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及转换对接研究

2016-01-04 23:28古先光
装备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动员国防编码

李 英, 古先光, 王 浩, 姚 韬

(1. 后勤学院 学术研究部, 北京 100858; 2. 军委装备发展部 综合计划局, 北京 100009;3. 61251部队; 4. 空军成都航空中心修理厂, 四川 成都 610000)



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及转换对接研究

李英1,古先光2,王浩3,姚韬4

(1. 后勤学院 学术研究部, 北京 100858;2. 军委装备发展部 综合计划局, 北京 100009;3. 61251部队;4. 空军成都航空中心修理厂, 四川 成都 610000)

着眼未来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需要,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背景下,针对当前我国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在军地系统转换对接不畅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军地各级装备动员主管部门以及部分装备生产企业,对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及转换对接的作用、现状、问题、成因进行了梳理;从装备动员需求角度出发,总结了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及转换对接的方法和途径。

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转换;对接

未来信息化战争将在多维空间展开,具有精度高、速度高、强度高的特点,需以举国之力进行战争准备。贯彻落实习主席“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国家战略,是破解未来信息化战争准备难题的必由之路。研究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转换对接问题,是实现军地资源共享共用,充分利用社会丰富资源进行战争准备和保障的关键。

1 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及转换对接的作用

根据分类编码的概念解释和动员装备信息流通渠道,将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转接定义为,按照动员装备统一的信息标准进行科学划分,赋予代码及规定转换规则,使之适用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的装备业务信息处理、传递以及信息服务的工作过程。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转接能够更好地摸清地方动员装备潜力,实现装备动员的标准化、规范化,为装备更好地管理、动用、使用提供条件[1]。

1.1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转接是摸清地方动员装备潜力的重要途径

动员装备品类繁杂、潜力巨大,需要对装备数量、规模、结构、属地、功能特点等信息进行科学统计调查和转接。由于动员装备信息数据在军地对接不畅,致使许多可动员的装备无法有效利用。海湾战争中,由于保障需求不明和物资标识缺失造成的“资源迷雾”,使得美国1万多个集装箱的战备物资无法配送到指定地域。可见,信息不明确,即使资源再充足,最终也只能浪费。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转接可以将国防动员需求与地方动员潜力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配比,进而可以凸显地方装备动员潜力。

1.2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转接是提升装备动员信息化水平的先决条件

装备动员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工程,体现为装备动员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随着我军承担的多样化军事任务对装备种类、数量、功能需求逐渐增加,装备组成和来源也越来越复杂,装备动员信息化建设任务繁重,且都要以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转接作为前提。通过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转接,可以将动员装备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网络实现信息在军地系统间的快速传递,使装备动员活动更加智能。

1.3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转接是开展装备动员工作的有力抓手

装备动员工作的效能反应在于装备动员计划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我国各战略方向装备动员需求不一,各地装备动员潜力不等,通过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转接,可以迅速查找出各地装备支援保障力量,从而为当地开展装备动员工作提供思路、依据和对策。

2 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及转换对接的现状、问题和成因

2.1标准现状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资源的军地共享共用,着力解决军民通用资源信息数据互联互通问题。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军地联手建立联邦编目系统,对品种繁多、数量浩大的军民通用资源信息进行有效管理[2]。这个系统已被世界几十个国家(地区)采用,成为这些国家军用物资装备管理和信息处理的事实标准。我国于1998、2010年分别制定了GB/T 7635.1—2002《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和GJB 7000—2010《军用物资和装备分类》军用标准,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信息中心为开展全国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而制定了JD/T 007—2004《国民经济动员指标编码体系》,各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相应地制定了装备动员潜力统计调查指标体系。

2.2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军民通用资源管理军地分离的体制和军队保障的特殊性,形成了2套不同的资源信息数据标准体系,分类标准不一、类目不全,编码层级不同、长度不等,加之军地信息系统功用不同,又缺乏有效的装备信息互联互通渠道,动员装备有效数据无法对应抽取,不能满足信息化战争快速、有序、高效实施国防动员对社会资源利用的技术要求。譬如,在一项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中,某省拥有各类“平板车”数千辆,但能满足运输我军重型武器装备条件的只有数十辆,出现了社会资源国防动员“同物不同指,同名不同物”的“信息迷雾”,这将会造成未来战争保障资源的“信息性短缺”,制约了装备动员信息化建设有序发展,降低了装备动员效率。

