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然红
摘 要:态度决定行为,大学生创业观念的树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发和树立大学生的正确创业观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使之成为复合型创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以大连市大学生为对象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创业观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观;全民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12802
1 文献综述及调查策划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双引擎”之一。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在两会中提出:“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应更加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他们更多的支持。”
本调查通过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大连市内各大高校大学生对创业现状的看法未来创业预测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大学生创业政策改革的有效途径,为加强大学生创业热情、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完善大学生创业环境提出建议。促进大连市大学生创业机制良性运转从而有助于调整或完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对创业现状的态度、影响大学生创业阻碍及需求、大学生对未来自主创业的基本预期共三大部分。采用文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面谈访问法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运用EXCEL、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处理,最终调查结果以文字加图表的形式体现。调查对象为大连市29所高等院校学的学生。调查时间为2015年2月13日-2015年4月7日针对大连8所高校,共发放420份问卷,回收398份。
2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在本次调查男性占总体比例的58%,女性占总体比例的42%。大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最低年龄为15岁,最高年龄为34岁。本科生占68%,专科生占23%,研究生占9%。专业方向,其中管理学最多占20%,经济学16%,文学13%,医学与其他相同12%,教育学11%,农学9%,工学最少仅为7%。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主要来自北方地区,其中东北地区、东南地区和华北地区为前三名,分别为27%、23%、16%,西南地区最少仅为9%、华东地区占11%、西北地区占14%。多数大学生的月消费金额集中在1500元以下,在1500-2000元间的比重占到了30%。
3 大学生创业观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3.1 大学生群体普遍对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不了解
调查显示10%左右的学生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只有极少数的人对相关政策了解,但了解的都并不深入。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有创业的想法的前提下,根本不了解国家和所在地区对于大学生创业将给予怎样的优惠政策和福利待遇,就盲目的去尝试。
3.2 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
在我们的问卷当中,很多大学生提出,希望学校可以多开设一些创业指导课、创业者经验和案例分析,了解有关于创业的一些基本常识,如注册、贷款、办理各种工商手续、相关的法律常识、创业方式和技巧、首次创业所需的条件及各类注意事项等。希望政府能够联合各个高校,对在校创业的学生给予支持和帮助。
3.3 在创业动机方面学校专业间存在一定差距
从整体上看,综合类大学比纯理工类院校的思维更为发散,有更强的创业欲望。而从本科和专科相比,有创业想法的人数百分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像理工科大学和医学院,绝大多数的人都想继续深造,将来分配到研究院和医院等相关工作单位。
3.4 注重个人价值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忽视社会价值
认为创业是就业压力逼迫所致的不在少数。创业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发挥自己才能并且获得经济待遇,最后才是服务同学。说明现在的大学生更加注重实际、关注自身,社会责任有淡化趋势。
4 改善大学生创业观的建议
4.1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就业政策和法规列
4.1.1 普及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
让学生明确创业政策的重要性,了解一些与大学生创业息息相关的创业政策及在其运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大学生创业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任务艰巨复杂的工作,为保证它的顺利进行,也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毕业生还是在校大学生往往对这方面的信息不够重视,只有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争议或者自己受到伤害时,才想起有关的政策、法规条文。
4.1.2 健全高校就业教育法制化
很多高校对就业所需的职业观念、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等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建议高校把具体政策法规细化讲解,结合本校学生素质条件和以往创业案例分析,让学生能真正了解到政策带来的优惠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懂得创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1.3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
培养大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日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增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就会随之提升。提高高校对科学研究的重视,新科技带来新力量,创造的财富与价值才会无可限量。
4.1.4 政策上增加技术的支持
通过培训使大学生克服不敢创业、不愿创业、怕冒风险、害怕失败的心理,建立创业自信心。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专业公司运营顾问,保证公司不因不必要因素阻碍发展。掌握如何把握商机、如何组织创业团队、如何充分发挥团队的人力资源优势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及管理能力。
4.2 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4.2.1 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
目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正在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式就业观。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走向基层和农村,利用专业所学,在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下开创新的天地。
4.2.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大学生如果不了解社会需求,恐怕只会在创业道路上连连碰壁。所以说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是非常有必要的。追求创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不能没有原则和底线。
4.2.3 创业不能只停留在想法阶段
创业需要勇气,但更需要的是智慧,不是低头蛮干就可以成功的。大学生要立足现实、勇于创业,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不拘泥于陈式,又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创业的环境等现实因素的影响。打破“学历本位”的观念,树立“能力本位”的意识,努力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才能更容易的取得成功。
4.2.4 学会团队合作
高效的团队成员必须学会自如地、迅速地、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弱点、失败、求助。良性的冲突,学会识别虚假的和谐,引导和鼓励适当的、建设性的冲突。平等友善;善于交流;谦虚谨慎;化解矛盾;接受批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曹阳.辽宁沿海经济带环境中大学生创业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RS-2015-1095。
作者简介:
王薛(1982-),女,河北石家庄人,2008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会计学硕士,现为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会计学院教师,会计师,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