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秀园:一个草莽枭雄的乱世情怀

2016-01-04 11:39朱千华
红豆 2016年1期
关键词:袁世凯岭南园林

朱千华,男,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扬州定居、工作、生活。2006年开始行走南方,作岭南田野考察。现旅居广西南宁,从事岭南文化研究。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资深作家。代表著作有《岭南文化三部曲》《像麦子那样金黄》《中国美女地理》《三沙人文地理》《家山何处》等十余部。荣获首届“朱自清文学奖”。

明秀园位于武鸣县城西郊。关于此园,坊间有诸多传闻,说这个园子所在地,原是一个龙穴。龙穴是风水学中最常用的名词,凡龙穴者,必是风水宝地,家族兴旺人丁富贵。

我去明秀园数次实地察看。印象最深的是,园林西、南、东三面环水,此水名西江河,为武鸣河之一节。西江河流经明秀园时非常奇特地画了一个漂亮的弧形。很多地理堪舆者一致认定,这里是最宝贵的“玉带缠腰”地形,即古代为官者腰间玉带一样,贵不可言。坊间传说如此,无非茶余闲话,姑妄听之。

如此金贵宝地,定有地方高官、土豪财主争抢不休了吧?恰恰相反,在明秀园落成之前,这里荒芜一片,无人问津。此地最早属于一蒙姓家族荒园,园中皆灌木丛林。既为宝地,又何以荒芜?

查道光版《武缘县志》始知,其时宝地人烟稀少、兵燹之灾等等固然不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竟然是虎患。古代岭南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动物品种数量之多,令人难以想象。历史上,岭南有三大患:鳄鱼患,象患,虎患。

广东潮州鳄鱼成灾,韩愈写《祭鳄鱼文》驱之。潮州大象也成灾。潮州有个夔江岭,这是岭南的景阳岗,大象守在这里,过往客人结伴而行,敲锣打鼓也没用。若想通过,定要拿来食物引开它们才行。广西的大象也不少。乾隆年间,灵山一带有象群,“每秋熟,辄成群出食,民甚苦之”。道光年间(1833年),史载“大廉山群象践民稼,逐之不去”。

历史上的虎患主要发生在广西。地方志中皆以“虎暴”来形容。有关“虎入城”“有虎患”“虎为害”的记载不绝于史料笔记。武鸣古称武缘。历史上的武缘县,虎患一直未能停止。光绪年间,武缘经常发生老虎食人伤人事件。《民国武鸣县志》记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虎患传及葛墟、林墟、六塘、马头等团,统计遭虎患者不下数百人”。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南宁老虎才绝迹。《南宁志》记载:“解放前,在青秀山、高峰岭和老虎岭一带有老虎出没,后绝迹。”明秀园一带,是武鸣最有名的虎窝。当地许多地名都与虎有关,如伏虎屯、虎弄等。当时,这里的村民夜行,都有个奇特的习俗:肩头扛一柄铁叉,以防止老虎从背后猛扑而来。

那老虎一大早就躲在村子的屋顶,伺机扑食村民。谚云:“虎上房,蛇上床。”村民晚上睡觉时,要看看床上是否有蛇;早上开门,要先看屋上是否有老虎。村中虎多,谷仓都不必着人看管:“人家禾仓多在门外,以多虎,故无窃者。”

明秀园就这样一直荒着。随着人口增加,虎患减少。道光初年,武鸣西郊有位乡宦,名梁生杞,曾中过举人,当过官,后退休在家。手中颇有积蓄,想买块地种种花草,栽点果树,活动活动筋骨。经四处寻访,最终看中“玉带围腰”这块地皮,遂从蒙氏手中买下。

梁公年事已高,由公子梁源汭打理此园,植以果木花草,取名“富春园”。梁公子在园中广种荔枝、龙眼、扁桃等,建有蠖楼一座、桐花馆一座,此外无他,实际上只是座果园而已。

一天,富春园来了数人,转悠半天,频频点头。话也没多说,丢给梁公子一包银子。只说了一句,三千大洋,这园子我要了。

梁公子完全懵了。来者何人?何以如此嚣张?却又不敢发怒。他看到为首戴墨镜者,行走矫健,不怒而威,一看就知道是江湖老大。况且出手如此阔绰,定然不是普通人。也算梁公子见多识广,后经打听,此人正是名震岭南的广西都督——陆荣廷。

那么,公务繁忙的陆荣廷,怎么会有闲情逸致来到这个富春园呢?

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窃国篡权,迫害革命党人。陆荣廷帮助袁世凯大肆镇压革命党,犯下的罪行有:在桂林,他杀害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年仅28岁的蒋翊武;在柳州,他杀害革命党人、40岁的刘古香。此时的陆荣廷,已经56岁。

陆荣廷之所以为袁世凯如此卖命,不怕得罪革命党人,主要是在他心中有个如意算盘,他不仅想做广西王,还想做岭南王。他身在广西,心里却觊觎着广东那片土地。为袁世凯卖命的目的,就是想要袁世凯满足他的愿望,控制两广。

那袁世凯老奸巨滑,把陆荣廷这点小九九看得一清二楚。袁世凯心想,本来,作为广西王,控制你已经不易,再让你染指广东,势力日盛,一旦倒戈,我将束手无策。于是,在陆荣廷开口之前,就先派了心腹龙济光去广州任都督。不但如此,袁世凯还暗中派人监视陆荣廷的一举一动。陆荣廷这才知道,袁世凯不可靠。

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称帝,陆荣廷表面拥护,却称病回乡,暗中反袁。就这样,陆荣廷回到武鸣,并且看上了那块“玉带围腰”地皮,以三千大洋强行拿下,明摆着巧取豪夺。可能陆荣廷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就让梁氏后裔赴任西林知县,这样也算是对梁家的一点补偿吧。

我们现在进入明秀园,会有一个很奇特的感觉,那就是与我们去过的许多园林相比,明秀园内并无多少亭台楼阁,即使有,也都很潦草简朴。整个园林显得空旷疏朗。这是什么原因呢?

