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人间词话》又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古人给《〈诗经〉两首》如此高的评价,可见其语言艺术之魅力之大。
一、朴实无华——语言本色美
《人间词话》所说:“《蒹葭》一篇具有‘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可见《蒹葭》语言不以人为雕饰,华美绚丽见长,而以拙扑自然不加雕刻为本。而其情感正因为这种朴实无华,更显得一往情深。
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简简单单几句话,便将抒情主人公百折不回、上下而求索的坚强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几句诗明白如话,简洁淳朴,而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于辗转反侧的形象,跃于纸上,令人难忘。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诗经〉两首》就是如此,既无典故,也无代字,但正因为这样,才更为形象、鲜明、生动、传神,使人有见景如见人,感同身受。
二、重章叠句——语言音乐美
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三章只一章,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这便是说它的音乐美。
《〈诗经〉两首》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往往只变换数字,回环往复,短歌低吟,余音不绝。
如:《蒹葭》终篇以“蒹葭”和“白露”起兴,步入眼帘的是一个对彼岸世界(伊人)痴心不改的守望者。不管是起兴还是对抒情主人公执着于“伊人”的描摹,都采用了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手法。即以每章后四句为例: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三章八句的重章叠句,朴素生动地描绘了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痴心。虽然“三章只一意”,然而回环重叠,一咏三叹,对彼岸世界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加上苍茫、朦胧、凄清、虚静的秋意秋味,都在重重叠叠的咏叹中昭然、豁然。更为突出的是抒情主人公百折不回、上下而求索的坚强意志,在诗歌的深婉悠长中,表达得更为真切感人。
如:《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接上章“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反复叠唱。“流之”“采之”“芼之”,仅换一字,前写荇菜流动无方,求女不得的忧思,次写采、拔荇菜之灵活自如,表示求女既得,当同她相亲相爱,同喜同乐。重章叠句的运用对突出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强化感情,同时还有效地增强诗歌的节奏感与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重章叠句的语言形式,使诗的语言音韵委婉,悠长,一唱三叹,诗情便在这种回环往复当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与抒发,收到生动传神的效果。
三、情感真挚——语言性情美
明人江盈科在其《雪涛诗评》中也曾指出:诗本性情。若系真诗,则一读其诗而其人性情入眼便见……这充分说明了诗要有真性情才可称得上诗美。而诗的真性情又通过诗人对人物的情感真挚、吞吐自然、不假雕饰的流露得到体现。
如:《关雎》描写了男子对窈窕淑女热烈奔放毫无顾忌的爱情直白,由“寤寐求之”以至“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对正当、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如:《蒹葭》写芦苇的颜色由苍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男子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试想,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萧索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
《〈诗经〉两首》通过这种具有本色美、音乐美、性情美的语言,描绘了普通劳动者之间淳朴健康的情感,这种感情无不出自纯真质朴的本心,无不是最热切坦诚的情愫,如一朵纯洁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给人以莫大的审美感受。
【即学即练】
1.请阅读诗句,找出其中的叠词,并例析其表达效果。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选自《古诗十九首》)
2.阅读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柳枝 江南岸
[宋]朱敦儒
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技;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
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
[注释]柳枝:即“杨柳枝”,词牌名。
(1)本词多次提到“柳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妻子都希望丈夫一帆风顺,春风得意,可词中女主人公反而希望丈夫到京城百事不利,事与愿违。这合情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