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x—lab:中关村的“梦想实验室”

2016-01-04 13:55席志刚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48期
关键词:理工科清华投资人

席志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最具创业活力和潜力的群体,被推向了“双创”的时代潮头。但囿于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大学生主动参与“双创”还面临诸多限制,如何培养其创业创新的能力,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2013年4月25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起、清华14个院系参与共建的清华x-lab正式成立,面向清华所有院系的学生、校友和教师,提供公益性的创意创新创业教育,这被视为中国高校最早主动介入“双创”教育体系的事件。

反思MBA教育的产物

清华x-lab执行主任毛东辉,有着留学、外企工作以及十年清华经管学院MBA教育行政管理与项目主任经历,她记得,2011年5月,清华大学在MBA教育二十年年会期间反思中国MBA教育体系中单纯案例教学的不足时,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提出,未来将加强MBA教育中“领导力、体验式学习、企业家精神”三方面的权重。

随后,经过一年的酝酿思考,在2012年的院务会上,钱颖一有针对性地提出,经管学院不能关起门来办MBA教育,要跟清华大学众多的理工科院系形成互动和交叉。同年,清华经管学院开始走访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建有一流商学院的知名美国高校。

他们在走访中发现,这些高校都有创办企业的服务机构和平台。学生除了上课,还可以拿着项目来这里得到专家、导师的帮助,还有校外投资人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清华的MBA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本来就很高,但在走访中发现,美国顶级MBA教育已经延伸至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我们必须做出一些改变。”毛东辉坦言,此次走访,对清华经管学院后期做出创办x-lab的决策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清华经管学院梳理出当时MBA教育中存在的八个方面的问题,直指当时MBA教育短板。对八个问题逐一分析后,清华经管学院推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在毛东辉看来,此方案是清华x-lab的雏形。

作为清华经管学院的MBA教育战略突围,一般被视为该学院自己的事,但对于学科交叉,则涉及清华的教育发展战略。清华有19个院系,看上去形成交叉互补不是那么难,实际上并不容易。直到现在,毛东辉在表述时依然用“汇集”而不是“整合”,“以清华经管学院一己之力,推动学科交叉,难度可想而知。”

一路“求神拜佛”,终得结果,好在各兄弟院系不固守一隅,纷纷以共建之名加入。2013年4月25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起,汇集14个院系,面向清华所有院系的学生、校友和教师,提供一个公益性的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清华x-lab”横空出世。

清华x-lab秉持的理念是开放与包容,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进来,进行观念的碰撞,从而提炼创意,故进入门槛很低。只要核心团队中有一个成员来自清华,都可以到清华x-lab。对于清华x-lab的定位,毛东辉始终认为其是教育平台,而非孵化器。在她看来,孵化器只接受已经成立的公司,或者是拿到了投资,或者是已经有产品进入市场,而且孵化器还要看公司的经营方向,比如互联网、环保、智能家居等前瞻性方向。

“这与教育的公益性相悖,我们要做的是教育平台。”毛东辉说,绝大部分学生想尝试的项目,孵化器是不接受的。即便被接受,也是在商业模式下,要交场地租金,甚至要分享股份,广大学生跟孵化器其实是无缘的。

清华x-lab成立至今,运营团队从2-3人扩张到十几人,共接收750个项目,其中在校生项目占65%,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项目分布占比为25%、50%、25%。750个项目中,目前已有313个注册为公司。

这一数据足以让毛东辉感到欣慰。与此同时,清华x-lab成为北京市科委认定的第一批也是唯一获“众创空间”荣誉的高校机构,还获得中关村管委会颁发并挂牌的“创新型孵化器”“中关村(清华)梦想实验室”等荣誉。

“成功”的标准

毛东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清华x-lab的创立运营,可以说是高校参与“双创”的一次创新创业。“没有人、财、物的投入,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和创业群体并无二致。”

清华x-lab的创业者。图/受访者提供

“不同之处在于,我们知道资源在哪儿,如何获得,仅此而已。”毛东辉回忆,初创时她的工作重点就是“化缘”,申请的启动经费少,得靠“化缘”补;工作场地租金高,得靠“化缘”减;引入资源也得靠“化缘”,一应事由全靠“化缘”张罗。

经历过这些后,毛东辉对创业群体碰到的难处心有戚戚焉。“如果说从项目的创意到初创公司成立是从0到1,那么我们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完成从0到1的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是难度最大的。”毛东辉说,而这正是x-lab想方设法要提供给创业群体的帮助。

国家“双创”战略发布之前,中国创业群体基本上是一些有想法、有创业经历、能够整合一些资源的人在创业,草根、大学生群体创业是凤毛麟角。

“由于缺乏合适的生态环境,甚至没有供其发芽的土壤,学生创新创业的想法如同一粒粒被禁锢在瓶子里的种子,种子不落地,没有合适的土壤,何谈发芽生长?”毛东辉说,此前,创业是一件很高端的事,高校根本谈不上创业生态环境。

