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雨东
摘 要:在大学生择业教育中,把大学生择业倾向因素,看成可供消费的一组商品,大学生择业能力,看成自身教育保健等投资所形成的预算成本总和。利用消费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规律,针对大学生自身专业需求、兴趣爱好、职业前途、薪酬、福利等择业倾向,做出理性的择业判断,指导大学生择业,降低毕业生自愿性失业。
关键词:边际效用 大学生择业 消费品 最优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a)-0221-02
Economic Analysis of Undergraduate Career Choice
Wan Yudong
(School of Agricultural,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510642,China)
Abstract:In the college studentsCareer Education.Th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used as a set of goods available for consumption.College Career choosing ability can be used as Budgeted cost sum formed by their investment in education,health,etc in the actual career choices,by using consumer economics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and consumer equilibrium rule,for students themselves professional needs,hobbies,career, salary,benefits Career Choice,rational judgments of careers are made for guiding students jobs,reducing unemployment graduates voluntary.
Key Words:Marginal Utility;Undergraduate Career Choice;Consumer Goods;Optimal Choice
201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700万达到727万,2015年达到了749万,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如果加上往年没有找到工作的以及大量的海归生,就业人数突破800万。近年来就业压力大,表现为初次就业率走低,失业率走高。大学生失业,主要有结构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关于结构性失业,学者莫荣(2003)、谢维和(2001)等[1-2]从高校招生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结构矛盾进行了探讨,认为:从改善经济环境、改变用人单位观念、提高毕业生自身素质和改革高校教育入手,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学者闵维方、岳昌君、丁小浩、文东茂、郑洁(2004,2006)等[3-5],从学生人力成本、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表明: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来衡量的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求职行为和工作落实情况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即社会资本水平越高的大学毕业生推迟就业的可能性越大,期望的月薪起点越高,求职信心也越强,此外,他们付出的求职努力相对较少,而最终落实单位的概率较高。志愿性失业,学者主要从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尽管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学毕业生择业进行了分析,但从现有文献中,我们并不清楚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和心里预期是什么,以及如何调整择业价值倾向和心里预期,指导学生正确择业。该文利用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原理,对大学生择业问题进行研究,指导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择业倾向,调整自身心理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出最优职业选择,使个人才能得到最大发挥。
1 大学生择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
择业倾向是择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主体在就业需要的驱动下,在特定价值观支配和引导下,对职业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和取舍。择业倾向包括价值目标、地域选择、行业选择等因素,反映了主体对职业这一客观事物及自己利益需求的认识水平。择业倾向是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重要依据,是个体做出正确职业选择的基础。大学生择业倾向主要是指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时,对工作的地点、类型、工资、福利、职业前途、工作环境等内容所做出的选择。
择业倾向倾向因素,根据龚小欢[6](2010)对大学生就业倾向的实证研究,大学生最看重的择业因素有:社会声誉、职业前途、经济收入、福利待遇、工作地点及环境、专业对口、个人兴趣。为此,该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1)社会声誉是所希望的职业地位高低;(2)职业前途是大学生将来就业对自己的职业升迁影响;(3)择业薪水是首次就业期望的月薪标准;(4)福利待遇是所选职业经济上的各种补贴补助;(5)专业对口是从事的职业与专业相关度;(6)个人兴趣是个人的兴趣爱好;(7)择业地域是择业时的首选地区。
2 大学生择业边际分析
2.1 边际效用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消费者在其他消费固定不变时,连续增加某一商品的消费,所新增效用最终会减少的规律。边际效用指在一组消费品组合U(x1,x2,…,xn)中,当其它消费品不变时,第i种消费品的数量增加一个单位时效用的增量,称为此时第i种消费品的边际效用,记作MUi。根据这个定义,MUi=?U/?xi。当?xi趋于零时,MUi=U/xi。
2.2 大学生择业边际效用一般分析
假定,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所具备的择业能力,为其自身教育保健等投资所形成的预算成本总和C;择业倾向因素为消费品(xi);xi的价格为P,如择业地域消费品价格为P1,择业薪水消费品价格为P2。由上,可知某大学生在职业能力范围内,能找到的工作情况为:C≥x1P1+x2P2+……xnPn,即某大学生必须在预算成本(职业能力)范围内,选择其中一些重要的消费品(择业倾向因素)找到工作。使用预算约束如图1(该研究整理)所示。
