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对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对构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立足于当前高校教育管理现状,对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积极探讨。首先针对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对“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的内涵进行分析,并逐步提出这种模式的特征和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积极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2-0012-02
高等院校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担负着为国家建设输送人才的重任,所以高校教育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近年来由于教学理念等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我国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不够健全合理,因此构建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迫在眉睫。而且,我国要想创建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依托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正是在这种迫切需求的强烈促使下,“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必须尽快落实。
一、目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乏味。高等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其课程必然不是普遍的常识,而是一些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晦涩的内容,这些内容本身就不易被学生轻易理解接受。再加上一些学生自身程度较差,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不够熟练扎实,让这部分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1]。
2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在学生道路的选择和归途中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一个合格的教师,必然是要在某一方面使学生有所长进,所以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素养。但是,这正是目前我国高校所欠缺的地方,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接受完善全面的综合素养的教育。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讲课方式,不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没有重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3不能发挥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教学评价是学生对教师授课情况及接受状况的一个反馈,对了解教学情况、及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革至关重要,但是很多高校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更不能完全发挥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在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中可谓是致命的,所以这一点必须得到及时改善。教学评价存在问题,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够明确,也不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等,所以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二、“以人文本”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
“以人为本”体现出的是一种价值观念,一般运用在人与自然、或是社会关系中。“以人为本”理念强调人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核心,主张把人的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服务[2]。而“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则是在以人为中心、以人性为出发点,合理设定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或是管理工具,而不是因为过于理性而显得毫无人性、冰凉冷漠。在这种教育管理模式下,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一切情况下都要充分考虑人的发展、人的需求等。
三、“以人为本”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特征
1“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模式的文化性。文化性,顾名思义就是某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价值观、或是行为准则的整合。高等院校是最具文化性的场所,因为无论是从高校初立就制定的规章制度,还是后期开设的各种专业的知识,都包含着浓厚的文化因素,或是都曾或多或少地受到文化的影响。“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改变了传统的强制命令和驱使,而是利用精神文化去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以身作则对其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3]。
2“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模式的驱动性。成功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在其组织管理的系统内,借助一些规范化一些意识、或是组织目标,并对管理对象产生作用,使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内在驱动力才有可能会产生。但这需要外在的推动或是激发才会出现,存在极大的问题。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则是借助管理对象内心潜藏的潜力和积极的创造精神,再剔除了权利等的影响,因而驱动性更加强烈,作用也更加明显。
3“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模式的激励性。在心理学领域,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都是低层次需求,是为了维持生活而必须被满足的需求。但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高层次的需求,这种需求对人的自我发展和进步是一种激励因素,能够促进人不断提升自我。“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就是这样能够满足管理对象自我提升的高层次需求,是人和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
四、实行“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应坚持的原则
1明确教育教学管理目标。当前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是必然选择。首先,要明确教育教学的管理目标。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下,人是核心和主体,所以必须要重视教育个体的教育目标。因为目标确定了,也就明确了要努力的方向,如果没有目标再多的努力也只是付之流水,收不到任何效果。
2革新教育模式。或许我国教育制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那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选择。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不再适应我国当今的教育制度,启发式才更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于学生,教师负责引导和启发。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才是创新型的人才,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内心的潜能,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3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许多学生对学校没有归属感、甚至是厌恶学校,这种消极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也是“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要求。其中的人文关怀并不是单纯的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他们的内心诉求和感受,不但肯定他们,增强学生的信心,而且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不断激发他们的潜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实行“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策略
1更新教育观念。人的行为行动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观念的影响,所以要想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首先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根据社会需求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我国高校所采用的教育观念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就直接体现了在教育过程中多强调强制性的约束和监督,忽视了激励的积极作用,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因此,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至关重要。
2提升教职工的专业素养。在学校这个场所内,教职工的作用十分重要。特别是教职人员在引导和教育学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水平和上升空间[4]。为了加强教职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必须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培训。其次,在招聘教职工时要严格要求,选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教职工,这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职工入职后,还要建立严格的定期考核制度,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我,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3变革教育模式和方法。“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解放学生被压抑被束缚的个性。“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更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于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另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更高。高校在教育学生时要联系实际,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加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在未进行改革之前,高校教育多是理论型教育,脱离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不符合“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因此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还能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结合教育理念合理完善教学评价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和反馈对教学评价系统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评价不仅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能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六、结束语
高等教育是培养建设人才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在高校内接受的高等教育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是在新时代的选择下出现的更符合当今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模式,应当在高校范围内推广开来,这对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洪岩.浅析高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164—165.
[2]张晓林.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25):26—28.
[3]王玉兰,梁琳.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4):71—73+160.
[4]赵国年,赵云虎,乌力吉.构建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13—114+135.
(责任编辑:朱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