国家“双创”战略之核在于“众”,从科技人力资源和师资而言,清华4万在校生,其中近2/3是研究生,实力不容小觑。问题在于,“呼者众,应者众”才能碰撞出无数的火花。毛东辉认为,这意味着x-lab要成为一个呼与应之间的有效链接。

其实,每一个进入清华x-lab的创业团队,从创意开始,到成为商业计划书的项目,直至拿到投资创办实体,所经历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帮助x-lab不断完善服务项目。

“从最初的基础共性服务,到目前健全的知识产权、联合设计、社会创新、健康医疗、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五大中心,都是逐步完成的。”但在毛东辉看来,这并不足以解决创业群体从0到1阶段时对“钱”的渴望。

于是,x-lab又以创业者的角色开始找“钱”。经多方筹措,2014年12月26日,清华x-lab创业DNA基金暨清华x-lab创始人俱乐部成立。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高建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对于清华大学的创业者而言,从想到清华x-lab实现你的创意、创新、创业梦想的那一刻起,你就不需要为资金发愁。”

这对进入x-lab的创业群体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与此同时,旨在为从x-lab培育出来的创业者搭建起一个创始人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清华x-lab创始人俱乐部当日成立。这意味着,完成从0到1过程的创业者依然可以在1的起点上获得帮助。

为弥补大学生创业中缺乏实战经验的问题,x-lab特聘请了 51 位驻校企业家和驻校天使投资人,定期到清华x-lab 为创业团队提供一对一辅导。并启动了“清华大学学生创新力提升证书项目”来教育武装学生的创业思维。

与一些创业群体以拿到投资、融资成功、做到一定程度被收购即为创业成功的标准不同,在x-lab,对创业成功的界定标准并不以是否拿到风投作为唯一标准,而是以“学习到创新创业思维、方法,学会合作,通过体验来提升领导力与企业家精神”作为“成功”的标准,“发大财”式的成功在x-lab被视为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并不刻意提倡。

理工科的魔咒

清华x-lab藏身于清华大学东南角的清华科技园一栋写字楼的地下一层。据毛东辉介绍,1000多平米的空间布局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功能分区简单实用,环境布局井井有条。不难发现,设计处处体现理工科的细腻严谨。

在外人看来,理工科背景的创业群体选择创业似乎更容易成功,但实际上并不如此。

“清华的学生,创意和技术都是一流的,但在商业和市场上下的功夫不够。”毛东辉认为,清华很多学生都是技术思维,缺乏商业逻辑。“只醉心于技术的高明,忽视了市场的商业逻辑,使得这个创业群体走起路来一波三折。”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赵龙的项目团队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几乎是理工科创业群体的镜像。赵龙最初的创业项目是单细胞3D打印,主要用于医学领域,进入x-lab后,导师团队对其商业领域的需求量提出质疑,赵龙由最初的不服气,坚持到最后找了个体面的理由放弃。

沉寂了一阵子后,赵龙带着空气净化器项目又回到x-lab,他的技术原理是模拟大自然的降雨过程来净化空气,引起了导师团队的注意。在对技术原理进行确认后,导师团队依然揪住商业模式不放。

“这或许是理工科背景创业者的通病,只考虑技术路径。”赵龙坦言,当时醉心于技术验证,经过半年多的寝室、走廊实验,第一台样机出来后,他确实有点飘飘然。

当导师团队不看好其用于楼宇和工业用户的商业模式时,他依然不服气,导师团队说“那就交给市场验证吧”。赵龙并不掩饰当时在他看来遭受的比技术验证失败更大的打击,“铩羽而归,可以说是完败。”

在导师团队的帮助下,赵龙修正了商业模式,转向民用家居用户,这意味着产品的工业、外观都得重新设计。x-lab的联合设计中心适时介入,提供了优化设计方案。

与赵龙一样,创业项目同样是空气微净化器的理工科在校生杜晨光,亦在创业路上走了不少弯路。

杜晨光的技术路径与赵龙的截然不同。尽管这项不需耗材,且取得PCT国际专利和10项中国专利的技术获得权威机构测试认证,获奖颇多,但在杜晨光看来,早期商业路径选择错误,至少使产品量产并推向民用市场延误了半年。

“刚开始看好空气监测市场,市场重心以环保、城建、气象等政府部门为主。”杜晨光坦言,需求就在那儿,政府部门也认可监测技术,但一涉及花钱采购,就异常艰难。

后来,在x-lab导师和投资人的反复修正下,他转向民用市场。目前,杜晨光先于赵龙一步实体化,注册紫红科技公司,推出了集空气净化、监测温湿度与PM2.5于一体的Atmosbox(空净氧吧),在空气净化器的“红海”领域崭露头角。

