投入的目的是为了占领技术制高点,因此对其投入就是关注其对技术的支撑作用。

3.5 对标结论与启示

试飞院要实现“打造世界一流试飞机构”的战略目标,需要在已有平台条件和能力基础上,完善相关体系,持续增强科研试验能力。同时,要通过不同渠道促进提升试验科学和飞行试验在试验科学中的战略地位研究和应用;试验科学的试验理论、试验手段、试验方法、试验工艺构成了驱动中国创新发展的试验科学体系,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利器,要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学科发展、国防科技全领域的角度加大投入和建设。

3.6 通过管理创新机制持续改进

试飞院将对标结果和完善后的指标体系通过管理创新工作机制,实施持续改进,并保持了常态化机制。通过“发现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不断完善、推动对标工作的不断深化,提高试飞院的整体能力。

4 标杆管理实践带来的思考

4.1 坚定了发展模式自信

通过对标国际一流试飞机构,试飞院不仅发现了差距,同时也增强了发展自信。在诸多领域,试飞院已经实现了与国际同行的“并驾齐驱”。联合化试飞道路的发展模式经过不断改进和持续完善,已愈加成熟,在组织模式和实践方面显现了非常高的效能。

4.2 深化了飞行试验内涵

飞行试验作为试验科学的重要分支,贯穿于航空装置和航空技术发展的始终,包括从概念到应用。为推进飞行试验科学的发展,应进一步丰富和拓展飞行试验内涵。同时,要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推进飞行试验的产业化,突出飞行试验价值创造能力。

4.3 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

飞行试验具有探索科学原理的基本特征,充满着风险,必须持续提升科研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对标一流,试飞院借鉴国际一流试飞机构的试验与鉴定程序,将严谨的科研流程等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使之成为试飞院的核心软实力,成为试飞安全的强大保障。

4.4 增强了战略管控能力

通过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对标管理,使“打造世界一流试飞机构”的管理理念根植于全院职工思想中。围绕“战略引领、强化执行、夯实基础”的工作方针,借助于对标管理,使各单位内部“对标杆、找短板、促改进”成为新常态,成为战略执行的重要抓手。

5 结束语

开展以打造世界一流试飞机构为目标的对标管理工作,使试飞院进一步掌握了飞行试验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规律、坚定了发展信心;通过对标管理和持续改进,试飞院逐步形成了“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的特色发展模式,增强了核心能力,在通往国际一流试飞机构的道路上正阔步前行。

参考文献

[1]田建伟.企业能效对标管理标准化研究[J].标准应用研究,2013,(10).

[2]陈泓冰.标杆兴国:从对标到创标[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1,(1).

[3]詹姆斯·哈星顿.标杆管理完全操作手册[M].杨燕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麦迪.标杆管理及其最佳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
2024新一线城市魅力指标体系
第一财经(2024年6期)2024-06-17 11:10:19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国土资源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探讨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辽宁经济(2017年6期)2017-07-12 09:27:32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评标工作中有关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的探讨
军事体育训练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