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绪闻
论我国国防文化的现代化重塑
孙绪闻
内容提要:国防文化是国防建设和国防实践过程中的一种精神积淀和文化提炼,表现为一种主体自觉意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当代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变革之中,国防文化也必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重塑适应全球化发展态势、适应强军实践、适应富国与强军统一战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国防文化,是国防文化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国防文化国防意识全球化军民融合
作者:孙绪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博士后,中校
国防文化是国防建设和国防实践过程中的一种精神积淀和文化提炼,表现为一种主体自觉意识,是增强国家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军事上可以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能够变成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和战争潜力。国防文化既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思想基础,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涵,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当前,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变革之中,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市场经济进入攻坚阶段,强军实践全面展开,军民融合战略深度推进,为国防文化建设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现代化国防呼唤现代化国防文化,建设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重塑适应全球化发展态势、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适应强军实践、适应富国与强军统一战略的国防文化,是国防文化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在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各国经济运行机制日趋一致,在经济往来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种态势。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家主权较少受到外来经济冲击,国家安全以军事安全为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安全已拓展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科技等领域,维护国家安全的难度增大。一是国家主权的专属性受到削弱。解决环境污染、核扩散、艾滋病等跨国性、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出让部分主权,共同应对,国家主权的专属性和排他性受到一定程度削弱。二是国家安全观受到冲击。在经济领域,各国经济已跨出国界,经济利益争夺十分激烈,经济手段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手段;在政治领域,发达国家在移民、民族主义复兴、人权等方面不断干涉他国内政,企图影响他国政治走向;在文化领域,西方国家加紧实行文化和价值观渗透,大肆推行“分化”“西化”战略;在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几乎被发达国家垄断,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信息经常被窃取,甚至完全暴露。三是国家“预期”领土遭入侵。西方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将发展触角探伸到大多数国家目前不能控制的太空、深海、极地等特殊“公共领土”,企图独占独享。
全球化也使人对战争的认知发生错位。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使得我国与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形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共同体。有人天真地认为:全球化时代不会发生战争;如个别强国贸然对我发动战争,势必影响其贸易出口,降低经济增长速度,造成两败俱伤。
马克思认为,经济是战争的本源,既是战争之因,又是战争之果。暴力仅仅是手段,经济利益是目的。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频繁的经济危机使工人失业、工厂倒闭、贸易萎缩,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战争掠夺资源,刺激新的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入侵我国东北攫取战略利益,在短短6年中,其工业生产总值增长4倍,对外贸易增长3倍,迅速由债务国转变为债权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美国每发动一场战争,都会拉动国内经济新一轮增长。因此,经济全球化无法消除国家、民族差异,更无法消除战争根源,对“利益均沾”抱有和平幻想是极其错误的,超级大国为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仍会发动新的战争。
孙中山曾说:“处竞争剧烈之时代,不知求自卫之道,则不适于生存。”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防建设已不再限于军事领域,而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紧密相连。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防文化工作,要在激发人们投身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维护总体国家安全上下工夫,确立与全球化发展趋势相适应,理性、综合、全面的国防观,纠正对国家主权概念认知不清、国家主权内容认识不全、对战争根源问题认识不明、总体国家安全认识缺失等问题。
强国梦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强军梦作为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担当和奋斗目标。所不同的是,在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过程中,军队和人民各自承担的职责不同。实现强国梦,全国人民的责任是集中力量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军队则是为强国梦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安全保障。实现强军梦,军队的责任是按照“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目标,不断强化军魂意识,提升打仗本领,锤炼作风纪律;全国人民则以各种方式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服务强军目标。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信息、空间与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为标志的世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引发了史无前例的新军事革命,导致世界军事形势和未来战争形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军队信息化建设向网络化、智能化、太空化方向发展,作战方式向网络中心战发展。另一方面,国家武装力量结构向指挥扁平化、规模轻便化、多能一体化方向发展。这些新趋势,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制胜要素,使作战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人们国防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军事革命的实质是一场国防文化的革命,过去国民对战争、对国防建设的旁观态度已不再适应潮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觉参与、全面融入、军地联合、共建国防、共同参战”的国防文化观念。