《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到的5个经过x-lab辅导修正的创业团队的核心人物均表示,醉心于技术几乎是理工科出身的创业者的魔咒,非外力相助难以摆脱。

“单一理工科技术团队创业往往是失败的,因为他们推的是独轮车,稳定性不够,走起来跌跌撞撞,只有把商业和技术相结合,加上强有力的领导者,形成四轮车,创业团队走起来的几率才大一些。”毛东辉认为,清华x-lab的教育理念来自于商学院,能把管理理念互补给理工科学生,使他们获得有效弥补商业短板的方法。

在以x-lab创业导师身份全程指导赵龙等大学生创业群体后,高建发现,一些工科学生不懂什么是商业模式、品牌营销、股权投资,也不知道什么是众筹。他认为,无论理工科、文科还是商科背景的大多数大学生,基本上都存在商业逻辑与技术路径难以平衡甚至双双出错的情况。

“正确的认识和方法来源于市场检验,x-lab鼓励学生带着想法去向市场求证。”高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x-lab为创业群体提供“既可以自助,又可以求助”的选择。对创业群体而言,整合现有资源自助与寻找特定资源求助,改变原有方向,甚至全部推翻重新架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此外,技术路径和商业路径如何平衡,可以考验创业团队的协调能力,这比导师的意见更深刻。更重要的是,创新创业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创新就是要容忍失败,某种意义上比鼓励创新更为重要。

投资人的钱不是好拿的

“投资人是很挑剔的,千万别被创投界‘投十个成功一个就赚回来了的传言迷惑。”钟宏和杜晨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投资人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对每一个拟投项目的甄别遴选直至估值、股权占比均精打细算。

在钟宏的记忆中,在项目早期,他见过至少50家天使投资机构的投资人,不停地在投资人面前阐述路演,有时一天会安排2-3场路演。

“刚开始兴致很高,但见过十个投资人后,就开始疲于应付。”在钟宏看来,投资人的关注点都差不多,差异在于他们本身对行业的了解及对趋势的判断。“当你充满激情地阐述自己的商业模式时,对方一副听不懂的样子,备感沮丧。”

大约见过二十多个投资人后,钟宏不再亲自出面了。“有时得耐心等,给自己打气。”前述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在x-lab完成0到1过程并拿到风投的创业者一致认为,钱不是好拿的。

武宁的项目是专注幼儿教育的,在x-lab的创业者中,他是一个非典型的70后创业者。之所以冠之以“70”标签,武宁坦言,他是x-lab中年龄较大的创业者之一。

2012年,已经做了父亲的他对婴幼儿在幼儿园的安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婴幼儿教育市场尽管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但依然有深耕的余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这个领域商机无限。

当全心投入到幼教互联网创业中时,他发现许多不足,甚至认为自己没有互联网思维。于是疯狂补课,直至在x-lab学到了他想学到的一切。在被投资人喷得体无完肤后,这个在投资人眼中特不靠谱的“70后”创业者拿到了投资。武宁对投资人的认识是,“只会锦上添花,绝不雪中送炭。”

高建对x-lab中成功拿到风投的创业者数据分析后发现,由于缺乏商业思维,大学生创业者在什么时候拿风投、什么时候第一轮融资并不清楚,而股权设计又极不合理,要么漫天要价,要么在融资阶段股权被稀释得近乎出局。

“不过,创投界也需要不断提升,改善投融资环境。”高建亦认可目前风投界的浮躁,专业的投资人还是那些老牌的机构,新兴投资团队有时缺乏专业眼光,导致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自说自话。

目前,针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群体,还没有专业的创投机构,而各级政府机构设立的扶持资金投放并不精准,效率大打折扣。毛东辉建议,国家层面、政府主管部门层面,甚至高校,应各自设立相应的创投基金,并撬动民间资本,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工作落到实处。

获奖理由

这是一个主要面向学子的创意创新和创业平台,它为想象力提供飞翔的空间,为创意提供落地的平台;它将中国最优质的大学资源与当下创新创业的势头相结合,将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传授给创业者。它被称为“中关村的梦想实验室”。也许,中国最伟大的产品、中国未来的乔布斯,就将产生于这样的创新空间之中。

清华x-lab

清华大学的新型教育平台,简称“三创空间”。

2013年成立,依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由14个院系合作共建,倡导学科交叉、探索未知、体验式学习与团队协作,致力于围绕三创(创意、创新、创业)探索新型人才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理工科清华投资人
Notes
不理
是心动啊,糟糕,躲不掉雪中的清华路156号
孙清华作品
理工科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研究
2016年10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6年9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师范类院校理工科科研发展问题探析
有关理工科线性代数教学改革必要性的探讨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