2.3主要原因

一是动员装备的范围不明确。国防动员装备的品类杂,生产供货渠道多,装备名录和规格用途千差万别,加之军队系统安全保密要求严,装备需求难公开。动员装备的种类没有进行过认真梳理,没有从总体装备体系中剥离,增加了军地动员装备分类编码转接难度。二是装备信息的属性不对应。军地装备管理系统在管理体制、统计过程、生产和使用途径等方面都有不同,由于对装备属性定义和描述的标准不同,使得军地在装备分类编码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表现为对装备的功能、使用对象、生产来源等属性的表达次序不同、分类编码不一,编码空白和重复编码的现象并存,动员装备信息并未建立对应关系。三是信息联通的渠道不畅通。军地系统的装备动员机构组成人员多为兼职,管理部门未单独设置,装备动员数据标准和信息交互等规章制度也没有明确,造成装备动员工作开展推进难,数据积累和监管滞后。

3 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及转换对接方法

为实现快速、有序、高效的装备动员要求的目标,总的思路是立足军地现有的动员装备分类编码标准体系,通过比照、分析、转接和共享,形成一套有效的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转接办法。

3.1明确分类对象

明确分类对象是解决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转接的首要问题。分类对象要根据国防动员需求,结合装备动员体制和企业生产目录等来筛选确定。按照“目标—任务—动员活动+装备特性”为主线分层次的装备分类思想,可将动员装备区分为科研生产动员装备、装备维修器材、设备、设施和保障队伍5大类。每一大类根据装备特性、专业、用途等划分出中类;之后按装备功能再区分为小类;最后按照装备动员保障所需的各类设备、设施、工具、装备、材料用品和技术保障再分成细类。同时要保证分类对象的分类颗粒程度确定为具有装备及装备保障独立功能的最小单元,而不再区分其产地、品牌、亚功能等。如船坞属于装备维修设施大类,应该包括牵引、起吊、固定等设备,这里的设备不再单独分类。

3.2形成“一物、一名、一链”模式

以现行国家和军队标准为基本依据,将动员装备按名称、规格、用途等特征属性要素分类后,使每个数据所代表对象的名称唯一,按照术语命名,将别名与其对应。动员装备编码要以军队现行装备编码标准为基本,以此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协会规范、骨干企业规范进行匹配,形成编码的“对应链”,进而与国家、军队、行业、企业的动员装备编码对应。在容易混淆或需要特殊标注的数据对象后配以文字说明,统一军地指代标准,避免一物多名或一名多指,确保各系统、各行业间的装备名称和内涵一致。

3.3“互联网+”装备动员

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强大优势,构建军地信息交互平台,使动员装备信息更快捷更准确地在各系统、各行业、各领域间安全传递。国外相关研究显示:85%的军事核心技术,也是民用关键技术;80%的民用关键技术,可以直接运用于军事[3]。通过将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结合,在保证装备动员数据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高动员装备信息容量,加快信息传递速率。改进数据转接算法,用计算机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代替手工数据比对。依托现有动员网、物资采购网、产品营销网等网络平台,载入军地相关装备需求和潜力数据,共享装备动员信息。

4 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及转换对接的路径

4.1实现与国家标准对接

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4]。我国是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标准,用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在动员装备代码军地转换和信息对接过程中,产品信息数据可从国家统计部门、动员部门和物资编码机构等单位获取。产品信息分类要以国家标准为基本依据,兼顾国防动员需求,统一产品名目,依次按产品用途、功能、型号等属性分类编码,编码转接可采取函数转换法[5]。如已知某动员装备在A编码中的代码为A1…An,并分析出A、B种编码间存在着对应关系Fi…Fh,那么就可知该装备在B编码中的代码为:(A1&Fi)…(An&Fh),即B1…Bn。其中,A&F表示对代码A根据对应关系F进行转换,从而实现了装备编码信息转接。

4.2实现与行业标准对接

行业标准是指由行业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行业标准是在没有国家标准的行业范围内实施的,用于行业内统一技术要求。我国行业标准有50大类,均有各自的产品分类编码体系。如船舶行业的CB/T 3825—1998《橡胶、塑料及其制品物资分类及代码》、CB/T 3824—1998《电线、电缆物资分类与代码》等,就对其行业内部的船载设备器材进行了分类编码,也是对国家标准的行业补充。CB/T 3824—1998规定了船舶工业使用的电线、电缆物资分类与代码,适用于船舶工业物资管理、成本财务、生产计划、产品设计等部门进行信息交换与处理。分类方法根据产品的基本属性设定,编码为3层6位。因此在动员装备信息采集中,还可以从行业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协会等单位获取动员装备编码,然后采用一一映射法实现行业代码与军队代码的信息转接。