由于大学生职业能力预算约束的限制,大学生择业倾向因素消费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作用。大学生择业的过程中要考虑许多因素,从选择择业薪水、福利待遇到专业对口、择业地域、个人兴趣等整个过程,每个因素都需要考虑,每个因素都很重要。各种择业倾向因素不能都获取最好的,必然根据自己的偏好在各种消费品之间进行一定程度的替代,择业过程就是最优选择的过程。
2.3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均衡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大效用的状态。由图2可知,预算线C与坐标轴X,Y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部的任一点A,肯定不是最优的,因为从A点向上、向右都意味着该大学生能够承受的消费品(如:工资或者福利)的增加。E点也不是最优选择,因为超过了他最大职业能力成本。最优点只能在预算线C上。B点和C点也不是最优点,因为它不满足效用最大。很明显,满足预算约束又要效用最大,只能是预算线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即图2(该研究整理)的D点,D点是消费者均衡点,是大学生择业消费的最优消费品组合。并可导出大学生择业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MUx/Px=MUy/Py。其中MU是边际效用,P是消费品价格,Y薪水消费品,X福利消费品。同理,可以导出大学生择业倾向其它消费品的边际效用除以相应消费品的单价也相等,并且等于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3 大学生择业倾向因素的替代分析
3.1 个人兴趣与专业对口的替代效应
大学生择业时,选择一个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无疑是很好的,但由于存在结构性供求矛盾,有不少人放弃了所学专业。从大学生自身因素看:一方面,可能与自己专业能力有关,或许就职其他专业的工作更加有优势;另一方面则与个人兴趣变化有关。
当某些消费品价格或者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就发生变化了,这时我们的最优选择必定会变化。当一种消费品的价格升高时,消费者可能要用其他物品去替代它,这是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当专业对口消费品获取越来越困难时,或者所付出的代价太昂贵时,我们就会更加重视个人的兴趣爱好,从而使个人兴趣消费品的需求量增加。当专业对口消费品价格上涨时,替代效应使个人兴趣爱好消费品的需求量增加。我们用图3(该研究整理)分析这两种消费品替代关系,
当大学生择业面临选择专业对口或者是个人兴趣爱好时,根据图3看得出结论,其中横轴表示专业对口消费品的数量(难度),纵轴表示个人兴趣爱好消费品数量(程度),(1)是原来的预算线,A点是均衡点,这个大学生选择x0数量的专业对口和y0数量的个人兴趣爱好。现在专业对口消费品的价格上涨,假设效用不变,他仍可以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选择,这时的预算线会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到II,B是新的均衡点,需要X1数量的专业对口和y1数量的个人兴趣爱好。x1-x0<0,y1-y0>0,就是说,专业对口消费品需求量减少,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量增加,这就是专业对口消费品涨价的替代效应。
3.2 择业薪水与福利待遇的替代分析
大学生择业总是比较在意刚开始工作时,薪水及福利待遇怎样,希望在这两者中取得平衡。一般情况下,一个员工除了每个月能正常拿到与自己劳动力等价的薪水外,还可能享受一些津贴、奖金等福利待遇。一个组织把薪水和福利待遇划为员工个人的总体收入,而总收入是受成本或国家规定所限,于是薪水高,福利待遇就低,如一些中小企业;有些组织薪水低而福利待遇高,如公务员或某些垄断行业,于是,薪水和福利待遇就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在无差异曲线上边际替代率递减。边际替代率用公式表示,任何一种消费品对其他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价格之比,即MRSxy= Px/Py。
3.3 职业前景与工资薪酬的替代分析
大学生择业,既要工资高又要前途远大,往往两难求全,因为无论追求高薪还是追求职业前途,都是需要资源的,都受大学生人力资本预算约束。将人力资本约束线放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必定与其中的一条线相切,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既定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讨论职业前途与薪酬的替代关系,假定保持大学生择业效用不变,在经济危机下,失业率高人才供大于求,工资水平下降,若大学生放弃部分眼前的工资薪酬收入,而选择更有前途的职业,此时,职业前途的增量就是工资薪酬降价的替代效应。
4 结语
大学生在择业时要综合考量自身的人力资本预算约束,在择业倾向消费因素的总效用最大化基础上,实现择业者(消费者)均衡(指择业倾向消费组合效用最大化的状态)。
在高校就业教育中,既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放低自身的高级知识分子身份,在艰苦苦难环境中磨练自己,以减少志愿性失业。同时,要教育学生,利用经济学分析工具,实现最优择业。在多种择业消费因素选择中,不能盲目贪大求高,要对自己的人力资本有一个恰当的估计,在择业倾向诸因素方面均衡消费,减少结构性失业。既不能只顾眼前的高薪,而忽视了职业前景;既不能强调专业对口,而忽视了兴趣爱好;既不能一味追求北上广等中心城市,而忽视了行业,忽视了“三农”领域,须知在一些人才稀缺领域,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最大。总之,用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原理来为我们的职业出谋划策,扩大择业范围,增加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 莫荣,刘军.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J].发展,2003(8):52-56.
[2] 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到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3] 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等.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31-38.
[4] 岳昌君,文东茂,丁小浩.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11):53-61.
[5]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3):112-119.
[6] 龚小欢.四川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倾向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