陆荣廷草根出身,自幼父亡母嫁,流浪街头。他从一个孤苦无依的流浪儿最终成为一代枭雄。那些漂泊无依的生活使他在任何时候都懂得勤俭、简朴。例如吃饭。陆荣廷官高位尊,吃饭却很简单。据记载,他的生活“苛简”“抟饭掬水以食”,即使后来官至都督,也依然“不择精美,能甘粗粝”,且不饮酒。这在花天酒地的军阀中是少有的。童年时,在路边采摘用以充饥的野茼蒿,成为他一生的美味,直至中老年,仍以野茼蒿佐餐。

这样,整个明秀园的简朴风格就不难理解了。简朴是一种美。明秀园的整个空间环境疏朗、通透。这是岭南园林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江南、北方园林,建筑繁多,亭台楼阁、水榭花墙,可谓样样齐全,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园林建筑一个都不能少。这样的园林风格,让人感觉密不透风。不奇怪,北方冬天寒冷,需要保温、聚气、挡风。

岭南就不一样,四季高温炎热,对建筑而言需要疏朗、通透和敞亮。明秀园就给我们这样的感觉。入园之后,我们看到那些参天的古木、低矮的山石、古拙的石桌石凳,与江南园林秀美的太湖石完全不同,会让人感觉到一种拙朴与浑然大气。这种大气,仍然是源于园主陆荣廷的性格。事实上,陆荣廷是个大气之人。

当年,陆荣廷的父亲,因为给太平军带路,被当地村民活活打死。陆荣廷当上军官之后,甚至坐到了广西军政“一把手”的位置,并没有采取任何的报复行为,被称为“义释杀父之仇”。这种宽广的胸襟,是很少有人能拥有的。

陆荣廷是威震岭南的一代枭雄,他的婚姻却很朴素。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第一次婚姻。当时,他生活无着,就在龙州水口镇的一个渡口,帮一谭姓老船工撑船摆渡。那时候他22岁。老船工阅人无数,观察了陆荣廷很长时间,竟然看中了这个孤儿。当时就有许多好心村民提醒老谭,说那小子对你闺女不怀好意。老谭哈哈一笑说,我还要把闺女嫁给他呢。后来,老谭果真将闺女嫁给了陆荣廷。

陆荣廷一生中纳了几个妾。以其广西王的身份和地位,什么样的女人找不到?但陆荣廷对婚姻要求却很简单,后来娶的几个女人,都是草根妇女,而且都是结过婚的,有的还带着前夫的孩子。陆荣廷并没有嫌弃她们,而是以礼相待,对这些女人带来的孩子,都能视若己出,尽己所能给予帮助。

此等大气、不拘小节的襟怀,正是陆荣廷成功的秘诀之一。而这种人生性格,也在明秀园朴素的建筑风格中得以体现。

今之明秀园,古木参天,枝繁叶茂,很多古树名木都在百年以上。而且这些树木里,很多都是果树,如荔枝、龙眼、黄皮、扁桃、柚子等果树。另有榕树、樟树、酸枣、香椿、虎皮楠等岭南名贵树木,有三十余种。果树名木,是岭南园林区别于共他园林的重要特征。因为很多树种,只能在亚热带地区生长,在北方无法成活。

任何园林诞生之后,总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1934年,抗日战争前夕,著名的万金油大王、爱国华侨胡文虎、胡文豹兄弟,捐款350万港币,准备10年内在中国兴建1000所小学。其中,就有一所小学建在明秀园。最初校名叫“国民基础中心学校”,后改为初级中学,此即武鸣中学前身。现在,这所小学的旧址还在园内。

抗日战争期间,国军将领白崇禧曾在明秀园中设立国民政府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部。1938年,昆仑关战役期间,明秀园成为国民政府第十八集团军的抗日指挥部。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大学袁家华教授与前苏联语言专家,在明秀园中创造了拼音壮文。有人说,壮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字,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壮族人的文字自古有之,他们自己称之为土俗字,亦称方块壮字,这是壮族先民借助汉字或汉字偏旁部首而创造。据我所知,这样的方块壮字多达万余个。在明秀园中诞生的拼音壮文,也算是一代名园在时代大潮中留下的一痕印记吧。历史上的许多印记叠加在一起,明秀园才能不断地散发出更多的人文气息。

我们现在无法知道,当年陆荣廷坐在园中,面对那些青翠不变的百年古木作何感想。乱世之中命若草芥,一个孤儿能够存活下来已是天大的造化,谁也没想到,孤儿最后会成长为一代枭雄。就是陆荣廷自己也无法想明白,命运何以如此奇诡,他甚至对人生的不确定性产生了某种恐惧。他手上沾有革命党人的鲜血,同时,主政广西期间,励精图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均有不俗作为。

也许,人生在本质上是痛苦的。兵荒马乱的日子让陆荣廷疲惫不堪,明秀园成了他躲避乱世的一方净土。这里没有党争,没有杀戮,没有欲望,有的只是风声、树声。花盈枝,果满树,像太平盛世里飘然而过的一缕清梦。

责任编辑 蓝雅萍

猜你喜欢
袁世凯岭南园林
《园林》
《岭南百年散文诗选》出版发行
宋代岭南词中羁旅山水词的特征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岭南传统技艺名扬海外,侨胞助力民俗节庆创新传承
吃荔枝
中国园林“缀玉集”
等候袁世凯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