4.3实现与骨干企业标准对接

企业标准是由企业制定并由企业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批准、发布的标准。企业标准与国家、行业标准不同,是完全由企业依照法律,结合市场及自身需要制定的。企业标准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但是在一些新技术和生产领域国家、行业标准暂缺的情况下,骨干企业标准地位重要。如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81年率先研究全集装箱船生产设计编码,是推行船舶编码的起点;1995年引进瑞典KCS公司的TRIBON软件系统,扩展了《船舶建造编码》;而后又经过20多年的研究,目前已建立比较成熟的编码系统。因此,动员装备编码转换和信息对接的过程中,除依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外,也可直接通过重要行业龙头企业获取产品信息,采用动员装备编码一对多映射法(即军队标准对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建立映射关系表,设计计算机软件,实现快速转换。

4.4共享军队装备采购信息实现对接

目前,军民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民企参军已成为趋势,并形成一定规模。原总装和总后都已开通了军事装备和军事物资采购网,实行通用装备网上招标,专用装备网上下单。国防动员装备编码转换和信息对接可共享军队装备采购信息,在落实军品生产企业许可和保密资格认证制度的基础上,有相应资质的装备生产企业通过网上注册参与装备采购竞标,经军地双方进行入网审批后,需提供产品名录及代码,以此建立和完善动员装备数据库,实现军地动员装备信息转接。

4.5利用新兴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接

利用新兴信息处理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依托国家网络设施和平台,打通军地动员装备信息交互渠道。要联合军地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研发团队,开发简便实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系统、各行业动员装备信息实施实时监控和维护。自动对比动员装备信息完善程度,可实现需求提报、信息查询、变更通知、流程监管等多项功能,在数据加密的前提下确保军地信息交互转接。

4.6依托装备动员专项潜力调查对接

动员装备数据信息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装备动员专项潜力调查。《国防动员法》第三章第十九条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统计机构和相关部门应根据国防动员需要,及时准确地向本级国动委的办事机构提供有关统计资料。当提供的有关统计资料不能满足国防动员需要时,国动委办事机构可以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组织开展国防动员潜力专项调查”[6]。装备动员潜力调查由各级装备动员部门组织,调查项目主要包括装备动员依托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组织的产品类别、功能特性、生产能力等情况。这些信息更为真实可靠,可作为军地动员部门编制动员方案的重要依据。

5 结 束 语

国防动员装备分类编码及转换对接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为扎实有效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时刻以国防动员需求为牵引,做好勤务和技术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更新和完善动员装备在标准规范、数据管理、软件应用、机构建设和对接制度等方面的措施办法,提高动员装备信息军地转换对接效益。

References)

[1] 龚传信,刘铁林,张舜.我军装备分类与编码的技术误区与出路[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6,20(4):3-6.

[2]涂睿,张高扬.北约物资编目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11):467-470.

[3]任民.国防动员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231.

[4]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7-28.

[5]宇文静波,马兰.军地装备动员信息系统编码对接问题研究[J].装备学院学报,2014,25(3):91-94.

[6]张汝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63.

(编辑:李江涛)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Equipments’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and Its Conversion and Docking

LI Ying1,GU Xianguang2,WANG Hao3,YAO Tao4

(1. Department of Academic Research, Logistics Academy, Beijing 100858, China;2. Comprehensive Planning Bureau, Military Equipment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09, China;3. 61251 Troops, China;4. Air Force Aviation Center Chengdu Repair Factory, Chengdu Sichuan 610000, China)

Focusing on the requirements of equipment support in future information warfare, and aiming at current problems of national mobilization equipments’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conversions in the context of civil-military in-depth development, the paper conducts field research on military equipment mobilization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as well 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sorts out roles, status, problems, and causes of equipment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and its conversion and docking in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system. Starting from equipment mobilization requirement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ethods of its realization.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equipment; classification; coding; conversion; docking

2016-03-21

部委级资助项目

李英(1963-),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防动员。hqxyliying@163.com

E0-054

2095-3828(2016)05-0051-04

A DOI10.3783/j.issn.2095-3828.2016.05.011

猜你喜欢
动员国防编码
生活中的编码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