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彩侠
刘希娅,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数学特级教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科研型骨干校长,全国十佳小学校长,教育部课程改革试验基地导师。重庆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
从2015年九月份开学起,谢家湾小学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又往前走了一步,除了将原来的十门课整合成了六门外,学校已不再设置上下课铃声。学校的课程以主题形式开展,每个上午设三个主题,每个主题大约一小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商量把握上课的时间、内容、节奏。这一小时包括了上课、去洗手间、户外玩耍。每个教室都有钟表,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管理时间。
从教化到生活
“六年影响一生”是刘希娅提出的谢家湾小学的办学理念。她认为教育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做得好与不好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教育应该有辩证思维,随时都要以理性看待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应当以虔诚之心看待每一个孩子。所以,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估并优化我们的教育实践,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应他们的天性。以这样的方式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而不是通过教化的方式去训练他们。这十年来,谢家湾小学想做的就是实现从教化到生活的改变。刘希娅说,现在,我们的教育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大家都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到底要怎么彻底改变,大家又都很苦闷。基于此,谢家湾小学在课程方面做出了一些调整。
让教师把专业与优势结合起来
在谢家湾小学,音乐老师竟然教起了数学,这在许多人看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是刘希娅十分平静地说: “在小学的课程体系中,原本就有一些学科没有专业教师,因为有些学科本身在大学里是不开设专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小学里,本来就有一些教师是跨界的。所以在讨论时,我们不能脱离中国教育的发展实际。太多时候纯理论的讨论没有意义,一定要与实际相结合。小学知识本身很简单,还有一些教师教的学科并非他最擅长的,所以,好多人的专业与他自身的优势并不一定是重合的。现在我们做的跨界,实际上是让老师自己申报他想教的科目,这些科目或许才是他更喜爱或更有兴趣的,让老师教的学科与他的优势相结合不是更好吗?让教师与学生都按他的优势发展不是很好吗?所以,要把专业与优势结合起来考虑。小学更重要的还是教学法。只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小学阶段还是兴趣阶段,不能太强调专业。现在网上的课程资源有很多,如果一位非数学专业的教师愿意教数学,那么他就会自己努力去寻找并钻研利用这些资源,其他学科教师也一样。”
用事实说话
改革是一个多方利益的平衡与博弈的过程,改革若想取得成功,离不开外界环境的支持。谢家湾小学的改革得到了很多支持。刘希娅说教育部、重庆市教委、区教委都很支持学校的改革。教育部现在非常鼓励基层的探索与创新,他们很多次都明确表达过对基层探索持宽容、支持、鼓励态度。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环境,刘希娅坦言,这些政策环境与行政管理机制的支持对学校的改革来说是很重要的,不然,学校的工作是做不下去的。
当然,这场改革并非没有质疑的声音。在改革之初,反对声音最强烈的是家长们,他们曾经投诉过,发帖抵制过。但是刘希娅还是决定等待,她要用事实说话,她让家长到学校听课。慢慢地,他们发现学生成绩不但没有下降,而且综合能力很不错,这样,家长们就放心了。家长们感受最大的就是学生变得很主动,上学变得很快乐。现在选择谢家湾小学的家长都是接受学校的做法的。很多家长也会参与到学校的课程中来,比如朵朵讲坛,很多家长还是学校的助教。他们自愿地为学校服务。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不同角度,他们为学生讲一讲,学生受益很大。
坚持孩子立场,对孩子好的就去做
在一般人看来,谢家湾小学这么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定会有一个拐点,但提起最初的改革,刘希娅说根本没有什么分水岭与界限,学校一直就是用辩证思维,尽量去规避一些负面的、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发掘并组合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它自然而然就经历了一个边破边立的过程。刘希娅没有觉得学校的改革是惊天动地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形成了大家觉得有影响的东西,但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可能任何变化都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改革会造成不确定性,大家要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
刘希娅校长指出自己当时没有想到改革成不成功,因为它不是一个非此即彼或者非左即右的过程,而是一个一直在尝试调整的动态过程。感觉什么样的方式对孩子最好,那么你就去做。什么样的方式对孩子们不好,就要去停止。所以,没有成功的一天,也没有必定的失败。通过在过程中慢慢观察孩子的发展状态与发展效果,其实你看到孩子不断地越来越好,你就会更自信。
这十几年的改革,改变最大的自然是孩子们。谈到这一点,刘希娅用2015年“教育家成长联盟”全国一次会议上一位参观者的感受回应了我。那名参观者说,他在这所学校走,和任意一个孩子打交道,感觉孩子们都很真诚,不虚假,很从容,面对他时,都能够很淡定自如地与他交流。另外,在这次会议中,大家都反映无论到哪个教室走动,孩子们的状态都是很自在的。所以,尊重孩子的天性在这所学校里体现得很充分。另外,这些年大家的普遍感受是谢家湾小学的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特别是处理复杂的综合问题能力比较强,表达能力也
很强。
除此之外,刘希娅校长说自己觉得孩子们的思维水平也很高,有逻辑性,而且他们想问题比较积极乐观正向。看问题时,常常会一分为二,“六年影响一生”也带给了孩子们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同时,每个孩子基本上都至少有一项兴趣爱好,更多的会有五六项。他们学习起来相对都比较轻松,但运用起来又都比较简单,能够举一反三。整合之后的课程每天都有大量的综合运用与互动交叉,这对孩子们看待复杂问题的能力是有好处的。这使他们形成了一种立体系统思维而不是线性思维。所以,当问及未来基础教育段课程改革的重点会不会集中在课程整合上时,刘希娅说至少自己认为是这样。
改革是一个漫长又艰辛的过程,谢家湾小学的改革也将会一直继续下去。提及未来,刘希娅说,没有刻意想过,怎样对孩子好就怎么做。但是在中国,坚持时时为孩子好的立场,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也不一定人人都想做到。很多时候,大家在选择时可能选择了其他立场。我们一直坚持孩子立场,十几年了,我们一直都坚持这么做。所有的问题我们都以孩子的立场、孩子的体验、孩子的收获作为我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所以,对于未来的改革,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状态与趋势进行评估,再做下一步的方向调整。
在外界看来,谢家湾小学的改革是对传统与常规的颠覆与挑战,所以大家用“地震”来形容这场改革。可是身在改革当中的刘希娅却异常平静,她说我们一直都是心平气和的,大家反应这么大,可能是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同的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可能也是人们所期待的。有一位研究者到学校后,他说谢家湾小学正在以一校之力干着全中国都想干而不敢干的事。刘希娅说:“我
们自己是慢慢地顺理成章地走过来的,没有特别想要说要去做什么事,今天发现学校哪里有不好的地方就改正过来,就是这么简单。如果有什么想法,我还是希望国家的课程方案能有一个好的调整,不能让人觉得谢家湾小学的这种思路是一种改革,大家应该觉得这是一个常态,这才是正确的。”
(责任编辑:江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