世界新军事革命,为新形势下人民战争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信息化把每个人和国家、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人都是网络之链上的一个节点,每一公民都是国防后备力量的主力军,是现代战争的参与者。未来战争是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在参战力量方面,普通公民可以充当黑客,参与瘫痪他国网络体系和作战指挥系统;在武器装备方面,智能手机等网络终端可以成为一招制敌的尖端武器,大众传媒变成重要的软杀伤武器和战场;在战争准备方面,发达国家心理和舆论控制不分平时和战时,已渗透到社会各领域。
全民崇军尚武,不仅有利于激发青年从军报国的荣誉感和自信心,而且能够更好地激发军人“平时勤奋工作,战时牺牲奉献”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适应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树立有利于推进强军实践的国防文化观,夯实“强国梦”“强军梦”的理想信念,营造全社会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全民崇军尚武,使每个公民充分认识“信息化战争没有前方后方之分、没有军民之别”,引导其立足现有岗位,为未来战争献策献力。
在中国历史上,富国与强军并未协调一致。宋代、明中后期和清末,经济空前发展,但国富未能军强,带来的后果是经济成果付诸东流,国家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新中国成立初期,强邻紧逼,战争阴影一直笼罩在中国大地上,加强国防建设、抵抗外来侵略成为当时最紧迫的任务,军强但国尚未富。
富国和强军是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之两翼。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富军弱与国贫军强,都使国家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国富军强,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富国与强军,二者辩证统一。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国防现代化就没有发展后劲。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经济建设就得不到安全保障。实现富国强军,既是发展经济之上策,也是国防建设的上策,还是国家政治的上策。从经济上看,国防领域的科技成果可以为经济建设服务,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从国防上看,国家经济实力越雄厚,越能促进国防发展;从政治上看,国防建设能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捍卫经济建设成果,有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确立与富国强军相一致的国防文化观,一是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强化全民国防观念,打牢全民支持、参与国防建设的思想基础,努力建设与国家利益发展适应、与大国地位相称的牢固国防。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不断拓宽经济发展视野和国家安全视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三是要树立军民融合的系统发展观,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融合。按照系统设计、整体布局的思路,统筹谋划军民融合式发展,搞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总体目标、发展步骤、建设任务、资源配置之间的衔接与协调。要打破军民界限,在国家整体利益平台上整合利益关系,形成战场与市场相衔接、自主与借力互补有序的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15年我国GDP为676,708亿元,经济总量达到美国的64%,是日本的2.16倍,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2万元,是改革开放前的120倍。目前全国85%以上的居民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所培育的开放、竞争、公平、创新、民主、法治等新的观念,逐渐取代封闭、保守、僵化的旧观念。一方面,人们更加关注国家发展,重视国家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又不同程度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使部分人出现了道德困惑、理想丧失和信仰危机。
由此产生的不良思想也对国防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人经济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减弱;市场观念增强,国防观念淡化;追求个人利益和自身价值的观念增强,奉献精神和集体意识减弱。背离传统国防观念的现象层出不穷,并屡屡引发舆论热点:初中课文《南京大屠杀》要不要删?国家公务员考试出现国防知识题是不是偏题?参军保家卫国值不值?民兵抢险救灾付报酬应不应该?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一些领导只注重发展经济,忽视国家安全,把国防要地、军事禁区开发成经济区、旅游区;一些群众破坏国防设施,盗卖军事设备,甚至出卖军事机密;一些英雄人物被戏谑嘲讽,烈士陵园遭毁损玷污;一些因作战训练、抢险救灾、见义勇为致残的退役军人生活仍无着落;一些青年学生觉得当兵吃亏,拒绝服兵役。全社会的国防观念日益淡薄。
市场经济使国防文化对社会的融入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要积极转变国防文化视角,开辟多渠道国防文化工作途径,建立新的国防教育模式,利用现代传媒充分激活国防文化的思想性、政治性、艺术性、趣味性和群众性,增强国防文化工作实效。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通过营造人文氛围,引导价值取向,强化精神支柱,确立大局观念,增强忧患意识,把国防文化工作深度融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培育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爱国奉献精神和时代担当。
[1]花建.软权力之争——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化潮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卡尔·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3]徐焰.战争与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洪兵.国家利益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5](奥)佩奇.未来的世界[M].北京:中国对外出版翻译公司,2009.
(责任编辑:何荷)
ISSN1002-4484(2016)07-0043-03
E2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